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江北县地权变动与社会变迁:1949-1953 陈翠玉著 知识产权出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陈翠玉著著 | 陈翠玉著编 | 陈翠玉著译 | 陈翠玉著绘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陈翠玉著著| 陈翠玉著编| 陈翠玉著译| 陈翠玉著绘
    •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06-01
    • 字数:200000
    • 页数:167
    • 开本:小16开
    • ISBN:9787513041003
    • 版权提供: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陈翠玉著
    • 著:陈翠玉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32.00
    • ISBN:9787513041003
    •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 开本:小16开
    • 印刷时间:2016-06-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5-06-01
    • 页数:167
    • 外部编号:8766761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绪论
    一、研究文献梳理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三、对研究方法与资料的说明
    第一章地权变动的背景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江北县地权变动的时代背景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江北县地权变动的制度背景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江北县地权变动的起点:封建土地关系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江北县地权变动的整体情况
    第二章地权变动的前提工作:清匪反霸和减租退押
    一、清匪反霸和减租退押工作的实践概况
    二、地主破坏清匪反霸和减租退押的花样
    三、清匪反霸和减租退押的效果
    第三章地权变动的依靠力量:群众运动
    一、发动群众运动的实践做法


    绪论
    一、研究文献梳理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三、对研究方法与资料的说明
    第一章地权变动的背景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江北县地权变动的时代背景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江北县地权变动的制度背景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江北县地权变动的起点:封建土地关系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江北县地权变动的整体情况
    第二章地权变动的前提工作:清匪反霸和减租退押
    一、清匪反霸和减租退押工作的实践概况
    二、地主破坏清匪反霸和减租退押的花样
    三、清匪反霸和减租退押的效果
    第三章地权变动的依靠力量:群众运动
    一、发动群众运动的实践做法
    二、群众运动的经验与偏差
    三、小结:出现偏差的深层原因
    第四章地权变动的组织条件:农民协会的整顿
    一、农民协会整顿的制度建设
    二、整顿农民协会的具体实践
    三、整顿农民协会的效果
    四、小结:农民协会的性质、作用和历史命运
    第五章地权变动的阵营区分:阶级成分的划分
    一、阶级成分划分的制度建设
    二、阶级成分划分的具体实践
    三、小结:阶级成分划分的人为建构性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
    第六章地权变动的最终实现:土地及其他资料的重新分配
    一、土地及其他资源重新分配的制度建设
    二、土地及其他资源重新分配的具体实践
    三、土地改革复查与土地证的颁发
    四、小结:土地和其他资源的重新分配及其对
    乡村社会变迁的影响
    第七章地权变动的司法保障:土改人民法庭的组建与运作
    一、土改人民法庭组建与运作的制度建设
    二、土改人民法庭组建与运作的具体实践
    三、小结:土改人民法庭的性质、作用及其对未来
    法制建设的影响
    第八章地权变动后的农村社会变迁
    一、地权变动后的制度建设
    二、地权变动后的民主建政具体实践
    三、地权变动后的乡村社会权力变迁
    四、地权变动后的农民思想及阶层结构变化
    五、小结:地权变动后农民的身份转变及社会心理变化
     
    第九章总体评价
    一、地权变动与农村经济发展
    二、地权变动与农村组织网络的构建
    三、地权变动与“运动型”治理方式的确立
    四、地权变动对未来社会及法治建设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陈翠玉,女,1977年生,山东烟台人,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外法律史、法律文化及法社会学。从2005年起致力于江北县土地制度变迁的档案整理研究,出版专著两部,参写著作和教材数部,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重量、部级、市级项目数项。


          除了导论和结语之外,本书主体部分分为七章。 第一章为绪论,探讨了提出问题的理由,就现有学界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对时空档案和论文资料选择作了说明。 第二章为地权变动的背景,首先描述了建国初期江北县地权变动的时代背景和制度环境,接下来分析了地权变动的基础性条件,即土地改革前的土地占有与土地使用、租佃制度、地租形态与地租率、押租与典押等方面的特点。 第三章为地权变动的准备工作:减租退押运动,探讨了建国初期江北县清匪反霸与减租退押制度的实施与效应。 第四章为地权变动的民众条件:发动群众,探讨了江北县发动群众起来斗争地主,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情况。 第五章为地权变动的组织条件:农民协会的整顿。首先梳理了农民协会的制度建设情况及其会员入会条件的规定。在此基础上,从相关档案材料出发考察了农民协会在实践中存在的成分不纯的问题及进行整顿的情况,最后对农协的性质、特点和历史命运进行了反思。 第六章为地权变动的阵营区分:阶级成分划分。本章首先对从中央到江北县划分阶级成分的各类文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划分阶级成分的标准。随后,结合具体档案材料对阶级成分的划分过程进行了考察分析,最后分析了阶级成分划分标准实践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第七章为地权变动的最终实现:土地及其他资源的重新分配。本章考察了从中央到江北县的相关制度规定,并以大量详实的资料描述了重新分配乡村资源的过程,呈现了土地分配的大致结果。在上述陈述的基础上,试图揭示地权变动本身的固有弊端和影响。 第八章为地权变动的司法保障:土改人民法庭的组建与运作。本章梳理了从中央到地方有关土改人民法庭的政策法令规定,并以大量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人民法庭的组建和运作过程,尤其是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分析土改人民法庭的实践功用与其法律定位间存在的偏离。 第九章为地权变动的影响:乡村社会变迁。本章从基层政权建设、阶层结构的变化、农民身份及其心理变化等角度分析了江北县地权变动给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 第十章为总体评价。作为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建国初期的地权变动即土地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远远超出了经济领域,在广阔的领域内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更重要的影响在于地权变动改变了农村的社会结构,重构了乡村社会的政治秩序,也对未来的乡村建设和法治建设带来深刻的影响。

         研究建国初期的地权变动和社会变迁问题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理清当下中国农村地权问题和社会治理问题的来路和去向。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