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机械设计 林永,史宇宏 人民邮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林永,史宇宏著 | 林永,史宇宏编 | 林永,史宇宏译 | 林永,史宇宏绘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林永,史宇宏著| 林永,史宇宏编| 林永,史宇宏译| 林永,史宇宏绘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2-01
    • 版次:1版1次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12-01
    • 字数:987.0
    • 页数:572
    • 开本:16开
    • ISBN:9787115438904
    • 版权提供:人民邮电出版社
    • 作者:林永,史宇宏
    • 著:林永,史宇宏
    • 装帧:平装-胶订
    • 印次:1
    • 定价:79.80
    • ISBN:9787115438904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6-12-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4-12-01
    • 页数:572
    • 外部编号:8876083
    • 版次:1版1次
    • 成品尺寸:暂无

    第1章|熟悉绘图环境与基本操作 001
    1.1 了解AutoCAD 2014的工作空间 002
    1.1.1 默认空间—“草图与注释”工作空间 003
    1.1.2 三维绘图—“三维基础”工作空间 007
    1.1.3 三维建模—“三维建模”工作空间 008
    1.1.4 经典工作空间—“AutoCAD经典”工作空间 009
    1.1.5 疑难解答—AutoCAD机械设计初学者使用哪种工作空间更合适? 016
    1.1.6 疑难解答—其他工作空间能否绘制机械零件图? 016
    1.1.7 疑难解答—三维工作空间只能创建和编辑三维模型吗? 016
    1.2 图形文件的基本操作 018
    1.2.1 准备一张绘图纸—新建图形文件 018
    1.2.2 查看、编辑设计图—打开图形文件 020
    1.2.3 关闭图形文件 020
    1.2.4 疑难解答—“样板”与“无样板”绘图文件的区别 021
    1.2.5 疑难解答—“公制”与“英制”的区别 021
    1.2.6 疑难解答—“二维绘图文件”与“三维绘图文件”的区别 021
    1.2.7 将设计成果存储—保存图形文件 021
    1.2.8 疑难解答—关于文件的存储格式与版本 022
    1.2.9 疑难解答—保存编辑后的机械设计图时的注意事项 023
    1.3 视图的缩放控制 023
    1.3.1 查看图形区域—窗口缩放 024
    1.3.2 按比例缩放图形—比例缩放 025
    1.3.3 由中心缩放图形—中心缩放 025
    1.3.4 最大化显示图形—缩放对象 026
    1.3.5 其他缩放对象的操作 026
    1.3.6 随时恢复操作—实时恢复与平移 027
    1.3.7 疑难解答—图形界限是什么? 027
    1.4 图形对象的基本操作 028
    1.4.1 选择单个对象的有效方法—点选 028
    1.4.2 选择多个对象的有效方法—窗选 029
    1.4.3 调整图形对象的位置—移动 030
    1.4.4 疑难解答—“点选”方式选择对象的时机 030
    1.4.5 疑难解答—使用“点选”方式能否选择多个对象? 031
    1.4.6 疑难解答—“编辑模式”与“夹点模式”的区别 031
    1.4.7 疑难解答—精确调整图形对象位置的方法 031
    1.5 启动绘图命令 032
    1.5.1 最简单的启动方法—单击工具按钮 033
    1.5.2 最复杂的启动方法—输入命令表达式 033
    1.5.3 最快捷的启动方法—快捷键 034
    1.5.4 最传统的启动方法—执行菜单命令 035
    1.6 绘制直线 035
    1.6.1 实例—绘制长度为100mm的水平直线 035
    1.6.2 实例—使用直线绘制边长为100mm的矩形 036
    1.6.3 疑难解答—不启用【正交】功能也能绘制直线吗? 037
    1.7 综合自测 038
    1.7.1 软件知识检验—选择题 038
    1.7.2 软件操作入门—切换工作空间 038
    |第2章|绘图环境与辅助功能设置 039
