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新龙“夹坝”的历史与文化解读 罗波 中山大学出版社 978730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罗波著 | 罗波编 | 罗波译 | 罗波绘
    •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罗波著| 罗波编| 罗波译| 罗波绘
    •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12-01
    • 字数:277千字
    • 页数:247
    • 开本:小16开
    • ISBN:9787306058942
    • 版权提供:中山大学出版社
    • 作者:罗波
    • 著:罗波
    • 装帧:平装-胶订
    • 印次:1
    • 定价:48.00
    • ISBN:9787306058942
    •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 开本:小16开
    • 印刷时间:2016-12-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4-12-01
    • 页数:247
    • 外部编号:8905468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导论

    第一节屡禁不止的“夹坝”

    第二节第二节相关研究回顾一、人类学理论视野下的抢劫研究二、清末以来新龙藏族社会的研究三、对清末以来藏族聚居区“夹坝”的研究

    第三节田野工作点与档案资料一、田野工作点二、档案资料

    第四节相关概念与解读框架一、相关概念二、解读框架

    第一章“夹坝”的类型与实施

    第一节“夹坝”的分类一、依据抢劫的对象进行分类二、依据抢劫者进行分类三、依据抢劫的性质进行分类

    第二节“夹坝”的装备一、康区武器发展简史二、民国时期瞻化武器装备情况三、民国时期瞻化武器装备的获得四、藏族群众与枪五、藏

    第三节“夹坝”的组织一、获取情报二、谋划三、埋伏四、激战五、撤退

    第二章“夹坝”的维持机制之一:自然、生计与民情/

    第一节自然条件的牵引一、地理条件二、气候三、自然灾害

    第二节传统生计的不足一、多样的生计方式二、生计与抢劫的关系

    第三节荣誉观与民族性格一、荣誉观二、性格

    第三章“夹坝”的维持机制之二:习惯法及其运作/

    第一节习惯法的主要类别

    第二节习惯法举要:报复性抢劫与血亲复仇一、报复性抢劫二、血亲复仇

    第三节习惯法举要:调解与赔命价一、从互抢和血亲复仇到说官司二、说官司

    第四章“夹坝”的维持机制之三:区域政治及其作用/

    第一节党派卷入地方之争一、汉藏之争二、国共之争三、中外之争

    第二节割据与角力一、民国以来的地方政权建设二、县与地方土酋之间的关系三、土酋之争

    第三节“夹坝”主体的角色分析一、地方的军事制度二、亦军亦民

    第五章“夹坝”维持机制的打破/

    第一节清政府的治理一、“夹坝”之袭二、鞭长莫及的法三、土司“乏力”四、军事镇压五、藏管瞻对及清末改土归流

    第二节国民政府的治理一、依法而治二、打击盗匪

    第三节人民政府的治理一、县人民政府之政权建设二、民主改革三、国家法治建设四、经济生活的转变

    结语一、具体历史环境下的暴力民风二、具体文化机制下的暴力民风三、从显到隐:风俗的流变

    参考文献后记/

    附图表目录图1沙堆乡村落分布17图2-1新龙藏族群众的骑马姿势77图2-2新龙藏族群众的盛装90表1-1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瞻化县武器数量39表1-2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瞻化县乡镇保甲户口统计40表1-3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瞻化县民众自卫武器统计41表1-4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瞻化县自卫组织调查情况45表2-1当时1—10月的气温记录67表4-11949年瞻化县千户(百户)情况164续表1-

    罗波,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贵州省委党校教师,擅长青藏高原的民族研究,参加了国家社科一般项目“三江并流峡谷的民族文化和社会结构变迁研究”。

        清末以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原怀柔县、瞻化县)曾流行一种剽悍民风——“夹坝”(抢劫),此起彼伏,屡禁不止,严重时使得人心惶惶。本书以新龙藏族群众的抢劫民风为切入点,以历史文献材料为基础,选择历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做田野工作,通过走向历史现场的方式勾画出此民风流变的过程,钩沉出该社区及其周边社会的民风与习惯、政权与法律的关系;通过深入分析,来探究藏族群众抢劫民风的具体维持机制以及历代政权的辖治方式,进而探讨新龙藏族群众抢劫频发的三方面的维持机制以及历代政权打破这些维持机制的过程与方式,达到对此现象进行深层次历史与文化解读的目的,尝试为理解地方文化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1.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成果《艽野东南的民族丛书》系列二中的一本。 


    2. 清代以来,尤其是清末至民国时期,,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原怀柔县、瞻化县)曾流行一种剽悍民风——“夹坝”(抢劫),此起彼伏,屡禁不止,严重时使得人心惶惶。


    3.本书的出版,弥补了对清末以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抢劫民风研究的不足。
     

    罗波著的这本《新龙夹坝的历史与文化解读》一共有七个部分,除导论和结语之外,正文由五个部分组成。 导论部分首先阐明了本书的选题缘由,即新龙藏族聚居区“夹坝”危害地方社会秩序,对这一特殊现象进行解读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接着对学界的相关研究展开回顾;继而对本研究的田野工作点及研究材料情况进行了交代;最后对本研究的相关概念予以界定。 第一章致力于对与抢劫相关的过程、武器装备的获得等方面做具体的分析。 第二章分析新龙藏族群众抢劫的维持机制的第一个方面,主要从三点入手。 第三章分析新龙藏族群众抢劫的维持机制的第二个方面,即关于抢劫的习惯法及其运作。 第四章分析新龙藏族群众抢劫的维持机制的第三个方面,即藏族群众抢劫与区域政治的关系。 第五章分析历代政权打破“夹坝”维持机制的过程。 结语部分,笔者对全书进行总结,概述对新龙藏族群众抢劫民风的理解、抢劫民风的维持机制、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国家对地方社会的治理,并就此提出笔者粗浅的看法,期望能够推动学界对此种暴力风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