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 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上册:设计及应用 (法)约瑟·切斯尼(Jose C
¥ ×1
目录译者的话原书序一原书序二原书序三原书前言1章海底光缆通信介绍1.1引言1.2海底通信系统的结构1.3太比特海底光通信技术1.4近期和未来的发展1.4.1海底光缆的近期发展1.4.2海底系统的未来发展参考文献2章海底通信系统的历史回顾2.1引言2.2海底电缆电报时代2.2.1早期电报时代(1800—1850年)2.2.2英国海底电缆时代(1850—1872年)2.2.3全球网络(1872—1920年)2.2.4电缆和无线电的竞争(1920—1960年)2.2.5技术和经济因素2.3海底同轴电缆电话时代2.3.1早期海底电话电缆尝试2.3.2代海底同轴电缆(1950—1961年)2.3.3二代海底同轴电缆(1960—1970年)2.3.4宽带海底电缆(1970—1988年)2.3.5技术和经济因素2.4海底光缆时代2.4.1从模拟到数字化(1976—1988年)2.4.2再生海底光缆系统和联盟组织(1986—1995年)2.4.3光放大和波分复用技术(1995—2000年)2.4.4相干光通信技术的时代及其发展(2010至今)2.4.5新市场和经济影响2.4.6布缆船和敷设作业2.5小结参考文献3章非相干和相干数字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 3.1引言3.2光纤信道3.2.1光纤带宽3.2.2光纤信道容量3.2.3二进制光信道和符号概率3.3调制格式3.3.1待调制参数3.3.2调制信号的光功率谱3.3.3调制信号基带功率谱的一般表达式3.3.4开关键控调制方式3.3.5纯相位调制3.3.6正交振幅调制3.4噪声及信号与噪声的相互作用3.4.1光信噪比和噪声指数3.4.2光电检测器灵敏度和光电信号转换3.4.3基础量子噪声3.4.4光放大噪声3.4.5增益和衰减分布的影响3.4.6光噪累积3.4.7信号和噪声相互作用3.4.8附加电噪声3.5直接检测(非相干)光通信3.5.1定义3.5.2理想散粒噪声限制接收机3.5.3较小热噪限制检测的放大器3.5.4前置放大光信号的检测3.6相干光通信3.6.1相干接收机原理3.6.2单正交测量和平衡零差检测3.6.3采用双平衡外差检测进行双正交测量参考文献4章光放大4.1引言4.2EDFA放大原理4.2.1基本原理4.2.2玻璃基质的影响4.2.3EDFA的基本特性4.2.4基态模型4.2.5典型受限掺铒模型4.2.6光纤参数4.2.7动态性能4.2.8噪声特性4.3海缆系统的特性4.3.1高噪声性能设计4.3.2偏振相关的损耗4.3.3掺铒光纤中的光偏振效应4.3.4泵浦偏振对PDG的影响4.3.5光谱烧孔4.3.6光谱烧孔的建模4.4长距离应用EDFA的优化4.4.1暗纤运行4.4.2WDM输入信号谱运行4.4.3增益带宽4.4.4玻璃成分4.4.5增益漂移对输出OSNR的影响4.4.6增益均衡4.5工程特性4.5.1功率消耗4.5.2泵浦技术4.5.3海底工程的特殊性4.6L波段EDFA的应用4.6.1系统性能4.6.2现场实际应用问题4.6.3C+L波段系统4.6.4高效C+L结构4.7拉曼放大的实现4.7.1拉曼放大的原理4.7.2EDFA预放大的实际应用4.7.3全拉曼放大的海缆链路4.7.4无中继系统中的拉曼应用4.8未来放大技术展望参考文献5章超长距离海底传输5.1引言5.2色散效应和非线性效应5.2.1传输限制、衰减、色散和偏振模色散5.2.2光纤基础设施5.3调制格式和相干接收机5.3.1调制格式5.3.2相干接收机说明5.4长距离传输系统的主要特性5.4.1技术挑战:高容量单位光纤5.4.2光信噪比5.4.3传输损伤5.4.4中继器监控5.4.5功率预算表和典型中继距离5.5增益均衡5.5.1功率预加重5.5.2固定增益均衡器5.5.3可调增益均衡器5.5.4非增益均衡的影响5.6传输系统5.6.1试验装置5.6.2NZDSF传输试验5.6.3+D/-D传输试验5.6.4相干技术在40Gbit/s色散管理链路的首次部署(NZDSF及+D/-D)5.6.5+D光纤传输试验5.7下一代海底系统5.7.1光谱整形5.7.2正交幅度调制(QAM)格式5.7.34D和ND格式5.7.4香农极限5.7.5基于DSP的非线性抑制5.7.6实验室记录的试验和技术5.7.7空分复用技术,未来的方向?