    2.1 设置系统环境 040
    2.1.1 设置系统环境的工具—“选项”面板 041
    2.1.2 设置界面背景颜色—“颜色”设置 041
    2.1.3 设置十字光标—“十字光标大小”设置 043
    2.1.4 一劳永逸的保存格式—“另存为”设置 044
    2.1.5 文件安全措施—“自动保存”设置 044
    2.1.6 快速找到并打开常用文件—“文件打开”设置 045
    2.1.7 疑难解答—如何将文件保存为其他格式文件? 046
    2.2 设置系统捕捉 047
    2.2.1 显示图形特征点符号—“标记”选项 048
    2.2.2 捕捉的好助手—“磁吸”选项 048
    2.2.3 自动捕捉提示—“显示自动捕捉工具提示”选项 048
    2.2.4 显示自动捕捉靶框—“显示自动捕捉靶框”选项 049
    2.2.5 显示极轴追踪矢量—“显示极轴追踪矢量”选项 050
    2.2.6 疑难解答—必需要进行“选项”设置吗? 051
    2.3 设置绘图单位类型 051
    2.3.1 长度绘图单位类型—小数 051
    2.3.2 角度绘图单位类型—十进制度数 052
    2.3.3 插入时的缩放单位—毫米 052
    2.4 设置绘图精度 052
    2.4.1 精确绘制图线的关键—长度精度设置 053
    2.4.2 不可忽视的设置—角度精度设置 053
    2.4.3 角度的基准方向—角度方向设置 054
    2.5 设置绘图范围 054
    2.5.1 实例—设置220mm×120mm的绘图范围 054
    2.5.2 在绘图范围内绘图的保证—开启绘图范围检测功能 055
    2.5.3 疑难解答—如何显示设置的图形界限? 056
    2.6 设置捕捉对象模式 057
    2.6.1 精确绘图的关键—对象捕捉 057
    2.6.2 实例—启用“对象捕捉”功能绘图 059
    2.6.3 疑难解答—关于图形特征点 065
    2.6.4 疑难解答—设置捕捉模式后为何还不能正确捕捉? 066
    2.7 设置对象追踪功能 067
    2.7.1 正交功能—使用直线绘制矩形 067
    2.7.2 极轴追踪—绘制长度为100mm、倾斜角度为30°角的线段 068
    2.7.3 疑难解答—如何设置其他极轴追踪角度? 069
    2.7.4 疑难解答—如何设置系统预设之外的极轴追踪角度? 070
    2.7.5 疑难解答—如何取消新建的增量角的使用? 070
    2.7.6 实例—绘制边长为120mm的等边三角形 071
    2.7.7 疑难解答—实际操作与设置的极轴角度不符 072
    2.7.8 疑难解答—沿角度负方向绘制时的角度问题 072
    2.7.9 不可缺少的追踪—对象捕捉追踪 073
    2.8 其他捕捉功能 073
    2.8.1 参照点捕捉—“自”功能 073
    2.8.2 捕捉两点之间的中点—“两点之间的中点”功能 075
    2.9 综合自测 076
    2.9.1 软件知识检验—选择题 076
    2.9.2 应用技能提升—在矩形内部绘制两个三角形 076
    |第3章|坐标输入与二维线 077
    3.1 坐标输入与坐标系 078
    3.1.1 精确绘图的基础—坐标系 078
    3.1.2 实例—通过坐标输入绘制长度为100mm的直线 079
    3.1.3 疑难解答—关于坐标输入 080
    3.1.4 疑难解答—何时需要同时输入X、Y和Z的坐标值? 080
    3.2 绝对坐标输入 081
    3.2.1 绝对直角坐标输入—绘制100mm×100mm的矩形 082
    3.2.2 绝对极坐标输入—绘制边长为100mm的矩形 082
    3.2.3 疑难解答—关于绝对极坐标输入的疑问 084
    3.2.4 疑难解答—如何获取图形相关尺寸? 084
    3.3 相对坐标输入 084
    3.3.1 相对直角坐标输入—绘制100mm×100mm的矩形 085
    3.3.2 “相对极坐标”输入—绘制100mm×100mm的矩形 085
    3.3.3 动态输入—绘制100mm×100mm的矩形 087
    3.4 构造线 087
    3.4.1 水平、垂直—绘制水平和垂直构造线 088
    3.4.2 偏移—创建更多构造线 089
    3.4.3 通过—创建圆的公切线 089
    3.4.4 角度—创建30°角的构造线 090
    3.4.5 二等分—创建90°角的平分线 091
    3.5 多段线 091
    3.5.1 默认设置—绘制直线型多段线 092
    3.5.2 圆弧—绘制圆弧型多段线 093
    3.5.3 直线与圆弧—绘制直线型和圆弧型多段线 093
