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 近代东北乡村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研究(1905-1931)(精)/中国书
¥ ×1
绪论
第一章 村落社区:乡村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崛起的区位环境
第一节 近代东北村落的生态状况
第二节 近代东北村落的经济状况
第三节 近代东北村落的文化状况
第四节 近代东北村落的社会状况
第五节 近代东北村落的教育状况
第二章 演进逻辑:乡村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发展轨迹
第一节 晚清新政与近代东北乡村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
第二节 奉张政权与近代东北乡村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发展
第三节 东北易帜与近代东北乡村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充实
第三章 提倡与抵制:乡村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崛起进程的各界应对
第一节 社会各界在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崛起进程中的联合
第二节 社会各界在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崛起进程中的冲突
第四章 新旧杂糅:近代东北乡村新型教师群体研究
第一节 乡村新型教师群体的构成特点
第二节 乡村新型教师群体的收支状况
第三节 乡村新型教师群体的思想动态
第四节 乡村新型教师队伍的基本特征
第五章 趋新避俗:近代东北乡村新型学生群体研究
第一节 乡村新型学生群体的构成特点
第二节 乡村新型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
第三节 乡村新型学生群体的基本特征
第六章 一体多元:乡村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社会流向研究
第一节 政治流向与近代东北乡村政治革新
第二节 经济流向与近代东北乡村经济的振兴
第三节 文化教育流向与近代东北乡村文教事业的革新
第四节 风俗引领与近代东北乡村风俗的趋新
结论
参考文献
杨晓军,男,1980年5月生,辽宁省葫芦岛人,历史学博士。现就职于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校级青年骨干教师,宣讲团专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专著《区域视野中的乡村、学校与社会——清末民初东北乡村教育研究(1905—1931)》1部,参编《见证:四亿人的抗战》、《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因传承和发展研究》等著作5部,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史学集刊》、《中州学刊》、《继续教育研究》和《兰台世界》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6项,获市厅级奖励20余项。
“村落”是近代东北乡村兴学运动的最基本单元,成为孕育近代乡村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崛起的区位环境。本书以“乡村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村落”、“兴学”和“乡村社会”为主线,以1905年至1931年为时间主线,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统计学和人口学等理论方法,全面、系统地论述近代东北乡村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区位环境、发展历程、各界应对、群体构成及社会流向,还原了近代东北乡村新型知识分子群体成长的历史全貌,揭示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近代东北乡村社会近代化之间的内在关联。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