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被掠文物回家路:“二战”被掠文物返还的法律与道德问题 王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王云霞,胡姗辰,李源著 | 王云霞,胡姗辰,李源编 | 王云霞,胡姗辰,李源译 | 王云霞,胡姗辰,李源绘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20-07-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王云霞,胡姗辰,李源著| 王云霞,胡姗辰,李源编| 王云霞,胡姗辰,李源译| 王云霞,胡姗辰,李源绘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20-07-01
    • 版次:1
    • 印次:1
    • 页数:530
    • 开本:32开
    • ISBN:9787100196796
    • 版权提供: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作者:王云霞,胡姗辰,李源
    • 著:王云霞,胡姗辰,李源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78.00
    • ISBN:9787100196796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0-07-01
    • 页数:530
    • 外部编号:11044858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导论

    一、问题缘起

    二、既往研究成果综述

    三、原始资料的主要来源

    四、研究思路和目标

    章 文物返还的基本理论

    节 概念辨析

    一、“文物”“文化财产”与“艺术品”

    二、“原属国”与“所在地国”

    三、“返还”“归还”与“送回”

    第二节 战争掠夺文物的悠久历史及其返还规则的兴起

    一、早期的文物掠夺与战利品规则

    二、近代文物掠夺及归还原则的建立

    第三节 战争劫掠文物返还的道德考量

    一、实现民族和解

    二、实现社会正义

    三、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立场之争

    第四节 “二战”被掠文物返还的特殊性

    一、系统性文物劫掠

    二、劫掠和其他非法转移文物行为交织

    三、违反当时的国际法准则

    四、战后理赔返还任务远未完成

    第二章 “二战”期间轴心国的文物掠夺及战后初期的返还行动

    节 “二战”期间文化财产劫掠和非法转移概况

    一、纳粹在欧洲的艺术品掠夺

    二、“二战”末期苏联对德国文化财产的非法转移

    三、日本在中国的文物掠夺

    第二节 战后初期欧洲的纳粹掠夺文化财产返还行动

    一、对纳粹和其他法西斯国家掠夺艺术品的搜寻与保护

    二、返还纳粹掠夺文物艺术品的准备工作

    三、战后返还纳粹掠夺艺术品的规则和行动

    第三节 战后初期日掠文物的返还政策及其实施

    一、战后中国对被掠文物的调查和追索

    二、盟军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和远东委员会的返还政策

    三、盟军司令部的文物返还工作

    第四节 战后初期返还被掠艺术品和文物工作的局限性

    一、战后初期纳粹掠夺艺术品返还的局限性

    二、战后初期日本掠夺中国文物返还的局限性

    第三章 战后文物返还国际法规则的建立

    节 1954年《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

    一、1954年《海牙公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二、1954年《海牙公约》的局限性及其弥补

    第二节 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文化财产的非法进出口及其所有权转让方法的公约》

    一、“1970年公约”的制定和主要规则

    二、“1970年公约”框架下的双边协议

    三、“1970年公约”的重要意义

    四、“1970年公约”的争议和局限性

    五、“1970年公约”在主要文物市场国的实施

    第三节 1995年《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

    一、“1995年公约”的制定

    二、“1995年公约”的创新和突破

    三、“1995年公约”的局限性

    第四节 战争劫掠文物返还相关国际软法

    一、联合国大会决议

    二、关于文物返还的国际软法

    三、防范文化财产非法进出口和跨国非法贸易的国际软法

    第五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的多边协调机制

    一、促进文化财产返还或归还原属国政府间委员会

    二、“1970年公约”缔约国大会机制

    第四章 冷战后欧美国家文物返还的途径与实践

    节 特别立法与专门机构

    一、出台特别立法或政策

    二、设立专门机构

    三、通过专门机构实现劫掠文物返还的典型案例

    四、特别立法和专门机构对促进劫掠文物返还的意义

    第二节 诉讼途径

    一、影响纳粹劫掠文物返还诉讼的主要因素

    二、实践与制度的发展对于制约因素的突破

    三、诉讼促进和解返还

    四、诉讼解决被掠文物返还问题的效果分析

    第三节 仲裁手段

    一、应用仲裁手段追索纳粹劫掠文物的实例

    二、普通仲裁机制适用于“二战”被掠文物返还争议的优势与局限

    三、建立“二战”被掠文物返还争议特殊仲裁机制的构想评析

    第四节 外交磋商与双边协定

    一、外交磋商对解决战争掠夺文物返还问题的积极意义

    二、外交磋商实现战争劫掠文物返还的可行性

    三、外交磋商促进劫掠文物返还的实例

    四、外交磋商实现劫掠文物返还的制约因素

    第五节 民间机构促进

    一、民间机构促进被掠文物返还的主要方式

    二、欧洲被掠艺术品委员会

    三、艺术品返还委员会

    第五章 亚洲国家对日追索被掠文物面临的困境

    节 旧金山和会与亚洲国家的战后索赔政策

    一、亚洲战场战后赔偿格局的特点

    二、旧金山和会与“旧金山对日和约”

