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农民行为、组织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 鄢军著 江苏大学出版社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鄢军著著 | 鄢军著编 | 鄢军著译 | 鄢军著绘
    • 出版社: 江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鄢军著著| 鄢军著编| 鄢军著译| 鄢军著绘
    •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06-01
    • 字数:294千字
    • 页数:303
    • 开本:大32开
    • ISBN:9787568404853
    • 版权提供:江苏大学出版社
    • 作者:鄢军著
    • 著:鄢军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45.00
    • ISBN:9787568404853
    •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 开本:大32开
    • 印刷时间:2017-06-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6-06-01
    • 页数:303
    • 外部编号:904463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农村的市场远远不如城市的市场发展充分
    1.1.2 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不如发达国家的市场成熟
    1.1.3 关于发展中大国的经济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1.4 中国农村的发展正处于创造新奇迹的关键阶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发展经济学线索
    1.2.2 新制度经济学线索
    1.2.3 农村组织经济学线索
    1.2.4 国内学者的有益探索
    1.3 中国农村组织分析的理论基础
    1.3.1 产权和交易成本
    1.3.2 制度与组织
    1.3.3 制度变迁
    1.4 本书的结构安排和主要观点
    1.4.1 本书的结构安排
    1.4.2 本书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2 经济学行为范式与农民行为理论
    2.1 经济学的均衡范式与演化范式
    2.1.1 经济学的均衡范式与演化范式的含义
    2.1.2 演化经济学的行为范式研究
    2.1.3 基于均衡与演化统一的综合范式
    2.2 行为人的决策空间与行为解集
    2.2.1 行为影响因素的“完备空间”与行为概念
    2.2.2 “完备空间”概念下的个人行为模型
    2.2.3 “完备空间”概念下的个人行为与组织的性质
    2.2.4 “完备空间”概念下的个人行为与制度演进
    2.2.5 “完备空间”概念下的“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
    2.3 农民行为理论与宏大模型
    2.3.1 农民行为的影响因素
    2.3.2 农民(农户)行为模型的假定
    2.3.3 农民(农户)行为的最优化
    2.3.4 农民(农户)行为的简化模型
    2.3.5 简单结论
    2.4 中国农民行为的典型影响因素
    2.4.1 农民个人能力和技能等素质
    2.4.2 农村的组织和制度相关状况
    2.4.3 农民的收入水平等经济状况

    3 中国行政村的“三位一体”与村民福利分析
    3.1 中国行政村的“三位一体”
    3.1.1 作为基层行政组织的“村”,谁监督谁?
    3.1.2 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要增进谁的福利?
    3.1.3 作为经济合作组织的“村”,对提高农民的收入有多大帮助?
    3.2 中国农村村民对村干部监督机制的经济分析
    3.2.1 村干部和农民的零和博弈模型
    3.2.2 模型的几何图解
    3.2.3 模型扩展和说明
    3.2.4 假说和经验检验
    3.2.5 结论性评述
    3.3 中国农村直选制度的福利分析
    3.3.1 中国农村直选制度与公共福利的理论分析
    3.3.2 中国农村直选制度与公共福利的经验分析
    3.3.3 结论性评述
    3.4 宅基地制度变革与村民社区化居住
    3.4.1 宅基地转让与村民聚居的研究
    3.4.2 村民聚居影响因素的调研数据
    3.4.3 村民聚居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3.4.4 村民聚居影响因素的聚类分析
    3.4.5 结论性评述

    4 农地产权与中国农地经营模式的分析
    4.1 中国农地产权的概况
    4.1.1 我国农地流转的研究现状
    4.1.2 我国农地产权的特点
    4.1.3 中国目前几种典型的农地产权制度
    4.2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经济分析
    4.2.1 农地产权市场的均衡分析:租佃理论和交易成本
    4.2.2 各种产权模式的均衡分析
    4.3 中国农村土地集中的方式和趋势
    4.3.1 我国农村土地集中的制度约束
    4.3.2 我国农村土地集中的四种基本方式
    4.3.3 我国农村土地集中的动因和趋势分析
    4.3.4 我国农村土地集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4 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4.4.1 基本结论
    4.4.2 政策建议