    3.5.4 宽度—绘制宽度多段线 094
    3.5.5 实例—使用多段线创建箭头 094
    3.5.6 实例—绘制键零件二视图 095
    3.6 偏移 097
    3.6.1 距离偏移—创建间距为20mm的辅助线 097
    3.6.2 疑难解答—图线间距不相等时如何偏移? 098
    3.6.3 疑难解答—如何将图线按相同距离向一边多次偏移? 099
    3.6.4 疑难解答—多次偏移时的疑问 100
    3.6.5 定点偏移—偏移直径创建圆的切线 100
    3.6.6 实例—创建机械零件图中心线 101
    3.6.7 疑难解答—偏移时图层放置错误怎么办? 103
    3.6.8 删除源对象—将圆直径创建为圆的公切线 103
    3.7 修剪 104
    3.7.1 图线的相交状态—实际相交与延伸线相交 105
    3.7.2 修剪实际相交的图线 105
    3.7.3 疑难解答—什么是修剪边界? 106
    3.7.4 疑难解答—修剪时鼠标的单击位置如何选择? 107
    3.7.5 疑难解答—如何将一条线在多条线之间进行修剪? 107
    3.7.6 疑难解答—如何以一条边界对多条图线进行修剪? 108
    3.7.7 修剪没有实际交点的图线 108
    3.7.8 疑难解答—对于没有实际交点的图线如何选择修剪边界? 109
    3.7.9 实例—完善垫片机械零件图 109
    3.8 综合实例—根据零件俯视图绘制主视图 111
    3.8.1 绘图思路 111
    3.8.2 绘图步骤 111
    3.9 综合自测 115
    3.9.1 软件知识检验—选择题 115
    3.9.2 软件操作入门—绘制法兰盘机械零件主视图 115
    3.9.3 应用技能提升—绘制底座机械零件二视图 116
    |第4章|绘制二维图形 117
    4.1 圆 118
    4.1.1 半径、直径—绘制半径为200mm的圆 118
    4.1.2 实例—绘制法兰盘机械零件平面图 119
    4.1.3 三点—通过三角形顶点绘制圆 122
    4.1.4 两点—绘制直径为100mm的圆 123
    4.1.5 切点、半径—绘制与三角形两条边相切、半径为50mm的圆 124
    4.1.6 切点—绘制与三角形三条边都相切的圆 125
    4.1.7 实例—绘制三角垫块平面图 125
    4.2 矩形 128
    4.2.1 角点—绘制300mm×200mm的矩形 128
    4.2.2 面积—绘制面积为50000mm2、长度为250mm的矩形 129
    4.2.3 长度和宽带—绘制长度为300mm、宽度为250mm的矩形 129
    4.2.4 旋转—绘制倾斜角度为30°的矩形 130
    4.2.5 倒角—绘制倒角距离为20mm、边长为100mm的矩形 131
    4.2.6 圆角—绘制圆角半径为30mm的200mm×150mm的矩形 131
    4.2.7 实例—绘制垫片零件平面图 132
    4.3 多边形 135
    4.3.1 内接于圆—绘制内接圆半径为100mm的5边形 135
    4.3.2 外切于圆—绘制外切圆半径为150mm的8边形 136
    4.3.3 实例—绘制螺母零件平面图 136
    4.3.4 边—绘制边长为50mm的5边形 138
    4.4 圆弧 138
    4.4.1 实例—“三点”方式绘制圆弧 140
    4.4.2 疑难解答—如何确定“三点”的坐标? 140
    4.4.3 实例—“起点、圆心、端点”方式绘制圆弧 141
    4.4.4 实例—“起点、圆心、角度”方式绘制圆弧 141
    4.4.5 实例—“起点、圆心、长度”方式绘制圆弧 142
    4.4.6 疑难解答—“起点、圆心”方式绘制圆弧时如何确定起点和圆心位置? 142
    4.4.7 实例—“起点、端点、角度”方式绘制图弧 143
    4.4.8 实例—“起点、端点、方向”方式绘制圆弧 144
    4.4.9 实例—“起点、端点、半径”方式绘制圆弧 144
    4.4.10 实例—“圆心、起点、端点”方式绘制圆弧 145
    4.4.11 实例—“圆心、起点、角度”方式绘制圆弧 146
    4.4.12 实例—“圆心、起点、长度”方式绘制圆弧 146
    4.5 综合实例—绘制手柄 147
    4.5.1 绘图思路 147
    4.5.2 绘图步骤 147
    4.6 综合自测 153
    4.6.1 软件知识检验—选择题 153
    4.6.2 软件操作入门—绘制连杆机械零件平面图 153
    4.6.3 应用技能提升—绘制螺母零件三视图 154
    |第5章|编辑二维图形 155
    5.1 倒角 156
