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扫一扫
下载苏宁易购APP
关注苏宁推客公众号
自购省钱·分享赚钱
下载苏宁金融APP
关注苏宁易购服务号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实名认证领苏宁支付券立即领取 >
¥
提前抢
SUPER会员专享
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欢迎光临本店铺
点我可查看更多商品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亲,今日还有0次刮奖机会
我的云钻:0
您的云钻暂时不足,攒足云钻再来刮
恭喜获得1张券!
今天的机会已经全部用完了,请明天再来
恭喜刮出两张券,请选择一张领取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 口译过程研究:记忆机制与信息加工模型 王非 科学出版社 97
¥ ×1
商品
服务
物流
目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序言前言第1章 绪论 11.1 口译简介 11.1.1 口译的基本知识 11.1.2 口译的流程和方法 21.1.3 口译的标准 21.2 口译研究概述 31.2.1 口译记忆机制研究 31.2.2 口译信息加工机制研究 51.2.3 记忆与信息加工之间关系的研究 71.2.4 对此前研究的总结 71.2.5 本书的研究目标 7第2章 研究观点、思路与设计 92.1 口译研究的发展历程 92.1.1 历史发展脉络 92.1.2 进入21世纪的口译研究进展 112.2 口译记忆的相关理论 122.2.1 研究概况 122.2.2 口译记忆机制的组成要素 132.2.3 记忆与口译关系的研究 152.2.4 口译记忆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争议 172.3 口译过程中的认知模型研究 182.3.1 翻译描写模式:释意理论的概念及观点 192.3.2 多任务处理模式下的“认知负荷模型” 212.4 口译过程的信息加工研究 222.4.1 研究概要和问题聚焦 222.4.2 口译信息加工过程的实证研究 232.4.3 对现有加工研究的深度讨论 252.5 本书研究的观点、思路与设计 282.5.1 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分析 282.5.2 本书研究的理论观点 302.5.3 本书研究的实施理念:“三角测量”的研究策略 322.5.4 本书的研究设计 33第3章 记忆与加工模式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353.1 问卷调查在口译中的运用 353.2 对调查问卷的描述 363.2.1 问卷的设计依据 363.2.2 问卷结构与内容 373.2.3 问卷的实施 403.3 问卷调查的结果 413.3.1 对口译各项能力指标的调查结果 413.3.2 对交传过程记忆能力和记忆因素的调查结果 443.3.3 对记忆困难时应对措施的调查结果 463.3.4 对不同方向口译的记忆压力的调查结果 483.3.5 对信息加工过程的调查结果 503.4 本章小结 543.4.1 本章各部分调查结果的归纳 543.4.2 结论及意义 56第4章 记忆与信息加工在实际口译情景中的表现 584.1 口译研究中的现场观察法 584.2 信息加工的定性研究 604.2.1 国外译界对于信息加工的研究 614.2.2 我国传统译论对于信息加工的探讨 644.2.3 加工方式和加工结果的关系研究 674.2.4 基于多个视角的信息加工研究 714.3 口译现场的观察性研究 714.3.1 口译录音材料的选择 724.3.2 口译活动介绍 724.3.3 口译语篇介绍 724.3.4 译员介绍 724.3.5 数据收集程序 734.3.6 口译语篇分析方法 734.4 现场口译文本的分析 774.4.1 对译语中的省漏现象分析 774.4.2 省漏时的应对策略分析 824.4.3 对源语加工的分析 864.5 对本章研究的综合讨论 974.5.1 口译中的省漏现象 974.5.2 释意理论视角下的信息加工 1004.6 本章主要发现 103第5章 交替传译的记忆机制研究 1055.1 口译记忆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055.1.1 口译记忆机制的工作原理 1055.1.2 错误记忆的类型及研究路径 1075.1.3 口译信息单位的划分 1095.2 无笔记交替传译实验(实验1) 1115.2.1 实验介绍 1115.2.2 实验结果 1145.2.3 对实验1的综合讨论 1205.3 工作记忆广度测量(实验2) 