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软土地区高速铁路建造技术::: 苏伟,崔维孝 中国铁道出版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苏伟,崔维孝著 | 苏伟,崔维孝编 | 苏伟,崔维孝译 | 苏伟,崔维孝绘
    •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6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苏伟,崔维孝著| 苏伟,崔维孝编| 苏伟,崔维孝译| 苏伟,崔维孝绘
    •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6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570.0
    • 页数:341
    • 开本:16开
    • ISBN:9787113280390
    • 版权提供:中国铁道出版社
    • 作者:苏伟,崔维孝
    • 著:苏伟,崔维孝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135.00
    • ISBN:9787113280390
    •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0-06
    • 页数:341
    • 外部编号:1132738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1绪论
    1.1软土地区高速铁路设计理念及建造技术
    1.1.1设计核心理念
    1.1.2设计技术特点
    1.1.3建造关键技术
    1.2软土地区高速铁路建设实践
    1.2.1广深铁路(提速改造)——我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
    1.2.2秦沈客运专线——我国第一条以高速铁路理念建设的客运专线铁路
    1.2.3京津城际铁路——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
    1.2.4沪杭高速铁路——我国第一条全线位于软土地区的高速铁路
    1.2.5京沪高速铁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
    2工程地质勘察
    2.1软土及松软土定义
    2.2软土及松软土成因类型与分布特征
    2.2.1软土及松软土成因与分类
    2.2.2软土及松软土分布
    2.3软土及松软土工程性质
    2.3.1一般工程性质
    2.3.2物理力学指标
    2.4软土及松软土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
    2.4.1工程地质选线
    2.4.2工程地质勘察
    2.4.3工程地质评价
    3桥梁基础设计
    3.1软土地区高速铁路桥涵及基础结构
    3.1.1软土地区高速铁路桥涵结构
    3.1.2软土地区高速铁路桥梁基础
    3.2软土地区高速铁路桥梁桩基础
    3.2.1桥梁桩基础
    3.2.2软土地区高速铁路桥梁桩基础选择
    3.3刚性承台群桩基础
    3.3.1承台、桩与桩周、桩尖土的相互作用
    3.3.2桩周土的摩阻力和桩端土的承载力
    3.3.3地基土抗力
    3.4软土地基桥梁桩基础设计
    3.4.1桩基础设计一般原则
    3.4.2桩基础构造及配筋
    3.5桥梁软土地基承载力
    3.5.1地基承载力
    3.5.2软弱下卧土层
    3.5.3台后路基对桥台基底附加竖向压应力
    3.5.4基础周围不平衡附加力
    3.6软土地区桥梁桩基础检算
    3.6.1软土地区桥梁桩基础检算内容
    3.6.2按地基土阻力确定单桩轴向承载力
    3.6.3按土阻力确定群桩基础竖向承载力
    3.6.4桩基础中单桩受力分析
    3.6.5群桩基础受力分析
    3.6.6桩基础的受扭计算
    3.6.7桥台桩基础分析
    3.6.8双向受力桩基础分析
    3.6.9桩基础转角和位移计算
    3.6.10墩台基础刚度的确定
    3.6.11按材料强度确定桩的容许承载能力
    3.6.12钢筋混凝土桩裂缝检算
    3.6.13桩基础抗震验算
    3.7软土地区小桥涵及附属结构基础设计
    3.7.1桥台锥体及地基处理
    3.7.2涵洞、基础及地基处理
    3.7.3附属结构及大型临时工程
    4桥梁基础沉降控制
    4.1桥梁基础沉降
    4.1.1总沉降与工后沉降
    4.1.2沉降机理
    4.2桥梁基础沉降计算
    4.2.1沉降计算理论和方法
    4.2.2沉降计算关键参数
    4.2.3“规范”法计算桥梁桩基础沉降
    4.3基础沉降控制技术
    4.3.1桥梁墩台基础工后沉降限值标准
    4.3.2勘察设计阶段沉降控制要点
    4.3.3施工阶段沉降控制重点
    4.3.4运营阶段沉降控制要点
    5路基地基设计
    5.1高速铁路路基的一般要求
    5.1.1基底强度要求
    5.1.2路基稳定性要求
    5.1.3路基沉降要求
    5.2承载力计算
    5.2.1地基承载力计算
    5.2.2桩基承载力计算
    5.2.3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5.3稳定计算
    5.3.1地基稳定性计算
    5.3.2复合地基稳定性计算
    5.3.3路基稳定性计算
    5.4沉降计算
    5.4.1压缩层厚度的确定
    5.4.2e—p曲线法
    5.4.3e—lgp曲线法
    5.4.4复合模量法
    5.4.5等效作用法
    5.4.6Mindlin应力法
    5.4.7利用静力初探资料计算法
    5.5软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设计技术
    5.5.1设计一般规定
    5.5.2沉降控制措施
    5.5.3沉降观测与评估
    6常用地基处理方法与设计
    6.1地基处理方法及分类
    6.2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与设计
    6.2.1换填垫层法
    6.2.2压实法
    6.2.3砂井
    6.2.4袋装砂井
    6.2.5塑料排水板
    6.2.6堆载预压
    6.2.7真空预压
    6.2.8动力排水固结
    6.2.9夯实法
    6.2.10柱锤冲扩桩
    6.2.11砂石桩
    6.2.12土桩、灰土桩
    6.2.13水泥土桩
    6.2.14水泥土搅拌桩
    6.2.15旋喷桩
    6.2.16CFG桩
    6.2.17螺杆桩
    6.2.18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6.2.19载体桩
    6.3工程实例
    6.3.1京津城际铁路DK84路基工程
    6.3.2津保铁路DK24路基工程
    6.3.3京沪高速铁路DIK58路基工程
    7施工技术
    7.1常用基础施工技术及装备
    7.1.1钻孔灌注桩
    7.1.2预制管桩
    7.1.3CFG桩
    7.1.4螺杆桩
    7.1.5水泥土搅拌桩
    7.1.6旋喷桩
    7.2基桩检测
    7.2.1基桩检测技术
    7.2.2检测方法及原理
    7.2.3基桩完整性评定标准
    7.2.4检测方法适用范围及组织模式
    7.3基桩试桩技术
    7.3.1概述
    7.3.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7.3.3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7.3.4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7.4软土地区基坑防护
    7.4.1钢板桩防护
    7.4.2排桩防护
    7.4.3基坑降水
    7.4.4基坑监测
    7.4.5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论证
    8区域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的影响
    8.1软土地区区域地面沉降
    8.1.1地面沉降概述
    8.1.2区域地面沉降发生的原因及形成机理
    8.1.3区域地面沉降的勘察和预测
    8.2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工程的影响
    8.2.1影响软土地基沉降主要因素
    8.2.2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的影响
    8.3软土地区区域地面沉降防治措施
    8.3.1路基工程沉降应对措施
    8.3.2桥梁工程沉降应对措施
    8.3.3线路变形应对措施
    8.3.4轨道变形应对措施
    8.3.5综合防治措施
    9沉降监测与评估
    9.1沉降监测的目的与意义
    9.2沉降监测要求及系统设计
    9.2.1监测内容及要求
    9.2.2观测周期与频次
    9.2.3监测点分类及布置
    9.2.4沉降监测系统设计
    9.2.5监测技术创新发展
    9.3沉降监测方法
    9.3.1人工监测
    9.3.2自动监测
    9.4智能监测技术
    9.4.1路基自动化监测技术
    9.4.2桥梁自动化监测技术
    9.4.3智能监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9.5沉降评估技术
    9.5.1沉降评估要求
    9.5.2预测分析
    9.5.3判定标准
    9.5.4沉降评估工作流程
    10沉降过程分析及应用
    10.1群桩基础沉降量随时间变化的计算和模拟
    10.2传统理论方法
    10.2.1简介
    10.2.2桥梁基础沉降预测应用
    10.2.3路基沉降预测应用
    10.3变形过程指数法及有限元法
    10.3.1变形过程指数法
    10.3.2有限元计算分析法
    10.4沉降变形安全评估
    10.4.1临近高速铁路堆载影响评估
    10.4.2公路下穿高速铁路影响评估
    参考文献