    5.1.1 “距离”倒角—创建“距离”为150mm的倒角 157
    5.1.2 疑难解答—第1个倒角距离与第2个倒角距离一定要相同吗? 158
    5.1.3 疑难解答—没有相交的图线如何进行“距离”倒角? 158
    5.1.4 疑难解答—关于“倒角”的修剪模式 158
    5.1.5 疑难解答—十字相交的图线如何倒角? 159
    5.1.6 疑难解答—倒角“距离”能否设置为负值或者0? 159
    5.1.7 实例—创建键机械零件平面图 159
    5.1.8 “角度”和“长度”倒角—创建“长度”为150mm、
    “角度”为60°的倒角 161
    5.1.9 实例—创建销机械零件平面图 162
    5.1.10 “多段线”倒角—为矩形进行倒角 164
    5.2 圆角 165
    5.2.1 圆角—对图线进行150°的圆角处理 166
    5.2.2 圆角模式—修剪与不修剪 166
    5.2.3 多段线—圆角的另一个对象 168
    5.2.4 疑难解答—如何判断一个图线是否是多段线? 168
    5.2.5 疑难解答—能否将非多段线图线转换为多段线? 169
    5.2.6 “多个”圆角—快速对多个角进行圆角处理 169
    5.2.7 疑难解答—如何对两条平行线进行圆角处理? 170
    5.2.8 疑难解答—如何将“不修剪”圆角模式的图线修改为
    “修剪”模式效果? 170
    5.3 延伸 171
    5.3.1 实际相交—通过延伸使图线实际相交 172
    5.3.2 延伸相交—通过延伸使图线与延伸线相交 172
    5.4 拉长 173
    5.4.1 增量—将长度为100mm的图线拉长为150mm 174
    5.4.2 疑难解答—能否将长度为100mm的图线拉长为50mm 174
    5.4.3 实例—创建垫片零件中心线 175
    5.4.4 百分数—将长度为100mm的图线拉长150% 178
    5.4.5 全部—将长度为100mm的图线拉长至150mm 178
    5.4.6 动态—将长度为100mm的图线拉长50mm 179
    5.5 拉伸 179
    5.5.1 实例—将50mm×50mm的矩形拉伸为100mm×50mm的矩形 180
    5.5.2 疑难解答—影响拉伸图形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181
    5.5.3 疑难解答—拉伸图形时能否使用点选方式选择对象? 181
    5.6 综合实例—绘制阀盖零件主视图 181
    5.6.1 绘图思路 182
    5.6.2 绘制阀盖零件主视图 182
    5.7 综合实例—绘制轴承零件剖视图 186
    5.7.1 绘图思路 187
    5.7.2 绘制轴承零件剖视图 187
    5.8 综合自测 191
    5.8.1 软件知识检验—选择题 191
    5.8.2 软件操作入门—绘制垫片平面图 192
    5.8.3 应用技能提升—绘制导向块二视图 192
    |第6章|操作二维图形 193
    6.1 复制 194
    6.1.1 复制—创建单个对象 194
    6.1.2 复制—创建多个对象 195
    6.1.3 疑难解答—为什么复制距离与实际尺寸不符? 196
    6.1.4 疑难解答—如何知道图形的尺寸? 196
    6.1.5 疑难解答—如何能通过一次复制得到间距相同的多个图形? 197
    6.1.6 疑难解答—基点的位置对复制结果有何影响? 197
    6.1.7 实例—完善机械零件图 198
    6.2 旋转 199
    6.2.1 旋转—将矩形旋转-30° 200
    6.2.2 疑难解答—正负角度值对旋转方向有何影响? 200
    6.2.3 疑难解答—不设置旋转角度能否精确旋转对象? 201
    6.2.4 旋转复制—创建另一个角度为-30°的矩形 202
    6.2.5 疑难解答—通过旋转复制能创建多个对象吗? 202
    6.2.6 参照旋转—参照三角形旋转矩形 203
    6.3 移动 203
    6.3.1 定点移动—将矩形由直线左端点移动到直线右端点 204
    6.3.2 实例—制作机械零件装配图 204
    6.3.3 坐标移动—输入目标点坐标移动矩形 209
    6.3.4 疑难解答—基点的选择对移动结果有何影响? 209
    6.4 镜像 211
    6.4.1 镜像—创建并排放置的椅子 211
    6.4.2 疑难解答—镜像的关键是什么? 212
    6.4.3 疑难解答—如何确定镜像轴的坐标? 212
    6.4.4 疑难解答—如何才能只镜像而不复制源图形? 212
    6.4.5 实例—完善传动轴零件图 213