1235.3.1 实验介绍 1245.3.2 实验结果 1265.3.3 实验结论 1275.4 译后再认实验(实验3) 1285.4.1 实验介绍 1285.4.2 实验结果 1305.4.3 实验讨论 1345.5 本章主要发现 1415.5.1 本章的主要研究结论 1415.5.2 对本章研究的深入探讨 142第6章 口译的在线加工机制研究 1446.1 信息加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1446.1.1 对实验中“加工”概念的界定 1446.1.2 串行加工与“脱离语言外壳” 1456.1.3 并行加工方式的影响因素 1456.1.4 对以往研究的总结 1466.1.5 本章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 1476.2 隐喻词效应实验(实验4) 1486.2.1 实验介绍 1486.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1516.3 口译在线加工实验(实验5和实验6) 1516.3.1 实验介绍 1526.3.2 实验5的结果与分析 1546.3.3 高低组的加工质量比较 1566.3.4 实验6的结果与分析 1576.4 对反应时实验的讨论 1596.4.1 加工与翻译方向的关系 1606.4.2 加工方式与加工结果的关系 1626.4.3 加工方式与材料特征的关系 1636.4.4 加工与工作记忆能力的关系 1646.5 本章小结 167第7章 交替传译记忆与信息加工模型的构建 1707.1 对此前各章研究的梳理 1707.2 口译过程中的记忆机制 1717.2.1 记忆机制在口译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1717.2.2 口译实践与训练对记忆能力的影响 1727.2.3 扩展的记忆机制:对遗忘的应对策略 1737.3 口译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机制 1737.3.1 翻译方向对信息加工的影响 1737.3.2 工作记忆对信息加工的影响 1747.3.3 对释意理论的深层解读 1757.4 交替传译过程中记忆与信息加工模型的构建 1787.4.1 口译模型研究概述 1787.4.2 记忆与信息加工模型的构建 1817.4.3 模型的组成与运作机制分析 1827.4.4 模型的功能与价值 1867.4.5 对模型的补充说明 188附录 189附录1 问卷调查表 189附录2 实验1的前后测材料 192附录3 工作记忆广度测试材料 193附录4 实验3的口译任务材料 196附录5 实验3的句子判断和单词再认材料 198附录6 实验研究统计数据 199参考文献 207索引 222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简介 225图目录图1.1 串行加工图示 6图1.2 并行加工图示 6图2.1 工作记忆模型图 15图2.2 释意学派的口译三角模型 20图3.1 各组对“记忆能力”的赋值 42图3.2 各组对“笔记能力”的赋值 42图3.3 各组对“口译训练是否提高记忆力”的赋值 44图3.4 各组对“专业口译员的记忆力更强”的赋值 45图3.5 各组对“将记忆力作为口译训练的重要内容”的赋值 45图3.6 各组对3.11.1的赋值 47图3.7 各组对3.11.3的赋值 47图3.8 各组对“不同方向口译的记忆压力评价”的赋值 49图3.9 各组对题4.4的赋值 50图3.10 各组对题4.5的赋值 51图3.11 各组对题4.8的赋值 51图3.12 各组对题4.9的赋值 52图4.1 各类省漏性质和成因分布图 77图5.1 口译记忆机制的工作模型 107图5.2 前后测中各类型错误记忆比较(短线为标准差) 115图5.3 正确传译比率(X)逐句比较动态雷达图 116图5.4 遗漏错误比率(O)逐句比较动态雷达图 117图5.5 替代错误比率(R)逐句比较动态雷达图 118图5.6 参照组的应对策略分布 119图5.7 替代错误心理成因模型 123图6.1 双语词汇层与概念层的连接强度 146图6.2 实验5中H组反应时 155图6.3 实验5中L组反应时 155图6.4 实验6中H组反应时 158图6.5 实验6中L组反应时 158图7.1 口译过程的两阶段模型图 180图7.2 交替传译记忆与信息加工模型 182表目录表3.1 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 41表4.1 口译语料标注方法 73表4.2 语料转写方法示例 75表4.3 省漏内容与类型统计表 77表4.4 对于省漏的应对策略统计 85表4.5 增译部分及功能示例 93表4.6 不同层面上的操作方法频率统计 96表4.7 “脱离语言外壳”在译语中的具体形式统计 