    5 农村人口流动与城市贫民的关系研究
    5.1 城市“贫民区”的形成条件与机理
    5.1.1 城市“贫民区”及其形成条件
    5.1.2 城市“贫民区”的形成机理
    5.1.3 我国城市“贫民区”形成条件的制度约束
    5.1.4 我国城市“贫民区”形成条件的异化
    5.2 我国城市贫民的来源与估算
    5.2.1 流人城市的农村人口估算
    5.2.2 城市低收入者的估算
    5.2.3 城市居民的收入分层及其变动
    5.3 我国城市低档住宅的分布与估算
    5.3.1 全国城市低档住宅的面积与分布
    5.3.2 北京、上海的低档住宅面积与分布
    5.3.3 全国及六大城市贫民的商品房购买力情况
    5.4 城市“贫民区”指数的函数构建与核算
    5.4.1 “城市贫民区指数”的初步构造
    5.4.2 “城市贫民区指数”的修
    5.4.3 城市贫民区压力指数。
    5.4.4 我国“城市贫民区指数”的量化与计算
    5.5 我国城市“贫民区”的演进趋势。
    5.5.1 我国城市贫民群体将稳定成型
    5.5.2 我国“城市贫民区”将稳定成型
    5.5.3 我国“城市贫民区”的决定因素将发生显著变化
    5.6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5.6.1 基本结论:
    5.6.2 政策建议

    6 民间金融、关系借贷与农民借贷行为的研究
    6.1 问题的提出:一个文献综述
    6.1.1 三种基本的农村信贷市场理论
    6.1.2 中国农村信贷制度的运行基础:小农
    6.1.3 中国农村信贷制度中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6.1.4 有待深究的几个问题
    6.2 借贷行为模型
    6.2.1 借贷行为的基本模型
    6.2.2 模型的几何图解
    6.2.3 模型的扩展和说明
    6.3 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6.3.1 基本结论
    6.3.2 政策建议

    7 生活保障与农村福利组织的关系研究
    7.1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组织的制度变迁
    7.1.1 中国农村保障制度变迁的阶段划分
    7.1.2 农户家庭或互助合作的保障组织
    7.1.3 农村社会的村级保障组织
    7.1.4 农村社会的官方保障组织
    7.2 保障组织行为的基本模型
    7.2.1 个人行为与对保障组织的需求
    7.2.2 保障组织的性质和对其成员的意义
    7.2.3 紧密互助保障组织的基本行为模型
    7.2.4 不以获取报酬收入为目的的他助保障组织的基本行为模型
    7.2.5 以获取报酬收入为目的的他助保障组织的基本行为模型
    7.2.6 关于模型拓展的补充说明
    7.3 保障组织行为与最低生活保障的经验研究:一个推算
    7.3.1 理论说明和基本数据
    7.3.2 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推算
    7.3.3 2003年以来农村社会福利机构的新变化
    7.3.4 相关说明和基本结论
    7.4 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7.4.1 基本结论
    7.4.2 政策建议

    8 专业合作与经济合作组织的演进研究
    8.1 特定组织制度安排下的个体分化与行为模型
    8.1.1 数学模型
    8.1.2 三人博弈均衡图解
    8.1.3 模型的扩展和相关说明
    8.2 农民个体行为与产业组织演进的实证:以“温氏集团”为例
    8.2.1 案例介绍
    8.2.2 静态博弈均衡与产业组织演进
    8.2.3 动态博弈均衡与产业组织演进
    8.2.4 结论与启示
    8.3 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农村产业组织的发展
    8.3.1 人力资本与农村产业组织的发展
    8.3.2 技术进步与农村产业组织的发展
    8.3.3 中国农业产业组织的类型和结构
    8.4 基层供销合作社与县级联社的关系探讨
    8.4.1 问题的提出
    8.4.2 国外农民合作组织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8.4.3 基层供销合作社与县级社关系的模式设计
    8.4.4 政策设计
    8.5 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8.5.1 基本结论
    8.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鄢军,1978年生,华中科技大学西方经济学博士,江苏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江苏大学财经学院靠前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副教授。江苏省外国经济学研究会理事,镇江市经济学会理事,镇江市供销社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期以来致力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参与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3项厅局级科研项目,主持5项厅局级科研项目。承担数个关于园区规划、企业融资和民营企业发展方面的课题。在《经济学家》《改革》《中国农村经济》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农民行为、组织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采用数学方法界定了影响个体行为因素的“完备空间”,并拓展了其使用范围,从而设计了一套特别的个体行为理论。然后,针对农民的自身生产、销售、消费和投资等行为特征,借鉴新古典的行为范式,构造了一个宏大的农民行为模型。《农民行为、组织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从农民行为的角度,探讨农民的个体行为、集体行为与各种农村组织及其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农民的行为可以分为生产行为、商业行为和消费行为。对应不同的行为,农民个体将选择或组建不同的组织来实现相应的行为目标。《农民行为、组织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将选取有代表性的组织来考察农民行为与组织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