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产业集群治理的自我选择机制研究:基于治理经济学的视角 安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安岗,李凯著 | 安岗,李凯编 | 安岗,李凯译 | 安岗,李凯绘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5-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安岗,李凯著| 安岗,李凯编| 安岗,李凯译| 安岗,李凯绘
    •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5-01
    • 版次:1版1次
    • 印刷时间:2018-07-01
    • 字数:280.0
    • 页数:278
    • 开本:小16开
    • ISBN:9787513651806
    • 版权提供:中国经济出版社
    • 作者:安岗,李凯
    • 著:安岗,李凯
    • 装帧:平装-胶订
    • 印次:暂无
    • 定价:65.00
    • ISBN:9787513651806
    •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 开本:小16开
    • 印刷时间:2018-07-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7-05-01
    • 页数:278
    • 外部编号:9217839
    • 版次:1版1次
    • 成品尺寸:暂无

    目录
    第1章 绪言 6
    1.1 研究的现实与理论背景 6
    1.2 研究的动机、目的与意义 10
    1.3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2
    1.4 研究的内容安排 13
    第2章 集群治理及新经济治理理论综述 15
    2.1 集群治理理论存在的问题 15
    2.2 集群治理制度的自我选择逻辑 17
    2.2.1 集群治理文献的三个研究视角 17
    2.2.2 核心问题的比较与评述 23
    2.3 新经济治理理论的治理逻辑、三方体系及其相互关系 31
    2.3.1 经济治理的含义、逻辑和核心问题 31
    2.3.2 经济治理的三方分类体系及研究进展 32
    2.3.3 经济治理方式之间的关系及选择条件 40
    2.3.4 新经济治理理论的应用 44
    2.4 新近研究进展与未来研究展望 49
    2.4.1 新近研究进展 49
    2.4.2 未来研究展望 53
    第3章 产业集群治理制度自选择的理论框架 56
    3.2 产业集群治理制度自选择的理论与模型研究 57
    3.2.1 治理制度自我选择的基本理论与模型 57
    3.2.2 关系型治理与规则型治理的选择模型 57
    3.2.3 产业集群特征与治理模式的匹配模型 58
    3.3 产业集群治理机制演化模型 59
    第4章 基于经济治理理论的集群治理自我选择机制及其条件——双边关系模型 60
    4.1 引言 60
    4.2 双边关系模型 62
    4.2.1 基本假设 62
    4.2.2 代理方的最优反应 63
    4.2.3 委托方的最优反应 65
    4.2.4 委托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与契约自我实施的条件 67
    4.2.5 双边关系下治理方式的选择及条件 69
    4.3 条件内生性讨论 71
    4.4 总结与展望 71
    第5章 企业异质性、多边匹配与集群治理机制选择——多边关系模型 72
    5.1 引言 72
    5.2 模型假设 73
    5.3 企业行为 75
    5.3.1 支付矩阵 75
    5.3.2 不同时期的行为选择 76
    5.4 均衡 77
    5.4.1 “违约”的现时收益 78
    5.4.2 “违约”的预期成本 78
    5.4.3 成本与收益的比较 78
    5.5 讨论 83
    5.5.1 和 与参数 , 的关系 83
    5.5.2 影响参数 , 的因素 86
    5.6 结束语 89
    附录 89
    第6章 产业集群与治理模式的匹配关系——基于中外集群的案例分析 91
    6.1 引言 91
    6.1.1 研究背景 91
    6.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92
    6.1.3 可能创新点 92
    6.2 研究设计与假设 93
    6.2.1 研究设计 93
    6.2.2 案例选择 94
    6.2.3 研究方法 94
    6.2.4 本章内容安排 94
    6.3 案例一:西班牙巴斯克集群 95
    6.3.1 案例概况 95
    6.3.2 集群与相应治理模式的特征 99
    6.3.3 个案分析 101
    6.4 案例二:荷兰海洋集群 107
    6.4.1 案例概况 107
    6.4.2 集群与相应治理模式的特征 114
    6.4.3个案分析 119
    6.5 案例三:中国瓦房店轴承集群 123
    6.5.1 案例概况 123
    6.5.2 集群与相应治理模式的特征 128
    6.5.3 个案分析 131
    6.6 跨案例综合分析 132
    6.7 结束语 135
    6.7.1 主要结论 135
    6.7.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135
    第7章 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形成的条件与机理研究——基于铁西工业区的历史经验 136
    7.1 引言 136
    7.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36
    7.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8
    7.1.3 研究思路 139
    7.1.4 本章内容与结构 139
    7.2 相关文献综述 140
    7.2.1 产业集群的概念 140
    7.2.2 产业集群的分类 141
    7.2.3 产业集群的形成要件 145
    7.2.4 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 147
    7.3 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与机理 149
    7.3.1 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 149
    7.3.2 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机理 150
    7.4 铁西工业区的历史经验 153
    7.4.1 铁西工业区的形成:装备制造业的初步空间集聚 154
    7.4.2 内战时期的铁西工业区:专业化分工和人才资源得以保留 157
    7.4.3 计划经济时期的铁西工业区:产业规模和范围空前扩大 158
    7.4.4 改革开放后的铁西工业区:国企衰退、民企成长与改造重生 160
    7.5 以国企为核心的东北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165
    7.5.1 引言 165
    7.5.2 文献综述 165
    7.5.3 研究方法 168
    7.5.4 沈阳机床产业集群的演进过程 170
    7.5.5 案例讨论 179
    7.5.6 结论与启示 185
    7.6 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前景分析 186
    7.6.1 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诸多有利因素 186
    7.6.2 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90
    7.6.3 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前景预测及发展建议 193
    7.7 结论 195
    7.7.1 研究结论 195
    7.7.2 有待改进之处 196
    第8章 虚拟集群治理——第三方媒体在电子商务平台治理的作用研究 197
    8.1 引言 197
    8.1.1 研究背景及选题 197
    8.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01
    8.1.3 研究方法 202
    8.1.4 篇章结构 203
    8.2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204
    8.2.1 相关概念 204
    8.2.2 文献综述 205
    8.3 第三方媒体治理功能的假设和理论模型 207
    8.3.1 研究设计 207
    8.3.2 第三方媒体治理功能的假设 210
    8.3.3 理论模型 211
    8.3.4 构念测度 212
    8.4 案例分析 213
    8.4.1 B2B平台——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欺诈案 213
    8.4.2 B2C平台——天猫、京东商城出售假“赖茅”事件 218
    8.4.3 C2C平台信用炒作——以SNS刷单军团为例 222
    8.4.4 跨案例分析 227
    8.4.5 研究启示 233
    8.5 结束语 233
    8.5.1 研究内容的主要结论 233
    8.5.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234
    附录 235
    参考文献 236