    6.5 阵列 215
    6.5.1 矩形阵列—创建整齐排列的矩形 216
    6.5.2 疑难解答—为什么输入的距离值与实际距离值不符? 216
    6.5.3 疑难解答—如何创建一行或者一列图形? 217
    6.5.4 实例—创建矩形垫片零件图 217
    6.5.5 极轴(环形)阵列—向圆形餐桌快速布置餐椅 219
    6.5.6 疑难解答—如何找到“极轴阵列”按钮? 220
    6.5.7 疑难解答—极轴阵列的关键是什么? 220
    6.5.8 疑难解答—如何创建半圆形极轴阵列效果? 220
    6.5.9 疑难解答—如何避免极轴阵列后图形叠加的问题? 221
    6.5.10 实例—绘制链轴机械零件平面图 221
    6.6 缩放 223
    6.6.1 比例缩放—将矩形放大两倍 224
    6.6.2 参照缩放—参照三角形边长缩放矩形 224
    6.6.3 缩放复制—创建不同尺寸的另一个矩形 225
    6.7 综合实例—根据零件主视图绘制零件俯视图 226
    6.7.1 绘图思路 227
    6.7.2 绘图步骤 227
    6.8 综合自测 232
    6.8.1 软件知识检验—选择题 232
    6.8.2 软件操作入门—绘制圆形垫片零件图 232
    6.8.3 应用技能提升—绘制泵盖零件主视图 232
    |第7章|图形资源的管理与应用 233
    7.1 图层 234
    7.1.1 绘图的辅助工具—图层 235
    7.1.2 获取更多图层—新建 235
    7.1.3 管理图层—重命名 236
    7.1.4 删除多余图层—删除 237
    7.1.5 设置当前图层—切换 238
    7.1.6 显示、隐藏图形—开、关图层 238
    7.1.7 显示、隐藏图形另一种方式—冻结、解冻图层 239
    7.1.8 避免误操作的有效途径—锁定、解锁图层 240
    7.2 图层特性 241
    7.2.1 设置图层颜色特性 241
    7.2.2 设置图层线型特性 242
    7.2.3 设置图层线宽特性 243
    7.2.4 实例—规划管理机械零件图 244
    7.3 图形特性与特性匹配 246
    7.3.1 设置图形特性的工具—【特性】窗口 246
    7.3.2 将图形特性复制给另一个图形—特性匹配 247
    7.4 快速选择 248
    7.5 图块 249
    7.5.1 内部块—将机械零件图定义为内部块 249
    7.5.2 实例—创建机械零件组装图 250
    7.5.3 外部块—将机械零件创建为外部块 251
    7.6 图案填充 252
    7.6.1 预定义图案—向图形中填充预定义图案 253
    7.6.2 选择其他预定义图案 253
    7.6.3 图案填充的设置 254
    7.6.4 实例—完善支撑臂俯视图 255
    7.7 夹点编辑 257
    7.7.1 关于夹点编辑 257
    7.7.2 夹点复制—创建另一个圆形 258
    7.7.3 夹点移动—移动图形的位置 258
    7.7.4 夹点旋转—通将矩形旋转30° 259
    7.7.5 夹点旋转复制—将矩形旋转30°并复制 259
    7.8 综合实例—快速绘制齿轮零件装配图 260
    7.8.1 绘图思路 260
    7.8.2 绘图步骤 260
    7.9 综合自测 264
    7.9.1 软件知识检验—选择题 264
    7.9.2 软件操作入门—创建并完善机械零件组装图 264
    7.9.3 应用技能提升—创建机械零件装配剖视图 265
    |第8章|机械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266
    8.1 关于尺寸标注 267
    8.1.1 了解尺寸标注的内容 267
    8.1.2 实例—尝试标注矩形尺寸 268
    8.1.3 实例—尝试标注圆的半径尺寸 268
    8.2 标注样式 269
    8.2.1 新建标注样式—新建名为“机械标注”的标注样式 269
    8.2.2 设置标注样式—“线”选项卡 270
    8.2.3 设置标注样式—“符号和箭头”选项卡 272
    8.2.4 设置标注样式—“文字”选项卡 273
    8.2.5 设置标注样式—“调整”选项卡 274
    8.2.6 设置标注样式—“主单位”选项卡 275
    8.2.7 设置当前标注样式 276
    8.2.8 疑难解答—如何修改新建的标注样式? 277
    8.2.9 疑难解答—什么是标注样式的“临时替代值”? 277
    8.2.10 疑难解答—“样式替代”对当前样式有何影响?
