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中国古典戏剧审美理论史略 王政 科学出版社 9787030514707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王政著 | 王政编 | 王政译 | 王政绘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王政著| 王政编| 王政译| 王政绘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2-01
    • 版次:1
    • 印刷时间:2016-12-01
    • 字数:400千字
    • 页数:315
    • 开本:小16开
    • ISBN:9787030514707
    • 版权提供:科学出版社
    • 作者:王政
    • 著:王政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88.00
    • ISBN:9787030514707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开本:小16开
    • 印刷时间:2016-12-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4-12-01
    • 页数:315
    • 外部编号:897787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

    第一章 先唐时期戏剧艺术审美属性的生成状态

    第一节 中国戏剧产生的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

    第二节 对神的装扮模拟

    第三节 对兽的装扮模拟

    第四节 人模拟一个他人的“象人”活动

    第五节 观戏中“雅乐”审美标准的出现

    第二章 唐宋时期戏剧审美理论的萌生

    第一节 戏剧美感与两种美的欣赏

    第二节 戏剧审美特点与戏剧艺术形象

    第三节 对戏剧诸要素的理解

    第三章 元代的戏剧审美理论

    第一节 理论的形态特征与内容特征

    第二节 理论形成的基本标志与具体途径

    第三节 元代戏剧审美批评潜蕴的趋势

    第四章 明代教化派戏曲美学

    第一节 教化派对早期儒家“乐”美思想的嗣承变异

    第二节 教化派的具体戏曲美学观点

    第五章 明代昆山派戏曲美学

    第一节 昆山派的主体性艺术原则

    第二节 昆山派美学风格论

    第三节 昆山派对戏曲艺术本身理解的可取之处

    第四节 昆山派创作及作品作为“文本”而被阐释出来的一些观点

    余语

    第六章 明代吴江派戏曲美学

    第一节 格律工美与语言俚俗――吴江派戏曲美学的重心

    第二节 吕天成《曲品》与戏曲美学

    第三节 王骥德《曲律》:主客兼顾的“体系”初构

    第四节 冯梦龙与中国正宗戏曲理论之雏形

    第五节 “吴江”倾向者的审美理论

    第七章 明代临川派的戏曲美学

    第一节 临川派审美理想“真”与“情”的来源及典型意义

    第二节 理论重心――“情”对戏曲诸形式要素的影响

    第三节 临川派对戏曲的具体审美要求

    第八章 清代的戏剧审美批评

    第一节 “临川派”遗响

    第二节 感伤主义的戏剧观

    第三节 由苏州派发展开来的现实主义戏剧观

    第四节 钟爱“花部”的审美理论

    第五节 “以文律曲”的审美倾向

    第六节 以“情”为中心的表演论

    第七节 金圣叹的戏剧审美批评

    第九章 李渔戏剧美学理论的系统化

    第一节 戏剧艺术美感作用形成的特殊性

    第二节 戏剧家如何活动于戏剧的第一过程

    第三节 关于戏剧活动的第二过程

    结语

    附编

    汪光被《芙蓉楼传奇》的时代因素及眉批价值

    梅鼎祚《玉合记》本事与艺术加工

    傩戏面具“额饰”与“额有灵穴”的巫术人类学底蕴

    贵池傩戏

    民间演剧之近代变迁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国间方志所见民间演剧史料辑考

    民俗事象中的悲喜剧因素与审丑

    装扮、摹仿、对象化:民俗活动的美学形态

    原始巫人“戴羽”“饰羽”与美之本义

    参考文献

    王政,男,1955年生于安徽寿县。197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86-1989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学习,师从齐森华先生。曾任安徽省皖西博物馆馆长,淮北师范大学党委委员、中文系主任、人事处长。现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是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博士立项建设单位授权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负责人。在《光明日报》《学术月刊》《文献》《文艺研究》《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世界宗教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代表著作有《中国戏剧美学史论纲》《战国前考古学文化谱系与类型的艺术美学研究》《诗经文化人类学》。获安徽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奖三等奖3次、二等奖1次。

    评论

    王政著的《中国古典戏剧审美理论史略》考察中国古典戏剧审美理论的历史发展,共分为四个时期。靠前,先秦汉魏六朝――理论史的“观念期”或“史前期”。这一时期的戏剧艺术的属性在生长阶段,人们关于戏剧艺术体式的观念也在生长期。第二,唐宋时期,戏剧形式已初熟,初熟之形式已产生许多的评说,评说中已潜含着审美的成分。第三个时期是元代,杂剧剧本及演出宣告了中国戏剧的成熟化时代。关于杂剧的文学批评与演出批评都出现了专门的论述与论著,戏剧理论出现了一个雏形系统。第四个时期是明清两代,即古典戏剧审美理论的繁荣期。这一时期,戏剧活动随社会审美思潮涌激变幻,各种倾向与偏好争奇斗艳,故中国古典戏剧审美理论赢来了它的“流派化”、“倾向化”的充分发展时期。很后,在李渔的手下,戏剧审美理论完成了系统化表述,中国古典戏剧审美理论告以终结。

    导语_点评_词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