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 黄淮海平原风沙化土地利用研究 李根明[等]著 科学出版社 97
¥ ×1
序言
前言
Preface
第l章 概述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进展
1.2.1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相关概念的内涵和联系
1.2.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历程
1.2.3 上的有关LUCC研究项目
1.2.4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趋势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2 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域的确定
2.2 自然条件
2.2.1 地质
2.2.2 地貌
2.2.3 气候条件
2.2.4 河流水文
2.3 土壤
2.4 动植物
2.4.1 植物
2.4.2 动物
2.5 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章 黄淮海平原季节性风沙化土地的成因及特征
3.1 风沙化土地概念
3.2 黄淮海平原风沙化土地成因
3.2.1 自然成因
3.2.2 人文成因
3.3 风沙化土地分布和类型
3.3.1 风沙化土地分布
3.3.2 风沙化土地类型
参考文献
第4章 数据获取
4.1 图形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4.2 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4.2.1 遥感数据的获取
4.2.2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
4.3 土壤检测数据
4.3.1 采样时间选取
4.3.2 布点原则及安排
4.3.3 耕层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4.3.4 土壤容重等土壤属性的分析
4.4 图件资料
4.5 统计数据
参考文献
第5章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5.1 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5.1.1 春季土地利用状况
5.1.2 夏季土地利用状况
5.2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
5.2.1 年内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
5.2.2 年际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
5.3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叠加分析
5.3.1 1979年春夏两季叠加分析
5.3.2 1995年春夏两季叠加分析
5.3.3 2009年春夏两季叠加分析
5.3.4 1979~1995年春季叠加分析
5.3.5 1995~2009年春季叠加分析
5.3.6 1979~2009年春季叠加分析
5.3.7 1979~1995年夏季叠加分析
5.3.8 1995~2009年夏季叠加分析
5.3.9 1979~2009年夏季叠加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土地利用质量变化研究
6.1 土壤物理指标变化研究
6.1.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容重结果分析
6.1.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水量结果分析
6.1.3 土壤机械组成结果分析
6.2 土壤化学指标研究
6.2.1 土壤有机质分析
6.2.2 土壤碱解氮分析
6.2.3 土壤速效磷分析
6.2.4 土壤速效钾分析
6.2.5 土壤pH分析
6.2.6 土壤电导率分析
6.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7.1 自然因素分析
7.1.1 土地利用中的黄河因素
7.1.2 土地利用中的气候因素
7.1.3 土地利用中的土壤因素
7.1.4 土地利用中水文的因素
7.2 人文因素分析
7.2.1 土地利用的人口因素
7.2.2 土地利用中的经济因素
7.2.3 土地利用的政策因素
7.2.4 土地利用中的市场因素
7.2.5 土地利用中的科技因素
7.3 耕地解译与统计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第8章 土地覆被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8.1 植被覆盖度
8.1.1 植被覆盖度计算模型
8.1.2 植被覆盖度分级及其标准
8.1.3 春季植被指数动态变化
8.1.4 夏季植被指数动态变化
8.2 生态服务价值
8.2.1 生态服务价值的计算模型
8.2.2 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的测算标准
8.2.3 春季生态服务价值变化
8.2.4 夏季生态服务价值变化
8.3 植被覆被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第9章 风沙化土地典型区LUCC理论与实证分析
9.1 内黄县近25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9.1.1 研究区概况
9.1.2 研究方法
9.1.3 结果与分析
9.1.4 结论及建议
9.2 风沙化土地典型区滑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9.2.1 研究区概况
9.2.2 研究方法
9.2.3 结果与分析
9.2.4 结论及建议
9.3 黄淮海平原风沙化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9.3.1 研究区概况
9.3.2 研究方法
9.3.3 结果与分析
9.3.4 结语
9.4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
9.4.1 研究区概况
9.4.2 研究方法
9.4.3 结果与分析
9.4.4 结论与讨论
9.5 耕地压力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9.5.1 研究方法
9.5.2 研究区概况
9.5.3 结果与分析
9.5.4 讨论
9.5.5 结论和建议
9.6 豫北平原近25年来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9.6.1 研究区概况
9.6.2 研究方法
9.6.3 结果与分析
9.6.4 讨论与结论
9.7 基于3s的豫北内黄县近30年来植被覆被变化研究
9.7.1 研究区概况
9.7.2 研究方法
9.7.3 结果与分析
9.7.4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第10章 生态环境安全感知调查分析
10.1 生态环境安全感知的概念
10.2 研究方法
10.3 问卷分析
10.3.1 被访人员的基本情况
10.3.2 访问人员对区域生态安全感知
10.3.3 被访人员对当地环境的态度
10.3.4 被访人员对当地环境的行为
10.4 生态环境安全建设的措施
10.4.1 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
10.4.2 提高研究区居民的经济收入与改善生态环境
10.4.3 提高农民种粮经济收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0.4.4 冬春季节风沙问题是区内的重要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第11章 结论与展望
11.1 结论
11.2 研究特点和创新之处
11.2.1 研究特点
11.2.2 创新之处
11.3 展望
附录Ⅰ 附图
附录Ⅱ 黄淮海平原(豫北区)2010年生态环境感知问卷调查
《黄淮海平原风沙化土地利用研究》是论述风沙化土地典型区土地利用的专著.《黄淮海平原风沙化土地利用研究》共11章.其中第1~3章介绍了黄淮海平原风沙化土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风沙化土地的形成及特征,以及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背景;第4章主要为遥感数据?土壤数据和统计数据等的获取;第5~8章依据遥感数据和土壤数据,论述了风沙化土地典型区的土地利用时间?空间变化和质量变化,以及土地覆被和生态变化;第9章是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理论与实证研究;第10章依托调研数据进行生态环境安全感知调查分析;第11章对风沙化土地典型区土地利用进行了全面总结,并提出了该区域风沙化土地研究重点.
《黄淮海平原风沙化土地利用研究》可供地理?环境和国土规划等领域技术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