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经典诠释与义理体认:中国哲学建构历程片论 朱汉民著 新星出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朱汉民著著 | 朱汉民著编 | 朱汉民著译 | 朱汉民著绘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8-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朱汉民著著| 朱汉民著编| 朱汉民著译| 朱汉民著绘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8-01
    • 版次:1
    • 印刷时间:2015-04-01
    • 字数:260000
    • 页数:404
    • 开本:大32开
    • ISBN:9787513317610
    • 版权提供:新星出版社
    • 作者:朱汉民著
    • 著:朱汉民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56.00
    • ISBN:9787513317610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开本:大32开
    • 印刷时间:2015-04-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4-08-01
    • 页数:404
    • 外部编号:8459216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自序 001

    辑 中国哲学建构的反思 001

    当代中国哲学建构的双重理据 003

    义理之学

    ——中国哲学原型简析 013

    易学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019

    中国知识传统的审思 030

    中国传统“内圣外王之道” 041

    谁误读了“格物致知”? 066

    第二辑 先秦理性 073

    “五经”思想的信仰与理性 075

    原始儒学的经典诠释与义理建构 083

    先秦的性命学说 091

    先秦儒家“文化”概念的“软实力”内涵 101

    儒家主体性伦理和安身立命 109

    儒、道的和谐思想 123

    第三辑 魏晋玄理 127

    王弼的经典诠释方法:本末之辨 129

    玄学的《论语》诠释与儒道会通 136

    王弼的义理易学 151

    玄学的身心之学 169

    玄学与性理之学 185

    第四辑 宋明近思 201

    周敦颐易学的宋学精神 203

    胡安国《春秋传》的“圣人以天自处”论 212

    朱熹《大学》“明明德”诠释的理学意蕴 225

    朱熹经典诠释的两重进路 239

    朱熹的经典诠释方法:语言—文献 246

    朱熹的经典诠释方法:实践—体验 258

    朱子“自得”思想的义理内涵 265

    朱熹工夫论的知行关系 280

    朱熹“四书”学与儒家工夫论 288

    朱熹对“天理”的时空追溯 296

    的工夫与本体 302

    王船山的道统、治统与学统 311

    第五辑 晚清转型 325

    魏源:学、治、道的转型 327

    曾国藩的礼学与礼治 342

    郭嵩焘:开放的道统 350

    湘学的传统形态与近代转型

    ——以谭嗣同及其浏阳之学为视角 361

    谭嗣同的新仁学 379

    后记 387

    朱汉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历史学、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靠前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国书院学会会长、湖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学术工程、国家重点图书、教育部社科重点项目和其他部省科研项目二十多项。出版《宋明理学通论》《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等个人学术专著二十多种,主编文库、丛书、丛刊等十多种,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委、省政府平定的“首届湖南省很好社会科学专家”,获得湖南省政府颁发的“徐特立教育奖”等荣誉。

    本书是作者在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关“中国哲学”学科的一些看法。论述了先秦、魏晋、宋明、晚清四个历史阶段中,中国哲人以经典诠释、义理体认的方式,建构“中国哲学”的历史过程,并探讨了当代“中国哲学”如何既坚持中国文化主体性,又积极参入优选化文化交流等问题。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