    安岗,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获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9--2012年东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2014--2015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哈斯商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主要在国际经济学与产业组织、大国经济学等领域;曾在《产业经济评论(山东大学)》《运筹与管理》《经济学家》《财经问题研究》《日本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辽宁省社科联研究课题重点研究项目1项,主要参与(排名第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研究成果荣获2012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2012年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
    李凯,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原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管理科学研究会理事长、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多年以来活跃在产业经济与产业组织研究领域,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等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和会议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获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集群治理、集群发展、治理经济学、国企改革。

    本书可以为集群治理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也可以为政府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产业集群治理制度提供启示,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集群战略提供参考。

    本书通过引入以迪克西特的新经济治理理论,试图从集群企业的自选择角度解释产业集群特征与集群治理模式之间的影响机制。
    产业集群治理机制的核心是集群企业在信息和实施等约束条件下对治理制度的内生的制度选择问题。本研究力图构建“集群特征—交易特征—治理模式”的基本逻辑。产业集群中最能动的主体就是企业,集群治理制度来源于企业克服其他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的需要,企业会选择成本较低的治理方式,集群特征决定了交易过程的信息差别和实施差别,从而决定了企业对治理模式的选择。
    本书在新经济治理理论基础上,建立产业集群治理制度自选择的基本模型、关系型治理与规则型治理的双边治理选择模型、产业集群特征与治理模式的多边匹配模型,并考察了国企主导的产业集群治理问题。结合基本理论模型,通过对国内外产业集群的跨案例研究、东北装备制造业集群案例研究、以及网络平台治理案例研究,对理论逻辑进行检验和应用。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