    如何删除“样式替代”? 277
    8.2.11 疑难解答—什么是“比较”?有何作用? 278
    8.3 标注基本尺寸 278
    8.3.1 线性—标注多边形的长度尺寸 279
    8.3.2 多行文字—在尺寸内容前添加特殊符号 280
    8.3.3 文字—手动输入标注内容 280
    8.3.4 角度—使标注文字旋转30° 281
    8.3.5 旋转—使尺寸标注旋转150° 281
    8.3.6 疑难解答—如何使用“线性”标注命令正确标注六边形各边的尺寸? 282
    8.3.7 “对齐”—标注六边形倾斜边的长度尺寸 282
    8.3.8 疑难解答—可以使用“对齐”命令标注水平和垂直尺寸吗? 283
    8.3.9 “坐标”—标注六边形左端点的坐标 283
    8.3.10 弧长—标注圆弧的弧长尺寸 284
    8.3.11 角度—标注六边形内角角度 285
    8.4 其他标注 285
    8.4.1 基线—快速标注基线尺寸 286
    8.4.2 疑难解答—基线标注时如何选择尺寸界线? 287
    8.4.3 连续—快速标注连续尺寸 288
    8.4.4 疑难解答—如何对没有基准尺寸的图形标注“基线”
    尺寸和“连续”尺寸? 288
    8.4.5 快速标注—快速标注图形尺寸 289
    8.4.6 其他快速标注方法 289
    8.5 综合实例—标注直齿轮零件图尺寸 291
    8.6 标注公差 294
    8.6.1 公差—形位公差的标注内容和方法 295
    8.6.2 实例—标注零件图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296
    8.7 编辑尺寸标注 298
    8.7.1 打断标注—打断相互交叉的尺寸线 299
    8.7.2 编辑标注—对标注的尺寸进行调整 299
    8.7.3 标注间距—调整尺寸标注的间距 300
    8.7.4 疑难解答—如何按照具体尺寸调整标注之间的距离? 301
    8.7.5 编辑标注文字—调整重叠的尺寸文字 302
    8.8 综合实例—标注机床轴零件图尺寸和公差 303
    8.8.1 绘图思路 303
    8.8.2 绘图步骤 304
    8.9 综合自测 307
    8.9.1 软件知识检验—选择题 307
    8.9.2 软件操作入门—标注机械零件主视图尺寸 308
    |第9章|机械图的文字注释与表格 309
    9.1 关于机械设计中的文字注释 310
    9.1.1 文字注释的类型—文字注释与引线注释 310
    9.1.2 文字注释的关键—文字样式 311
    9.1.3 选择注释文字—设置当前文字样式 313
    9.2 “单行文字”注释 314
    9.2.1 创建“单行文字”注释 314
    9.2.2 疑难解答—没有设置当前文字样式时如何创建“单行文字”注释? 314
    9.2.3 疑难解答—使用【单行文字】命令能否创建多行文字注释? 315
    9.2.4 疑难解答—为什么命令行不出现设置文字高度的提示? 315
    9.2.5 疑难解答—什么是“对正”?其作用是什么? 315
    9.2.6 编辑单行文字 317
    9.3 “多行文字”注释 318
    9.3.1 创建“多行文字”注释 318
    9.3.2 【文字格式】编辑器详解 319
    9.3.3 编辑多行文字 321
    9.3.4 实例—标注直齿轮零件图技术要求与明细 322
    9.4 “引线”注释 324
    9.4.1 创建“快速引线”注释 325
    9.4.2 “快速引线”的设置—注释类型与多行文字 325
    9.4.3 “快速引线”的设置—“引线”和“箭头” 326
    9.4.4 实例—编写组装零件图部件序号 327
    9.4.5 创建“多重引线”注释 329
    9.5 属性 330
    9.5.1 【属性定义】对话框 331
    9.5.2 实例—为零件图序号定义文字属性 332
    9.5.3 实例—编辑属性并创建属性块 332
    9.5.4 实例—创建机械零件图粗糙度符号属性块 334
    9.6 创建与填充表格 336
    9.6.1 实例—创建3列3行的表格 336
    9.6.2 实例—完善直齿轮零件图技术要求与明细 338
    9.7 综合实例—标注定位盘尺寸、公差与技术要求 341
    9.7.1 标注定位盘尺寸与公差 341
    9.7.2 标注定位盘形位公差与基面代号 345
    9.7.3 标注定位盘粗糙度和技术要求 348
    9.8 综合自测 350
    9.8.1 软件知识检验—选择题 350
    9.8.2 软件操作入门—标注销轴零件图尺寸、粗糙度与技术要求 351
    |第10章|创建零件实体和曲面模型 352
    10.1 三维模型的查看与视觉样式设置 353
    10.1.1 查看三维模型 354
    10.1.2 创建与分割视口 357
    10.1.3 设置三维模型的视觉样式 359
    10.2 创建三维实体模型 364
    10.2.1 实例—创建长方体实体模型 365
    10.2.2 实例—创建球体实体模型 365
    10.2.3 实例—创建圆柱体实体模型 365
    10.2.4 实例—创建圆环实体模型 366
    10.2.5 实例—创建圆椎体实体模型 366
    10.3 创建三维网格模型 367
    10.3.1 旋转网格—通过旋转创建轮盘零件网格模型 367
    10.3.2 平移网格—通过平移创建网格模型 368