    三、主要受害国的对日和约及财产赔偿和返还

    第二节 司法途径存在的障碍

    一、直接法律依据缺失

    二、诉讼程序与规则的障碍

    三、对日索赔诉讼中日本法院的驳斥理由

    四、判决域外法律效力与执行的局限性

    第三节 谈判磋商可能面临的问题

    一、日本对“二战”历史和责任问题的态度

    二、中国在返还谈判中的不利因素

    第四节 专门机构和民间力量发展不成熟

    一、政府设立或支持的文化遗产机构的被掠文物追索行动

    二、民间索赔组织开展日掠文物追索的实践

    三、中国民间力量参与文物返还的制约因素

    第六章 中国追索被日掠夺文物的可行性及可能路径

    节 国际法律环境得到改善

    ……

    王云霞,浙江金华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遗产法研究所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法教席主持人。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协会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出版《东方法律改革比较研究》《普通法的诉讼形式》《文化遗产法学:框架与使命》等专著、教材、译著十余部,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胡姗辰,江西宜春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文化遗产法研究所客座研究人员,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法、比较法。
    李源,湖北鄂州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法制史、文化遗产法。

    从国际视野梳理二战期间被劫掠文物返还路径,助力日掠文物返还中国的实践作为“二战”最大的受害国之一,中国有大量的文物在战争期间被日本破坏和劫掠。战后初期,日本在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占领监督下,归还了部分中国文物。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以及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改变了对日政策,致使大量被日本掠夺的文物未能及时返还。这一历史悬案长期横亘在中日之间,成为影响东亚地区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如何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学术界对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较为理性的阐释和梳理。\r\n 本书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王云霞教授,她是国内文化遗产法方面的专家,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法教席主持人。她在本书中吸收了国际上关于战后文物返还的最新研究成果。鉴于国际社会对“二战”被掠文物的返还关注点主要集中于纳粹劫掠文物的返还,作者将日本劫掠文物返还问题置于整个“二战”被掠文物返还的国际视野下进行考量,对具有相似背景的欧美国家处理同类问题的实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从中寻求一般性经验。

    物返还是文化遗产法领域的一个重大国际性难题。它不仅涉及法律和道德问题,也涉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事关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大量文物被掠夺或被非法转移,虽然是历史上发生的,但其返还问题一直被国际社会视为特殊的历史遗留问题,近三十年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广泛关注,相关理论与实践已经比较成熟。中国作为“二战”的最大受害国之一,有大量文物在战争期间被日本破坏和劫掠。如何妥善解决战后文物返还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日关系的走向,以及地区安全和稳定。
    本书全面梳理了“二战”期间轴心国对同盟国的文物劫掠和军事占领期间的文物返还行动,战后国际文物返还法律规则的建立及其局限性,冷战以来欧美国家的文物返还法制和实践经验,进而分析了中国对日追索文物的现实困难和可能路径,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作为“二战”优选的受害国之一,中国有大量的文物在战争期间被日本破坏和劫掠。战后初期,日本在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占领监督下,归还了部分中国文物。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以及靠前局势的变化,美国改变了对日政策,致使大量被日本掠夺的文物未能及时返还。这一历史悬案长期横亘在中日之间,成为影响东亚地区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如何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学术界对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较为理性的阐释和梳理。\r\n 本书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王云霞教授,她是国内文化遗产法方面的专家,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法教席主持人。她在本书中吸收了靠前上关于战后文物返还的近期新研究成果。鉴于靠前社会对“二战”被掠文物的返还关注点主要集中于纳粹劫掠文物的返还,作者将日本劫掠文物返还问题置于整个“二战”被掠文物返还的靠前视野下进行考量,对具有相似背景的欧美国家处理同类问题的实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从中寻求一般性经验。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