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传统文化研究(第14辑) 本书编写组 群言出版社 978780080645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本书编写组著 | 本书编写组编 | 本书编写组译 | 本书编写组绘
    •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本书编写组著| 本书编写组编| 本书编写组译| 本书编写组绘
    •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12-01
    • 版次:第1版
    • 印次:1
    • 字数:415.0
    • 页数:444
    • 开本:32开
    • ISBN:9787800806452
    • 版权提供:群言出版社
    • 作者:本书编写组
    • 著:本书编写组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29.80
    • ISBN:9787800806452
    •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06-12-01
    • 页数:444
    • 外部编号:2404498
    • 版次:第1版
    • 成品尺寸:暂无

    天人和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代序)

    “和谐”笔会
    法治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读析韩非子刑名之学
    《孙子兵法》与和谐社会建设
    中庸中和: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背景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几点思考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独特的精神资源

    吴中人文
    尚武到尚文:吴文化嬗变试论
    言子琐考
    徐乾学案史料补缀
    顾禄的家世和卒年死因新探
    龚自珍与昆山
    王韬在中西文化冲突中调适
    俞平伯和《浮生六记》的不解情缘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转换——潘承洞与哥德巴赫的猜想
    不信香君有后身——试论《桃花扇》中李香君的三重社会身份
    《牡丹亭》作于昆山续考
    午梦华章一门清雅——略谈吴江叶氏文学女性创作群像
    关注特殊的文化符号——传统文化楹联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楹联再赏析
    幽谷清音——纪念吴兆基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王世贞的造园理念及其家族园林
    游园寻梦(上)——苏州园林诗与园林风景
    艺圃旧主
    浅论苏州海外园林的营造理念
    藏名家之墨宝承祖国之书法——吴江博物馆馆藏书法简述
    太湖古村落古民居建筑的文化价值
    江南水乡缆船石
    试析生态民俗视角下的苏州
    试论清代苏州社会经济特色
    试析苏州商团的性质和特点
    注重文化品位维护名城形象——关于市区公共场所楹联状况的调查和建议
    市政协文史委员会
    悠悠古城——吁请珍惜这条尚存的文化链

    稽古钩沉、
    吴国灭亡的原因
    日本人唐求法僧最澄所携唐代官文书三种(上)
    唐永泰公主志文再解读子孙犹在水云乡——试析建文帝后裔隐居苏州之谜
    苏州“横塘古驿”考略(上)

    论苑撷英
    也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吕凤子韵语》的诗格与人格
    重人品、重学养是我国书法理论的宝贵遗产
    传统中国画论中的虚实之义
    “江左”“江右”与“南面而尊”礼俗

    红楼新探
    曹雪芹塑造红楼人物的美学思维
    梦醒深宫寂寞春——贾元春论
    侯门艳质同蒲柳——贾迎春的无奈与悲哀
    真爱薄情寂寞人——浅议王夫人的两面性
    可怜可恨边缘人——也说赵姨娘
    造衅开端实在宁——贾珍其入

    资料点击
    苏州地方志知见录
    吴地重镇的刻书及其特点(上)
    明清苏州汪氏世系源流考
    许乃钊故居及有关人文资料钩沉
    顾震涛年表
    编后记
    附:书画摄影作品欣赏

    本书秉承了一贯的宗旨和文风,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既突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又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既反映了吴地文化的灿烂,又体现了华夏文明的厚重。如“'和谐'笔会”这一部分所收入的文章,探讨了儒家学说的民本思想、传统家族组织的伦理精神,以及苏州山塘街的兴衰史,阐述了古代和谐政治的理念和先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对我们今天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有启发。“吴中人文”的21篇文章,或研究苏州历史文化名人,或考证文化史迹,或探析民俗民情,或抒发人文情怀,我们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已口味的精神食粮,得到知识的营养和文化的滋润。“稽古钩沉”、“论苑撷英”、“红楼新探”等栏目中的文章,文风都很朴实,也很有见地,值得一读。本书还在卷首收入了一组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诗词书法作品,融欣赏性和教育性于一体,既能激发读者的爱国情怀,又给人以美的享受。

    《传统文化研究(第14辑)》秉承了一贯的宗旨和文风,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既突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又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既反映了吴地文化的灿烂,又体现了华夏文明的厚重。如“'和谐'笔会”这一部分所收入的文章,探讨了儒家学说的民本思想、传统家族组织的伦理精神,以及苏州山塘街的兴衰史,阐述了古代和谐政治的理念和先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对我们今天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有启发。“吴中人文”的21篇文章,或研究苏州历史文化名人,或考证文化史迹,或探析民俗民情,或抒发人文情怀,我们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已口味的精神食粮,得到知识的营养和文化的滋润。“稽古钩沉”、“论苑撷英”、“红楼新探”等栏目中的文章,文风都很朴实,也很有见地,值得一读。
    《传统文化研究(第14辑)》还在卷首收入了一组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诗词书法作品,融欣赏性和教育性于一体,既能激发读者的爱国情怀,又给人以美的享受。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