    10.3.3 疑难解答—为什么轨迹线与截面不能“共面”? 369
    10.3.4 疑难解答—创建平移网格时,对“截面图”有何要求? 370
    10.3.5 疑难解答—如何将非多段线截面编辑为多段线截面? 370
    10.3.6 直纹网格—创建直纹网格模型 371
    10.3.7 边界网格—创建边界网格 372
    10.4 通过二维图形编辑创建三维模型 373
    10.4.1 拉伸二维图形创建三维模型 373
    10.4.2 旋转二维图形创建三维模型 374
    10.5 综合实例—创建传动轴零件三维模型 375
    10.5.1 绘图思路 375
    10.5.2 创建传动轴三维模型 375
    10.5.3 完善传动轴三维模型 380
    10.6 综合自测 382
    10.6.1 软件知识检验—选择题 382
    10.6.2 软件操作入门—绘制轴零件三维模型 382
    |第11章|三维模型的编辑与UCS坐标系 383
    11.1 编辑细化三维实体模型 384
    11.1.1 倒角边——倒角长方体实体模型边 384
    11.1.2 疑难解答—如何处理位于模型背面的边? 385
    11.1.3 疑难解答—所有边的倒角距离必须一致吗? 386
    11.1.4 圆角边—圆角长方体实体模型边 386
    11.2 编辑细化三维曲面模型 387
    11.2.1 圆角—圆角处理曲面模型边 387
    11.2.2 修剪—修剪曲面模型 388
    11.3 三维模型的布尔运算 389
    11.3.1 并集—将两个三维模型并集创建新的三维模型 389
    11.3.2 差集—将两个三维模型差集创建新的三维模型 390
    11.3.3 交集——将两个三维模型交集创建新的三维模型 390
    11.4 三维模型的操作 391
    11.4.1 三维旋转—将长方体沿X轴旋转90° 391
    11.4.2 三维对齐—将两个长方体模型进行对齐 392
    11.4.3 三维镜像—创建对称的楔体模型 393
    11.5 三维阵列 393
    11.5.1 三维矩形阵列—创建矩形排列的长方体三维模型 394
    11.5.2 三维环形阵列—创建环形排列的球体三维模型 394
    11.6 用户坐标系 395
    11.6.1 “三点”定义UCS坐标系 396
    11.6.2 “面”定义UCS坐标系 397
    11.6.3 “对象”定义UCS坐标系 399
    11.6.4 保存UCS坐标系 399
    11.6.5 管理UCS坐标系 400
    11.6.6 实例—完善线盘零件三维模型 401
    11.6.7 实例—完善圆盘零件三维模型 402
    11.7 综合实例—创建支座零件三维模型 403
    11.7.1 绘图思路 404
    11.7.2 创建支座底座面模型 404
    11.7.3 创建支座肋板与圆柱体模型 407
    11.7.4 创建支座凸台模型 411
    11.8 综合自测 413
    11.8.1 软件知识检验——选择题 413
    11.8.2 软件操作入门—根据三视图绘制机械零件三维模型 414
    |第12章|轴测图与打印输出 415
    12.1 机械零件轴测图 416
    12.1.1 轴测图的类型与绘制方法 416
    12.1.2 设置轴测图绘图环境 417
    12.1.3 切换轴测面 417
    12.2 在轴测图环境绘制二维图形 418
    12.2.1 在轴测图绘图环境绘制直线 418
    12.2.2 在轴测图绘图环境绘制圆 420
    12.3 为轴测图标注文字和尺寸 421
    12.3.1 为轴测图标注文字注释 422
    12.3.2 为轴测图标注尺寸 423
    12.4 综合实例—绘制机械零件轴测图 425
    12.4.1 绘制垫块机械零件轴测图 426
    12.4.2 绘制圆形垫块机械零件轴测图 428
    12.4.3 绘制矩形模块机械零件轴测图 430
    12.4.4 绘制L形构件机械零件轴测图 433
    12.5 机械零件图的打印输出 436
    12.5.1 设置打印环境 437
    12.5.2 快速打印机械零件图 440
    12.5.3 精确打印机械零件图 441
    12.5.4 多视口打印机械零件图 442
    12.6 综合自测 443
    12.6.1 软件知识检验——选择题 443
    12.6.2 软件操作入门——绘制底座零件轴测图 443
    |第13章|综合实例—绘制机械零件平面图 446
    3.1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零件平面图 446
    13.1.1 关于机械零件平面图 446
    13.1.2 机械零件平面图的表达内容 447
    13.1.3 机械零件平面图的绘图原则与步骤 449
    13.2 根据直齿轮俯视图绘制主视图 450
    13.2.1 绘图思路 450
    13.2.2 绘图步骤 450
    13.3 绘制齿轮轴零件主视图 457
    13.3.1 绘图思路 457
    13.3.2 绘图步骤 457
    13.4.1 绘图思路 462
    13.4 绘制支撑臂零件主视图 462
    13.4.2 绘图步骤 463
    13.5 绘制半轴壳零件左视图 468
    13.5.1 绘图思路 468
    13.5.2 绘图步骤 468
    13.6 绘制半轴壳零件主视图 471
