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生态法学与生态德学 沈守愚 中国林业出版社 9787503857683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沈守愚著 | 沈守愚编 | 沈守愚译 | 沈守愚绘
    •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1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沈守愚著| 沈守愚编| 沈守愚译| 沈守愚绘
    •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1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0-01-01
    • 页数:378
    • 开本:32开
    • ISBN:9787503857683
    • 版权提供:中国林业出版社
    • 作者:沈守愚
    • 著:沈守愚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45.00
    • ISBN:9787503857683
    •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0-01-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09-11-01
    • 页数:378
    • 外部编号:634842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当务之急
    第二节 环境保护、经济增长必须与生态安全协调
    第三节 人类对土地生态的依存性
    第四节 人和自然的关系
    第五节 土地的属性与功能
    第六节 建设用地急应依生态环境价值补偿

    第二章 生态文明与生态学
    第一节 生态文明含义
    第二节 生态学
    第三节 生态系统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整体论和系统论
    第五节 生态平衡及其调控理论
    第六节 生态一经济协调论
    第七节 生态一经济协调论在土地生态学中指导作用
    第八节 生态学引入社会科学

    第三章 生态法学
    第一节 生态立法肇始
    第二节 生态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原则
    第三节 生态立法要适应气候变化新情况
    第四节 生态法学的基础是政治学
    第五节 生态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六节 马克思学说十分重视自然生态
    第七节 政治学核心是传统文化、现代化与生态优化相统一
    第八节 生态经济学
    第九节 生态法律制度
    第十节 协调社会生态促进人类提升

    第四章 国际生态环境法
    第一节 国际联盟时期的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第二节 人权、生存权的法律保护与发展
    第三节 联合国的创始与联合国宪章
    第四节 联合国开始生态环境立法
    第五节 联合国举行第一次世界环境会议
    第六节 联合国召开第二次世界环境会议
    第七节 环境权的概念与内容
    第八节 联合国要求率先保护森林、海洋、湿地、土地沙化
    第九节 不尊重大自然客观规律的代价
    第十节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再次召开
    第十二节 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第十二节 联合国警告人类对全球变暖应负90%责任

    第五章 循环经济法制
    第一节 循环经济理念和对政治经济学反思
    第二节 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背景与起草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第四节 循环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实践
    第五节 实行循环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六节 建设循环经济生态省
    第七节 应用环境法治推进环境保护

    第六章 生态德学
    第一节 生态哲学德学浅言
    第二节 中华民族是在人与自然持续和谐中发展的
    第三节 西方学者盛赞中国远祖智慧和德行
    第四节 《易经》、《礼记》、《孝经》传承人与自然和谐
    第五节 儒家学说以礼、仁为核心
    第六节 道家的自然无为学说
    第七节 佛学的传入、发展与三教合流
    第八节 天人之际和王充唯物主义
    第九节 中国古代生态德学的实践
    第十节 中国传统环境法的价值
    第十一节 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

    第七章 科学认识气候变化
    第一节 中国人民获知气候学识简史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气候暖冷的变迁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第四节 二氧化碳和氮污染的威胁
    第五节 全球气候变暖危机四伏警钟
    第六节 气候变暖淡水资源危机
    第七节 “气候变暖对策”的历史与现状的较量

    第八章 日地空间中自然现象简介
    第一节 科学知识叩启了日地空间之门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
    第四节 大气
    第五节 月球
    第六节 飓风和中国季风
    第七节 城市气候
    第八节 森林气候
    参考文献

    沈守愚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1919年生。1947年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现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农业经济与土地法学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

    专著:《土地法学》、《土地法学通论》、《读史泛言》。

    主编:《土地法全书》、《土地大辞典(法学卷)》、《台湾地区现代农业》、《南京社科志(政治学志)》。

    参编:《农业大百科》、《港澳台大陆土地法比较研究》。

    获奖著作有:农业部《农村集体土地法律问题研究》三等奚,司法部《土地法学通论》很好著作奖,江苏社科委《土地法学通论》三等奖,国土资源部《农地发展权重要意义》论文奖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定和同志的讲话是关系全国人民及其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也惠及全世界人民;是站在时代前沿的高瞻远瞩,是实现社会持续发展的生态智慧;是继承中华民族天人一体的很好传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我们鉴于我国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和2009年台湾地区8·8大风灾生态危害的客观实际,集国内外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料,认为要实现生态文明,需要运用政治、法律、经济、科技、行政等手段,乃编著《生态法学与生态德学》一书。我们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既需运用必要的法律制度,也需要促进人们一定的优良品德,法学与德学并用,符合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现与读者见面,希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