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故事机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 施爱东 中国社会科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施爱东著 | 施爱东编 | 施爱东译 | 施爱东绘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施爱东著| 施爱东编| 施爱东译| 施爱东绘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305000
    • 页数:275
    • 开本:16开
    • ISBN:9787520397636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施爱东
    • 著:施爱东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106.00
    • ISBN:9787520397636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9-01
    • 页数:275
    • 外部编号:1147786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第一章 故事概念的转变与中国故事学的建立
    导读
    一 正统文人笔下的“故事”与“小说”
    二 明清白话小说中的“故事”
    三 晚清报刊的汉译“故事”
    四 “童话研究”的提倡
    五 中国“故事学”的建立
    六 “故事研究”对“童话研究”的兼并
    小结 学术史的因果与逻辑
    第二章 “历史演进”故事学范式回顾与检讨——以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为中心
    导读
    一 顾颉刚故事学范式的确立与传播
    二 顾颉刚故事学范式所遵循的游戏规则
    三 历史演进法的局限
    小结 顾颉刚故事学范式的科学贡献
    第三章 “层累造史”的加法与减法——以西王母的形象变迁为例
    导读
    一 西王母的政治地位
    一 西王母的仪仗规格
    三 西王母的居所
    四 西王母的仪容
    五 西王母的座驾
    六 西王母的歌声
    七 西王母的社会关系
    小结 “层累造史”与“弃胜加冠”必然相伴而行
    第四章 “四大传说”的经典生成
    导读
    一 “孟姜女故事学术讨论”对四大传说概念的推广
    二 线索一:罗永麟与苏浙沪白蛇传研究小组
    三 线索二:贾芝与《民间文学》
    四 相提并论的重要传说与“四大”成立的印象基础
    五 线索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招生试题
    六 四大传说概念的发明
    七 解开罗永麟的文学史之“谜”
    八 从“四大故事”到“四大传说”的转化
    小结 烟花商模型:知识生成模式的一种
    第五章 牛郎织女传说研究批评
    导读
    一 牛郎织女研究简史
    二 牛郎织女的渊源与流变研究
    三 牛郎织女的主题分析
    四 牛郎织女的类型与比较研究
    五 地方学者的知识考古
    小结 在既有条件基础上做能做的学问
    第六章 北京“八臂哪吒城”传说演进考
    导读
    一 哪吒城之说始于元代
    二 毁弃城门,唤醒哪吒
    三 刘伯温修下北京城
    四 金受申传颂八臂哪吒城
    小结 曲艺说唱向民间传说的转化
    第七章 崇高与灵验:神圣叙事的书写传统与口头传统
    导读
    一 夫人信仰简介
    二 洗夫人信仰的书写故事
    三 洗夫人信仰的口头故事
    四 历史的悬置与神性的展开
    五 口头故事的经验化倾向
    小结 书写传统与口头传统的价值差异
    附录一 书写传统中代表性的冼夫人故事
    附录二 口头传统中的冼夫人故事
    第八章 叛逆与顺从:家族史的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
    导读
    一 皇帝剿田心的传说
    二 用“剥笋法”剥出“元传说”
    三 缺失的族源
    四 联宗合谱中的“祖脉接龙”
    小结 历史记忆的“自选叙事”与“规范叙事”
    第九章 传播实验中的故事变异模式
    导读
    一 实验说明
    二 实验文本(源故事)
    三 实验规则
    四 共同知识是故事传承中最稳定的因素
    五 共同知识有助于相关情节的结构稳定
    六 静态的公共人物有可能转化为动态的功能性角色
    七 人物设置逐渐趋于对立模式
    八 不合理的细节会不断趋于合理化
    九 故事传播中的蝴蝶效应
    十 故事碎片重组中的性别差异
    十一 口头文学的语言风格不具有“集体性”或“传承性”
    小结 实验方法是最基础、最简捷的实证研究法
    第十章 记忆实验中的故事变异模式
    导读
    一 实验程序与规则
    二 实验文本(源故事)
    三 提取:来自源故事系统内部的补充功能项
    四 引进:来自源故事系统外的母题补充
    五 越是故事能手,故事的变异系数越大
    余论 对第九章推论的佐证
    第十一章 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特征——江西省石城县“罗隐秀才传说”调查
    导读
    一 赣南客家地区的“罗隐秀才传说”
    二 三舅妈口中的“罗源子”
    三 燕珠坑的“罗元”功名石
    四 小屋里的出酒井
    五 金钱坑的“罗英秀才”
    六 罗山脚下钟鼓石
    七 罗英秀才教造纸
    小结 传说的稳定性与变异性问题
    第十二章 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以长辛店地名传说为例
    导读
    一 长辛店地名来历的传说
    二 长辛店与泽畔店的误会
    三 长辛店大街的开辟
    四 “长新店”名称始于康熙年间
    五 以“辛”代“新”起于“百日维新”失败
    六 “历史”是话语霸权,“传说”是矮化标签
    七 话语威权促成了知识的淘汰和更替
    小结 历史因传说而完整,因传说而精彩

    施爱东,1968年生,理学学士,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先后任职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

    本书是关于故事与故事学的历时研究,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展开。首先,从学术史的角度回顾了中国故事学的建立,深入剖析了以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为代表的经典研究范式的得与失。通过具体的研究案例,对顾颉刚的“历史演进法”和“层累造史说”进行了检讨与完善,力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历时研究的故事学理论基础上,加上结构的维度,使顾氏理论变得更丰富、更完善。其次,通过对“四大传说”经典概念的生成、牛郎织女研究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在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与传承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书写传统与口头传统的巨大差异,探讨故事研究的新取径。再次,通过故事传播、故事记忆的实验,以及在江西和北京两地的实地田野调查,探讨故事在口口相传的生活实践真实的存续状态和变异特征,并以此探讨历史、传说、记忆与故事表达之间的微妙关系。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