参考文献6章超长距离海底网络中传输损伤的补偿技术6.1引言6.2超长距离海底系统线性效应的补偿6.2.1光域内色散效应的补偿6.2.2数字相干系统中色散效应的补偿6.3超长距离海底系统非线性效应的补偿6.3.1补偿光纤非线性效应的光学技术6.3.2补偿光纤非线性效应的数字技术:数字反向传输6.3.3补偿光纤非线性效应的其他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参考文献7章无中继传输7.1引言7.2历史和近期发展7.2.1信道速率的增加7.2.2信道数量的增加7.2.3大有效面积的线路光纤7.2.4扩展无中继距离7.3应用7.4无中继系统技术7.4.1无中继传输的基础7.4.2拉曼放大7.4.3系统结构7.5光损伤及其限制7.5.1线性效应造成的限制7.5.2非线性效应造成的限制7.6系统实现时要考虑的问题7.6.1光连接器和光纤损耗7.6.2远程泵浦光放大器的位置和设计7.7标准7.7.1适用标准7.7.2激光器安全7.8主要的实验室演示系统7.9商业无中继系统7.10展望参考文献8章海底光缆的新应用8.1引言8.2海底光缆其他应用的历史及起源8.2.1海军水听器阵列8.2.2地震监测8.2.3重用报废海缆8.2.4沿海观测站8.2.5其他科学应用8.2.6油气生产平台8.3缆系海洋科学观测系统8.3.1科研目标8.3.2设计原则8.3.3沿海观测站8.3.4区域观测站8.4海上油气通信系统8.4.1优势和商业目的8.4.2系统结构8.4.3电力安全8.4.4平台连接8.4.5海上作业8.4.6操作与维护8.5海上油气监控系统8.6油气开采海底控制系统8.7油气通信科研混合系统8.8“绿色”系统8.9军事应用8.10展望未来参考文献
约瑟·切斯尼,博士,是海底通信领域的专家,他在这一行业有着超过30年的经验。1989年他加入了阿尔卡特的研究部门,并引领了海底光缆放大器的问世。在领导了海底和陆地网络设备开发部门之后,他被任命为阿尔卡特-朗讯海底网络部的 CTO,并保留这一职位直到2014年。在他的技术生涯中,他在光纤领域获得了50多个授权,组织了很多学术会议,包括担任了2004年SubOptic靠前会议项目委员会的。
本书的原版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海底光缆通信系统,涵盖了其所有的技术方面,提供了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设计、技术以及专业海底设备的理论和实践背景,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海底光缆通信领域的专著,可作为海底网络相关科研工作者、高校教师和从事海缆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参考文献。为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于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翻译过程中分为《海底光缆通信系统(原书2版)上册:设计及应用》和《海底光缆通信系统(原书2版)下册:设备及运行维护》。《海底光缆通信系统(原书2版)上册:设计及应用》首先介绍了海底通信系统的概况以及海底通信系统直到2015年安装系统的历史发展情况;然后全面阐述了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放大技术、超长距离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设计及其传输损伤的补偿技术、无中继传输系统的新技术;然后介绍了近年来海底光缆在科研、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新应用。《海底光缆通信系统(原书2版)下册:设备及运行维护》介绍了海底网络的架构和管理、海底系统供电技术及其设计、海缆光纤的状况以及现代光纤的研究进展;全面阐述了海底设备、海底线路终端设备以及海底光缆设备的技术方面问题;然后介绍了海底系统规划和部署、海缆通信系统升级、海缆线路维护技术。
本书是海底光缆通信领域的经典之作,而且是新版本,特别是在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海洋网络建设将迎来发展契机。本书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海底光缆通信系统,涵盖了其所有的技术方面,提供了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设计、技术以及专业海底设备的理论和实践背景,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海底光缆通信领域的专著,可作为海底网络相关科研工作者、高校教师和从事海缆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参考文献!
约瑟·切斯尼著的这本《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上设计及应用原书第2版)》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海底光缆通信系统,涵盖了所有的技术方面,提供了海底光缆系统设计规则、所需技术以及专业海底设备的理论和实践背景。此外,本书还描述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包括设备设计、安装以及海上作业等。考虑到完整性,本书亦收录了历史和运行方面的信息。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