    苏伟,现任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土建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理事、中国铁道学会标准化(桥梁)专业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铁道学会桥隧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速铁路桥梁工程勘测设计、科研、标准规范编制。主编铁道行业标准《铁路桥涵设计规范》《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和企业标准《铁路工程旋挖挤扩灌注桩技术规程》,承担《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城际铁路设计规范》等铁道行业标准的桥涵专业主编。承担“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节段预制拼装法建造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国铁集团重大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奖一等奖6项,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1项。 崔维孝,现任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土建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铁道学会标准化(路基)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铁路路基工程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深厚软弱地基路基沉降控制、季节冻土地区路基冻胀变形控制及膨胀岩土路基设计技术等。主持了京津城际、哈齐、京沈等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设计,参与编制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城际铁路设计规范》等铁路行业标准。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勘察设计成果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1项,铁道部优秀工程设计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标准编制成果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1项。

    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是高速铁路工程技术创新丛书之一,由国家铁路局组织编写。介绍了我国软土地区高速铁路从地质勘察、路基与桥梁基础结构及地基处理设计、施工、检验、监测与评估等相关技术,并结合工程实例对软土地区高速铁路工程设计及建造技术进行了全面叙述和讲解。本书基本涵盖了软土地区高速铁路建造技术主要内容,并对路基和桥梁基础设计及沉降控制技术做了更加详尽的阐述。

    本书是高速铁路工程技术创新丛书之一,由国家铁路局组织编写。书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软土地区高速铁路基本设计及建造技术。全书共分10章,包括绪论、工程地质勘察、桥梁基础设计、桥梁基础沉降控制、路基地基设计、常用地基处理方法与设计、施工技术、区域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的影响、沉降监测与评估、沉降过程分析及应用等内容。
    本书将软土地区高速铁路建造技术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可供从事软土地区高速铁路建造科学研究、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