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 张春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787500497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张春泉著 | 张春泉编 | 张春泉译 | 张春泉绘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07-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春泉著| 张春泉编| 张春泉译| 张春泉绘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07-01
    • 版次:1
    • 印次:2
    • 印刷时间:2016-06-01
    • 字数:300000
    • 页数:347
    • 开本:16开
    • ISBN:9787500497875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张春泉
    • 著:张春泉
    • 装帧:平装
    • 印次:2
    • 定价:68.00
    • ISBN:9787500497875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6-06-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0-07-01
    • 页数:347
    • 外部编号:878571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绪论

    一 基本术语的简单界定

    二 学界关于“对话”的研究概况

    三 本书的研究视角

    四 本书语料来源

    章 语义:“叙事对话”和“语用逻辑”的共同枢纽

    节 话语与对话:基于语义认知的叙事对话

    第二节 语用与逻辑:根于语义关联的语用逻辑

    一 语用逻辑的研究现状

    二 语用逻辑的理论前提

    三 语用逻辑的研究对象

    四 语用逻辑的学科归属

    五 研究语用逻辑的意义

    第二章 谈话体作品中的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

    节 显性话语衔接:以《论语》为例

    一 《论语》中复现式组合的句法形式及使用动因

    二 《论语》中的复现式话语衔接及语义关联

    第二节 中性话语衔接:以《孟子》为例

    一 从语用角度看《孟子》中的紧缩结构

    二 《孟子》中的条件复句

    三 《孟子》中的问句话轮

    第三节 隐性话语衔接:以《白马论》为例

    一 白马非马:修辞式推论

    二 修辞式推论的语用环境

    三 修辞式推论的基本前提

    第三章 艺术体作品中的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

    节 微观关联:谐音与“活语”

    一 谐音音义关联

    二 语词形义关联

    第二节 中观关联:句组衔接

    一 “劝说句组”:以《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对话为例

    二 组合问:以《雷雨》中的对话为例

    第三节 宏观关联:篇章的交往理性解读

    一 语篇的交往理性解读:以《伤逝》为例

    二 语篇的主体交互性解读:以《因为女人》为例

    第四章 事务体作品中的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

    节 规范性话语建构与文本语境:以宪法法典为例

    一 法典:作为语境中的规范性话语

    二 篇章语境中的法典建构

    三 段落语境中的法典建构

    四 句子语境中的法典建构

    第二节 规范性话语理解与现代语用逻辑:以法典为例

    一 语用逻辑:正确理解法典的基础

    二 法典修改:基于理解的一种言语行为

    三 法典理解与现代语用逻辑概观

    四 法典理解个案考察

    结语

    附录

    《论语》中的语言和谐思想

    试析《文心雕龙?神思》之修辞认知观――兼谈《物色》与《神思》在认知观上的统一

    陈骥《文则》的修辞研究方法举隅

    陈望道《因明学概略》之语用逻辑观

    朱光潜《诗论》的语言学思想

    康德《判断力批判》的修辞学思想――兼谈康德与亚里士多德修辞观之通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张春泉,男,湖北安陆人,1974年12月(农历)出生。2003年6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7月站博士后出站于浙江大学,2014年8月第二站博士后出站于武汉大学。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为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批准文号:鄂职改办[2009]86号;评审单位:湖北省高校教师不错评委会),2015年1月起为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语用学、修辞学、语义学、逻辑学及术语学和科学传播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迄今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浙江大学学报》、《语言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32篇。独撰出版学术专著2部。与人合著专著3部。参编著作5部。


      对话是不同语用主体以语言为媒介的交流活动,对话在一定意义上是话语表达与话语接受的交互作用。语用逻辑是叙事对话的重要理据(motivation)。叙事对话是语用逻辑的重要外在话语表现形式。叙事具有一定的对话性,对话自身亦具一定的叙事性。 在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相关联的宏观背景下,本书探讨了《论语》中的复现式话语衔接及《孟子》中的紧缩结构、条件复句、问句话轮,探究了《红楼梦》对话中的“误称”、《红楼梦》对话中的“一般词汇”、《红楼梦》对话中的“劝说句群”、《红楼梦》对话中的谐音及《西游记》对话中的谐音,分析了《伤逝》中以话语为媒介的主体交互性,解析了若干代表性法典的起草和修改。 以上叙事对话分布于谈话体(含语录体)、文艺体、事务体,在叙事对话中,语用逻辑是重要理据。 本书在理论上,综合叙事学、语用学、逻辑学有关理论推动修辞理据研究。在实际应用领域,有助于文学鉴赏、法典适用、言语和谐。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