    13.6.1 绘图思路 471
    13.6.2 绘图步骤 471
    13.7 绘制半轴壳零件俯视图 475
    13.7.1 绘图思路 475
    13.7.2 绘图步骤 475
    13.8 标注半轴壳零件图尺寸 477
    13.9 标注半轴壳零件图公差 479
    13.10 标注半轴壳零件图粗糙度与技术要求 482
    |第14章|综合实例—创建机械零件三维模型 487
    14.1 机械零件三维模型的绘图要求与方法 488
    14.1.1 机械零件三维模型的绘图要求 488
    14.1.2 机械零件三维模型的创建方法 489
    14.2 创建直齿轮零件三维模型 490
    14.2.1 绘图思路 490
    14.2.2 绘图步骤 491
    14.3 创建齿轮轴零件三维模型 496
    14.3.1 绘图思路 496
    14.3.2 绘图步骤 496
    14.4 创建支撑臂零件三维模型 499
    14.4.1 绘图思路 499
    14.4.2 绘图步骤 499
    14.5 创建半轴壳零件三维模型 506
    14.5.1 绘图思路 507
    14.5.2 绘图步骤 507
    14.6 创建支座零件三维模型 513
    14.6.1 绘图思路 514
    14.6.2 绘图步骤 514
    14.7 创建减速器箱盖零件三维模型 519
    14.7.1 绘制减速器底板模型 519
    14.7.2 绘制减速器顶盖模型 520
    14.7.3 完善减速器顶盖模型 522
    14.7.4 创建减速器顶盖吊耳模型 524

    |第15章|综合实例—绘制机械零件轴测图
    和装配图 526
    5.1 关于机械零件轴测图与装配图 527
    15.1.1 认识机械零件轴测图与装配图 527
    15.1.2 机械零件轴测图与装配图的绘图要求 528
    15.1.3 机械零件轴测图的绘制方法 529
    15.2 根据零件二视图绘制简单轴测图 530
    15.2.1 根据零件二视图绘制简单轴测图 530
    15.2.2 根据简单轴测图绘制轴测剖视图 533
    15.3 根据零件二视图绘制复杂轴测图 538
    15.3.1 根据零件二视图绘制复杂轴测图 538
    15.3.2 根据复杂轴测图绘制轴测剖视图 543
    15.4 根据零件三视图绘制简单轴测图 546
    15.4.1 根据零件三视图绘制简单轴测图 547
    15.4.2 根据零件三视图绘制简单轴测剖视图 551
    15.5 根据零件三视图绘制复杂轴测图 556
    15.5.1 根据零件三视图绘制复杂轴测图 556
    15.5.2 根据零件三视图绘制复杂轴测剖视图 561
    15.6 绘制机械零件三维装配图 563
    附录 综合自测参考答案 569

    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电脑辅助设计的教学工作,现任“宏宇工作室”主编、主创。主要编著3DS MAX 、Photoshop、AutoCAD、CoreIDRAW、Illustrator、Premiere以及Flash、Dreamweaver等电脑软件图书,已出版100余本电脑图书。

    评论

    《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机械设计》以AutoCAD 2014中文版为平台,通过“知识点 + 实例 + 疑难解答 + 经验分享”的形式全面介绍AutoCAD机械零件三视图、三维图、轴测图和装配图的绘制方法和绘制技巧。 本书共15章,主要内容包括绘图环境与基本操作、绘图环境与铺助功能设置,坐标输入与二维线、绘制二维图形、编辑二维图形、操作二维图形、图形资源的管理与应用、机械零件图的尺寸标注、机械图的文字注释与表格、创建零件实体和曲面模型、三维模型的编辑与UCS坐标系、轴测图与打印输出、绘制机械零件平面图、创建机械零件三维模型和绘制机械零件轴测图和装配图。 《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机械设计》配套一张3GB的DVD光盘,其主要内容有:长达15小时共330集的与书内容同步的高清自学视频,帮助读者有效提高实战能力;长达3小时共86集的难点教学视频,帮助读者快速解决学习及设计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书中所有案例的素材文件、效果文件和图块文件,方便读者学习本书内容。 《无师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机械设计》适合所有AutoCAD用户阅读,尤其适合零基础的读者自学。同时,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1.本书写法细腻,让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图书,堪称自学宝典。 2.配套大型高清DVD光盘 (1)全套高清自学视频 15小时、330集高清视频讲解,全程演示绘图过程,零基础亦能轻松上手 (2)疑难问题全解答 3小时共86集难点教学视频,自己搞定不求人 (3)实例全部源自工作一线 98个应用实例,覆盖机械设计的三视图、三维模型、轴测图和装配图 (4)有学有练效率高 12套共64道自测练习题,提供答案及操作解析 (5)附资料 附械设计图纸 、139个制图快捷速查命令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