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改造乡村中国: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建设研究 朱庆葆,王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朱庆葆,王科,崔军伟 等著 | 朱庆葆,王科,崔军伟 等编 | 朱庆葆,王科,崔军伟 等译 | 朱庆葆,王科,崔军伟 等绘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6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朱庆葆,王科,崔军伟 等著| 朱庆葆,王科,崔军伟 等编| 朱庆葆,王科,崔军伟 等译| 朱庆葆,王科,崔军伟 等绘
    •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6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311.0
    • 页数:373
    • 开本:16开
    • ISBN:9787214232489
    • 版权提供: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朱庆葆,王科,崔军伟 等
    • 著:朱庆葆,王科,崔军伟 等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78.00
    • ISBN:9787214232489
    •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0-06
    • 页数:373
    • 外部编号:1104171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导论 1
    一 问题的提出与学术史分析 1
    二 史料的类型与方法的选择 10
    三 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 12

    第一章 危机意识下的乡村运动 14
    第一节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的衰败 14
    第二节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危机的形成 19

    第二章 教育救国与乡村生活的改造:晓庄学校与山海工学团的实验 23
    第一节 陶行知的乡村生活改造思想 23
    第二节 晓庄学校的设立 30
    第三节 晓庄学校与乡村改造 36
    第四节 工学团与乡村改造新路 57

    第三章 “江浙一带农村建设的模范”:徐公桥乡村改进实验 80
    第一节 徐公桥乡村改进区的筹建 80
    第二节 徐公桥乡村改进区的组织机构 87
    第三节 徐公桥乡村改进区的经济建设 98
    第四节 徐公桥乡村改进区的教育事业 112
    第五节 徐公桥乡村改进区的保安事业 137
    第六节 徐公桥乡村改进区的路政、市政建设 153

    第四章 政府主导下的乡村变革:江宁县政实验 159
    第一节 江宁社会生态环境透视 159
    第二节 江宁自治实验县的建立及建设活动的初步展开 169
    第三节 江宁自治实验县县政建设的两大基础要政之一———户籍行政 188
    第四节 江宁自治实验县县政建设的两大基础要政之二———土地整理 204
    第五节 以地方自治为中心的政治建设 233
    第六节 以复兴农村经济为中心的经济建设 248

    第五章 乌江实验:大学与政府合力下的乡村建设 275
    第一节 乌江实验的缘起和发展概况 275
    第二节 农业改良与良种推广 292
    第三节 合作事业 305
    第四节 培育农民组织———乌江农会 317
    第五节 乌江的卫生、教育及其他事业改进 330

    第六章 模式与路径:比较视野下的双重检视 346
    一 模式比较:动机、内容、效果 346
    二 价值维度的考量:成败、意义 350
    三 改造乡村:“传统”与“现代”博弈下的路径选择 365

    朱庆葆,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现任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兼任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会长等学术职务。
    王科,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江苏省行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崔军伟,历史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牛力,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思想取决于眼光。本书兼具历史眼光与国际视野,将城乡社会的变化放到百年中国发展转型的背景,置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大趋势中去理解把握。近代中国城乡转型的主题是“现代化”,而变革的两项内容是“人的思想观念的变革”和“社会的组织化”。基于这样的思路,本书既真实再现了近代中国社会“为何而变”,也深刻勾勒了中国社会“如何改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大地曾经兴起过一场乡村建设运动。这场运动持续十余年之久,波及中国中东西部广大地区,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或许是因为时间还太靠近的缘故,这场运动的意义还没有完全彰显,虽然当时关于如何建设乡村的对策性研究比比皆是,但是关于这场运动本身的研究却乏善可陈。本书选取民国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乡村建设运动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历史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探讨这一运动的经验教训,填补了区域历史研究的学术空白。这套书研究的对象分别是民国时期的地方自治、根据地农村社会秩序的移异、交通运输发展、城市社会变迁、城市社会调控、 城市社会物质生活、民国乡村实验区建设,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路径,既有微观的城市地方自治、城市社会,也有区域乡村社会改造、交通运输发展,还有相对宏观的区域城市发展转型分析。尽管主题不尽相同,但都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社会眼光。这套书的背后都蕴含着一种价值追求,“改变中国”“富强中国”正是其所体现的思想灵魂和人文关怀。

    思想取决于眼光。本书兼具历史眼光与靠前视野,将城乡社会的变化放到百年中国发展转型的背景,置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大趋势中去理解把握。近代中国城乡转型的主题是“现代化”,而变革的两项内容是“人的思想观念的变革”和“社会的组织化”。基于这样的思路,本书既真实再现了近代中国社会“为何而变”,也深刻勾勒了中国社会“如何改变”。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