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 中国小说史研究之检讨(精) 谭帆 上海古籍出版社 9787532596
¥ ×1
文体研究
论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的四种关系
一、“中”与“西”的关系
二、“源”与“流”的关系
三、“动”与“静”的关系
四、“内”与“外”的关系
稗戏相异论——古典小说戏曲“叙事性”与“通俗性”辨析
一、“诗心”与“史性”:小说戏曲的本质差异
二、“词余”与“史余”:小说戏曲本体观念之对举
三、雅俗之间:小说戏曲的文人化进程
术语研究
术语的解读:中国小说史研究的特殊理路
一、术语与中国小说之特性
二、术语与中国小说之文体
三、术语与20世纪中国小说之研究
中国古典小说文法术语考论
一、小说文法术语的演化轨迹
二、小说文法术语的独特系统
三、小说文法术语的文化成因
四、小说文法术语的价值呈现
“叙事”语义源流考——兼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传统
一、“叙事”原始
二、作为史学的“叙事”
三、作为文学的“叙事”
四、小说“叙事”的独特内涵
五、古代小说的叙事传统
“小说”考
一、“小说”是“小道”
二、“小说”是野史传说
三、“小说”是一种表演伎艺
四、“小说”是虚构的叙事散文
五、“小说”是通俗叙事文体的统称
“演义”考
一、“演义”考原
二、明人的“演义”观
三、“演义”:通俗小说之谓也
四、清人对明代“演义”观之延续
小说学研究
“小说学”论纲——兼谈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研究
一、小说的“名”与“实”
二、“小说学”之由来及其研究对象
三、小说文体研究
四、小说存在方式研究
五、小说文本批评
小说学的萌兴——先唐时期小说学发覆
一、“小道可观”:小说学的思想基础
二、子书与小说学
三、史学与小说学
四、小说家的“自供”
论明代小说学的基础观念
一、“小说”与“演义”
二、“补史”与“通俗”
三、“虚实”与“幻真”
四、“奇书”与“才子书”
评点研究
小说评点的解读
一、小说批评为何以评点为主体形式
二、小说评点的独特个性
三、小说评点的研究格局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价值系统
一、文本价值:小说评点的重要层面
二、传播价值:小说评点的基本功能
三、理论价值:小说评点的思想建树
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之类型
一、书商型:小说评点的商业性
二、文人型:小说评点的主体性
三、综合型:小说评点的导读性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形态论
一、明代小说评点之形态
二、清代小说评点之形态
三、小说评点形态之分解:“评林”与“集评”
四、小说评点形态之分解:“读法”与“圈点”
“四大奇书”研究
“四大奇书”:明代小说经典之生成
上篇:评价体系之转化与小说经典之生成
下篇:文人之改订与小说品位之提升
论明人对“四大奇书”的文本阐释
一、“庶几乎史”:《三国演义》的文本阐释
二、“忠义”之辨:《水浒传》的文本阐释
三、“求放心”:《西游记》的文本阐释
四、“逸典”:《金瓶梅》的文本阐释
附录
在小说戏曲研究领域的坚守与开拓——谭帆教授访谈(刘晓军)
收录论文发表情况
谭帆,1959年10月生,江苏常熟人。文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专攻中国戏曲史、中国小说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著有《中闺古典戏剧理论史》《金圣叹与中国戏曲批评》《优伶史》《传统文艺思想的现代阐释》《中国小说评点研究》《中国雅俗文学思想论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本书选录谭帆教授自1998年以来公开发表的中国小说史研究论文16篇,分“文体研究”、“术语研究”、“小说学研究”、“评点研究”和“'四大奇书'研究”五个栏目。这五个方面的论文均涉及对于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反思,包括观念、视角和方法等。此书反映了作者从事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的大致轨迹,也是作者多年来对中国小说史研究的理论思考。书末附谭帆教授访谈录,梳理了谭帆教授的治学之路及有关小说研究的思考。
本书为谭帆教授中国小说史研究论文之结集,勾勒作者二十多年小说史研究之轨迹,也是对研究观念、方法、视角的全面梳理和思考。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