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宋元画史中的博物学文化 施錡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9787545816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施錡著著 | 施錡著编 | 施錡著译 | 施錡著绘
    •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5-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施錡著著| 施錡著编| 施錡著译| 施錡著绘
    •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8-07-01
    • 页数:405
    • 开本:大32开
    • ISBN:9787545816921
    • 版权提供:上海书店出版社
    • 作者:施錡著
    • 著:施錡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52.00
    • ISBN:9787545816921
    •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 开本:大32开
    • 印刷时间:2018-07-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7-05-01
    • 页数:405
    • 外部编号:927741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序 宋元画史研究与博物学的内在逻辑关系
    绪论 中国古代博物学研究的相关概述与分析
    **节 关于中国古代博物学的整体论述
    第二节 宋代前后博物学文化的特征
    第三节 博物学与艺术史的关联
    第四节 宋元画史中的博物学文化
    **编 宋画中的博物学文化
    **章 《烟江叠嶂图》、仇池石与青绿之春:元祜年后苏轼的桃源想象
    **节 《烟江叠嶂图》青绿卷与桃花源
    第二节 仇池石与桃源仙境
    第三节 图像与奇石的共同观想
    第四节 王诜的青绿画传承与桃源的春景
    第五节 结语
    第二章 临济宗与“无声诗”:博物学视域下的
    《观音猿鹤图》寻义
    **节 猿与唐宋文人及寺僧的文化互动
    第二节 佛经中猿猴的本土转变
    第三节 猿鹤、琴僧与乐舞
    第四节 牧溪之画与临济宗的“无声诗”
    第五节 禅宗语境中的“白衣自在观音”
    第六节 结语
    第二编 元画中的博物学文化
    第三章 明月、锦鳞与丝纶:吴镇《渔父图》卷中的禅宗源流考论
    **节 禅宗文化在“渔父”文化脉络中的渗入
    第二节 《渔父图》卷中的题词与禅宗的示法
    第三节 吴镇的生平交游与禅宗文化
    第四节 余论
    文后附录
    第四章 “双树”何托:元代画家群体的一类独特语汇
    **节 以“双松”寄友的曹知白
    第二节 曹知白的其他相关画题
    第三节 倪瓒、吴镇等江南文人的“双树”之象
    第四节 北方出仕文人的“双树”图像
    第五节 元末呈现的“双树”之象
    第六节 结语
    第三编 宋元画史脉络中的博物学文化
    第五章 朱紫之辩:传钱选《蹴鞠图》的政治隐喻和旨趣转换
    **节 图像与题识的错位
    第二节 《蹴鞠图》的相关文献分析
    第三节 蹴鞠六人身份考
    第四节 紫色线索的识别
    第五节 不同版本《蹴鞠图》的涵义之思
    第六节 《蹴鞠图》是否为钱选的真迹
    第七节 吴湖帆先生的收藏情趣¨
    第六章 蜀地佛教神通与文人禅:宋元图像中的竹杖渊源
    **节 杖的本土源头略述
    第二节 筇竹杖的佛教神通
    第三节 竹杖与禅宗智慧
    第四节 竹杖与蜀地的佛禅文化
    第五节 佛、道与地方特色融合的竹杖

    施锜,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副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博士后,台北故宫博物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中西比较视野中的中国古代视觉艺术史。作者曾在《民族艺术》、《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装饰》、《美术》以及《美术学报》等多种学术刊物中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论著2部。相关论文获上海市社科学术年会很好论文奖,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作者目前承担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般项目“西方汉学家视域中的中国视觉艺术史研究’,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5批面上一等资助:同时承担并完成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项上海市教委创新科研项目以及1项上海市教委优青项目。

    在施錡博士的研究视域中,中国古代绘画已不再是一种纯然的外在审美表现形式,施錡博士把画面形式本体所呈现的物象与人等诸种元素紧密地维系于中国古代文史传统中,通过透视中国古代官制、宗法、政治、宗教、民俗、器物与服饰等文史成因,从而把中国古代画史研究向博物学领域拓宽与拓深。从学理上讲,施錡博士是籍助于中国古代画史研究,在博物学研究观念的策动下,有效地发现、思考与解决文史研究的新问题。因为,在施錡博士的研究视域中,画面所表现的物象与人等元素,其必然是对一个特定时期之文化与历史的审美记忆,这些元素反过来必然也可以成为对文史领域博物学研究的有效注解,而不仅仅是一个个纯然表现画家个人意境的审美元素了。然而,即便是画家个人的审美意境,其也必然把画家生存的文史背景投射在作品的形式本体上。这就是从一件古画看文化、看历史,而不再是囿限于一个狭小的视域,仅从一幅绘画看作品本身。以画论画的年代持续得太久了,当下是一个化与信息化的时代,论画的博物学年代终于到来了。

    无论我们怎样给中国古代画史下定义,中国古代画史的内涵还是由形成于系谱的历代画家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中国美术史论界以往对中国古代画史的研究,其主要还是定位于绘画本体及其审美表现形式与技法风格的研究上,无非就是冠之于“史”的名义而已;而施錡博士则规避了以往研究的窠臼,调整了自己的研究观念,她把博物学(natural history)作为自己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的透镜,从而把中国古代画史研究还原于中国古代文化与历史的宏大背景中,以追问宋元两朝绘画与文史之间所交融的现象和本质之关系。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