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路径研究 刘洪银,李慧燕 中国经济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刘洪银,李慧燕著 | 刘洪银,李慧燕编 | 刘洪银,李慧燕译 | 刘洪银,李慧燕绘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洪银,李慧燕著| 刘洪银,李慧燕编| 刘洪银,李慧燕译| 刘洪银,李慧燕绘
    •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05000
    • 开本:24开
    • ISBN:9787513656887
    • 版权提供:中国经济出版社
    • 作者:刘洪银,李慧燕
    • 著:刘洪银,李慧燕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56.00
    • ISBN:9787513656887
    •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 开本:24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8-01-01
    • 页数:null
    • 外部编号:975742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1引言
    1.1背景和意义
    1.2文献综述
    1.3政策综述
    1.4研究目的
    1.5研究思路方法
    1.6逻辑框架
    2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天津市建设全国制造研发基地的SWOT分析
    2.1优势分析
    2.2劣势分析
    2.3机会分析
    2.4挑战分析
    2.5本章小结
    3对全国制造研发基地建设能力和建设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3.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2评价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3.3对天津市全国制造研发基地建设能力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3.4对全国制造研发基地建设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3.5本章小结
    4天津制造研发基地建设的短板约束
    4.1全国制造研发基地建设问题
    4.2天津制造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问题
    4.3制造科技服务业发展问题
    4.4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状况
    4.5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问题
    4.6民营制造企业营商环境约束
    4.7本章小结
    5制造研发基地建设比较与借鉴
    5.1制造业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比较
    5.2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国际比较
    5.3制造业科技人才培养国际比较
    5.4沪深津制造业科技创新文化比较
    5.5基于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天津市制造研发基地建设思路
    5.6本章小结
    6全国制造研发基地建设体制和运行机制
    6.1天津全国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6.2天津全国制造研发基地建设的体制安排及其缺陷
    6.3天津全国制造研发基地建设体制再设计思路
    6.4平台组织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机制
    6.5平台网络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机制
    6.6天津制造业培育机制
    6.7本章小结
    7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对策
    7.1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中关村示范区对天津制造研发基地建设的辐射带动举措
    7.2促进制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建议
    7.3提升制造科技服务能级和水平的建议
    7.4加快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7.5改善天津市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7.6创新驱动下推进全国制造研发基地建设的对策
    7.7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咨询报告一 促进天津制造技术成果转化的建议
    咨询报告二 提升制造研发基地科技服务能力的建议
    咨询报告三 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的建议
    咨询报告四 推进天津制造创新发展的调研与建议
    咨询报告五 完善专利权质押制度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咨询报告六 新常态下京津冀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约束与对策建议
    索引
    后记

    刘洪银,1968年生,山东昌邑人,汉族,博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与劳动经济学、农业农村经济学、职业技术教育等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市城乡产业融合实验室主任,农业管理与农村发展特色学科群带头人,天津市高校创新团队带头人;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科技库专家、天津市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会理事、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天津市政府采购项目评审专家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参与完成各类各级科研项目30余项。以独立或作者身份出版专著7部,参编专著、教材4部。在核心期刊等以独立或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被CSSCI、EI、CPCI等收录30余篇。获天津市社科很好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天津市教科研究很好成果二等奖1项,获天津市高校决策咨询很好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获天津市很好调研成果三等奖1项,数次获教育部很好咨询报告和民盟中央很好论文奖。2014年,入选天津市第四批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工程。李慧燕,1979年生,天津人,党员,经济学博士。天津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农业经济。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11项、其他级别课题17项。出版专著1部(独立作者);以独立或作者身份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9篇,其中,被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收录10篇,被ISTP检索收录1篇。曾获天津市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三等奖、天津市农业经济学会学术研讨会很好论文二等奖、天津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三等奖等奖励。多次参与天津市科委、农委、社科联等部门的调研工作和咨政报告撰写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在天津市国际性智库聚集地建设重点项目和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的支持下,本书采用社会系统动力学分析法、理论模型法、深度访谈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建设路径。
    本书首先对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进行SWOT分析,对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建设能力和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其次,通过实地访谈,发现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受其短板约束,分析问题成因,确定问题导向;再次,运用社会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天津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体制和运行机制;最后,在国内外比较与借鉴基础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提出推动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本书既可以作为政府先进制造业发展行政决策和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也可以作为学术交流和教育培训的参考资料。

    适读人群 :经济专业大学生,制造业、区域经济研究人员,图书馆

    1.中国制造研究成果。

    2.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