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中国土地法体系构建与制度创新研究 吴春岐著 经济管理出版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吴春岐著著 | 吴春岐著编 | 吴春岐著译 | 吴春岐著绘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12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吴春岐著著| 吴春岐著编| 吴春岐著译| 吴春岐著绘
    •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12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2-12-01
    • 字数:468千字
    • 页数:329
    • 开本:小16开
    • ISBN:9787509620212
    • 版权提供:经济管理出版社
    • 作者:吴春岐著
    • 著:吴春岐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85.00
    • ISBN:9787509620212
    •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 开本:小16开
    • 印刷时间:2012-12-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2-12
    • 页数:329
    • 外部编号:785397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第一章 新时期我国土地法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我国土地法体系的反思与重构:坚守与突破
    一、关于我国土地法体系构建的观点与分析
    二、我国未来土地法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我国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创新趋向:保护与利用
    一、我国土地权利制度的问题分析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二、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问题分析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节 结语
    第二章 我国土地所有与使用制度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第一节 我国土地所有与使用制度的历史概观
    一、我国土地所有制度的历史概观
    二、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历史概观
    第二节 我国土地所有与使用制度演进的法律分析和启示
    一、土地所有与使用制度发展的决定因素
    二、土地所有与使用制度的法律保障
    三、对我国新时期土地所有与使用制度构建的启示
    第三节 结语
    第三章 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制度创新研究
    第一节 我国农地使用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我国古代及近代农地使用制度——永佃制与永佃权
    二、我国现代农地使用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本理论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理解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属性之辨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类
    第三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方式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登记
    第四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一、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二、通过其他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第五节 承包地的调整、收回与征收
    一、承包地的调整
    二、承包地的收回
    三、承包地的征收
    第六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范围及解决机制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范围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解决机制
    第四章 我国建设用地使用权法律制度创新研究
    第一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一般理论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与相关概念的比较与反思
    第二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的概述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范围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方式
    四、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登记
    第三节 建设用地的利用与管理
    一、建设用地的利用
    二、对建设用地利用的管理
    第四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消灭的原因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消灭的法律效果
    第五章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创新研究
    第一节 我国宅基地使用权的历史发展与现行法概观
    一、我国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六章 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制度创新研究
    第七章 我国土地登记法律制度创新研究
    第八章 我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法律制度创新研究
    第九章 我国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及其争议解决机制
    第十章 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监督检查及归责制度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吴春岐,1970年9月生,山东滨州人,教授,法学博士(师从王利明教授),管理学博士后(师从叶剑平教授)。博士学位论文《预告登记制度研究》获第四届“佟柔民商法学优秀博士论文奖”。主要研究领域:物权法、不动产法(土地法、房地产法、矿产法、不动产登记法)、侵权法、公司法、信托投资基金制度。主持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课题等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企业横向委托课题6项。在《法学》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教材5部、译著2部。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山东省首届社会科学普及优秀作品著作类一等奖。曾任《人大法律评论》执行主编,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土地政策与制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土地政策与制度研究中心土地矿产法研究所(筹)所长、中国土地矿产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组委会(筹)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委员会委员、山东师范大学不动产法研究中心主任。

    当下中国,土地问题不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之一,而且随着土地征收征用过程中频频出现和升级的冲突,以及土地财政和高房价等围绕土地的诸多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尖锐,土地问题已经成为关系社会稳定甚至国之命脉的大问题。为了破解上述社会矛盾,我国《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已经紧锣密鼓地提上议程,但面对土地财政积重难返、土地权利人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等诸多尖锐矛盾,相关诸多土地制度的修订和设计不免陷入顾此失彼、左右为难的处境,其修订的进程举步维艰。《中国土地法体系构建与制度创新研究》一书即是在此背景下,基于土地管理学的研究成果,从法学的研究视角,立足于我国土地法律制度的历史与现实,综合运用历史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着眼于构建我国科学有效的土地法律体系和制度创新进行研究的成果。
      《中国土地法体系构建与制度创新研究》首先从体系化的视角分析和研究了我国新时期土地法的体系构建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土地法应该着力构建土地权利法和土地管理法两大支柱,系统提出了土地保护和土地利用并重的思想,摒弃了目前盛行的重土地管理、轻土地权利的倾向,并针对土地征收征用中漠视土地权利人权利之时弊,提出应将土地权利法作为当下中国土地法体系之基石的创新性思想。《中国土地法体系构建与制度创新研究》在研究、分析我国土地所有与使用制度历史发展与启示的基础上,就目前我国土地法理论和实践中存在诸多分歧并迫切需要厘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制度、建设用地使用权法律制度、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制度、土地登记法律制度、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法律制度、我国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及其争议解决机制问题、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监督检查及归责八个核心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针对相关理论困境和实践难题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创新性意见和方案,以期抛砖引玉,为中国土地问题之有效解决尽绵薄之力。
      本书的学术价值在于:一方面,就我国土地法理论和实践中存在根本分歧并迫切需要厘清的土地法体系等基础性问题和土地征收补偿等现实性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观点和思想,相信其对于我国土地法基础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目前围绕土地问题的尖锐矛盾的缓解和解决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另一方面,针对正在紧锣密鼓提上议程的我国《土地管理法》修订工作,本书诸多具有创新性的思想和观点,对于利用法律修订的良机来破解目前盛行的重土地管理、轻土地权利的倾向,以及在土地征收征用中漠视土地权利人基本权利之时弊等诸多理论和实践难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吴春岐编著的《中国土地法体系构建与制度创新研究》首先从体系化的视角分析和研究了我国新时期土地法的体系构建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土地法应该着力构建土地权利法和土地管理法两大支柱。系统提出了土地保护和土地利用并重的思想,摒弃了目前盛行的重土地管理、轻土地权利的倾向,并针对土地征收、征用中漠视土地权利人权利之时弊,提出应将土地权利法作为当下中国土地法体系之基石的创新性思想。其次。在研究分析我国土地所有与使用制度历史发展与启示的基础上,就目前我国土地法理论和实践中存在诸多分歧并迫切需要厘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制度、建设用地使用权法律制度、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制度、土地登记法律制度、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法律制度、我国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及其争议解决机制问题、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监督检查及归责问题八个专题进行了研究分析,针对相关理论困境和实践难题,尝试提出了一些创新性意见和方案。本书对于我国土地法基础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对于利用法律修订的良机来解决诸多实践难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