96表5.1 语义单位划分与信息传达的评价标准 112表5.2 译语信息传递情况统计分析示例 113表5.3 译文正确传译的信息比率(X)前后比较 114表5.4 译文遗漏错误比率(O)前后比较 114表5.5 译文替代错误比率(R)前后比较 114表5.6 译文侵入错误比率(I)前后比较 114表5.7 译文移动错误比率(M)前后比较 114表5.8 正确传译比率(X)前后测逐句比较 115表5.9 遗漏错误比率(O)前后测逐句比较 116表5.10 替代错误比率(R)前后测逐句比较 117表5.11 参照组后测实验中的信息传递指标 118表5.12 工作记忆广度的组间差异比较 126表5.13 学生组工作记忆各分值段人数分布情况 126表5.14 高低工作记忆组的划分 127表5.15 实验3的被试工作记忆组别划分 129表5.16 实验3*后纳入统计的被试工作记忆组别划分 131表5.17 实验3的口译效果组间分析(M±SD) 131表5.18 实验3的学生组口译成绩与工作记忆相关性分析 131表5.19 实验3的语句判断成绩分析(M±SD) 132表5.20 实验3的语句判断成绩与工作记忆相关性分析 132表5.21 实验3的单词再认成绩分析(M±SD) 133表5.22 实验3的单词再认成绩与工作记忆相关性分析 133表6.1 实验4的反应时数据 151表6.2 实验5的任务质量统计评分 154表6.3 实验5的反应时统计 155表6.4 实验5的隐喻句读后口译任务质量 156表6.5 实验6的任务质量统计评分 157表6.6 实验6的反应时统计数据 157表6.7 实验6的非隐喻句读后口译任务质量 159表6.8 不同翻译方向的译语激活情况 160
王非,1975年生,安徽安庆人。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翻译硕士(MTI)研究生导师。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英国爱丁堡大学语言学硕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持有不错口译资格证书和中国翻译协会“口译师资培训证书”。擅长口译、口语和听力教学,担任全校选修课“口译技能与实践”、专业研究生“交替传译”课程主讲教师,为陕西省政府靠前交流中心、中国银行、中国石化、美孚石油、陶氏化学、英特尔、戴尔、宝洁、联合利华等企*单位的各类会议担任口译100场以上。研究方向包括口笔译教学与研究、跨文化交际。承担或参与多项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以作者在《中国翻译》《外国语》《上海翻译》《东方翻译》《外语与翻译》《英语研究》《研究生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评论
口译在人类社会的文化传递和经济交往中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当今优选化的时代里更是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沟通作用。由于口译过程涉及复杂的信息加工机制,包括源语的理解、记忆和语言转换在内的全部认知过程,其中每个环节均会给译员、尤其是口译学生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对口译过程的信息加工机制开展深入研究,对指导口译实践和口译教学均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书以释意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记忆理论为基本框架,提出记忆与加工机制的互动发展观。基于"三角测量"的研究范式,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现场观察、文本分析和对比实验等综合手段,对交替传译中的记忆机制和加工过程进行深入探讨,着重分析工作记忆、翻译方向对信息加工过程及结果的影响,并很终推导出交替传译过程中的"记忆与信息加工模型"。在思路、方法和实验设计上均有创新之处。
导语_点评_词
抢购价:¥ 38.00
易购价:¥ 38.00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验证码错误
看不清楚?换一张
确定关闭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查看我的收藏夹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继续等待
0小时0分
立即开通
SUPER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