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开放与国家战略体系 门洪华著 人民出版社 9787010071671 书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门洪华著著 | 门洪华著编 | 门洪华著译 | 门洪华著绘
    • 出版社: 延边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10-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门洪华著著| 门洪华著编| 门洪华著译| 门洪华著绘
    • 出版社:延边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10-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40000
    • 页数:258
    • 开本:16开
    • ISBN:9787010071671
    • 版权提供:延边人民出版社
    • 作者:门洪华著
    • 著:门洪华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36.00
    • ISBN:9787010071671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08-10-01
    • 页数:258
    • 外部编号:3833131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导言 对外开放与中国和平发展
    第一章 国家主义、地区主义、全球主义
    ——剖析中国战略的理论框架
    一、世界转型:权力转移、问题转移与范式转移
    二、理论框架:国家主义、地区主义与全球主义
    三、战略体系:国家战略、地区战略与全球战略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与大国进程
    ——对英、美、日崛起的实证总结
    一、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二、对外开放与英美日大国进程
    三、英美日大国进程的经验教训总结
    1.开放立国
    2.技术立国
    3.教育立国
    4.产业立国
    5.贸易立国
    6.军事立国
    7.地缘立国
    四、对中国崛起进程的战略启示

    第三章 从自力更生到开放型经济
    ——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路径
    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
    二、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先声
    三、梯次布局,确立外向型经济
    四、完善布局,发展开放型经济
    五、中国对外开放的经验总结

    第四章 快速崛起,分享红利
    ——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效应
    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国家效应
    1.大国崛起效应
    2.对外开放度效应
    3.外贸效应
    4.外资效应
    5.国情演变效应

    二、中国对外开放的全球效应
    1.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正在延展
    2.中国成为世界的利益攸关方
    3.中国寻求互利共赢的时机日臻成熟

    三、中国对外开放的地区效应
    1.中国融入东亚一体化进程
    2.中国给东亚带来贡献与机遇
    3.中国与东亚的经济关系日渐紧密
    4.中国正在进行地区战略调整
    四、中国迈向开放战略优化期

    第五章 从开放型大国到开放型强国
    ——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创新
    一、坚持对外开放的主体战略定位
    二、促进对外开放的观念创新
    1.中国观念变革的战略路径
    2.强调主权、安全与利益三位一体
    3.坚持互利共赢的战略思路
    4.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着力创建利益共同体

    三、建构科学完备的国家战略体系
    1.优化国家战略,完善国内开放布局
    2.深化全球战略,促进国家利益的拓展
    3.强化地区战略,主导地区一体化进程
    结语 对外开放与中国的未来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国家主义、地区主义、全球主义——剖析中国战略的理论框架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而融人世界体系,期间恰逢新一波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浪潮的兴起、昔日落后地区的崛起,中国先是世界转型的一部分,继而成为世界转型的促进者。鉴于中国从封闭落后走向开放崛起的历程,以权力转移、问题转移、范式转移为核心特征的世界转型对中国影响巨大,构成中国制定和实施开放战略的基本外部环境,国家主义、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构成中国战略框架的核心影响要素,而构建科学完备的国家战略体系成为中国全面开放的基本诉求。
      本章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对国家主义、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剖析,勾勒开放战略影响发展中大国的基本脉络,为中国国家战略体系的建构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一、世界转型:权力转移、问题转移与范式转移
      世界因文化交流而相连,因经贸往来而渐成一体。世界各地的联系古已有之,而地理大发现是全球化时代到来的动因和标志,开启了创建统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进程。1648年确立的威斯特伐里亚体系奠定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民族国家体制,标志着近代国际体系的形成。
      欧洲素有海外扩张的传统,加上工业革命首先在欧洲发生,欧洲在国际体系建构上拔得头筹。尤其是,1815年维也纳体系确认了欧洲大国间的均势原则,欧陆和平得以恢复和维系,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海外殖民扩张成为欧洲主要大国的首要战略选择。欧洲国家海外扩张的后果之一是,“一个完整的军事一政治国际体系延伸到全世界……地理上的封闭消除了”。欧洲主导的新旧国际体系交替往往通过战争方式实现,维也纳体系历经和平演变,到20世纪初演化为两大军事同盟的对峙、对抗,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使得欧洲之外的大国美国进入国际政治的核心,处于欧洲政治边缘的苏俄走向强盛。大战之后建立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显然是过渡性的,埋下了世界大战再次爆发的火种。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味着欧洲大陆以惨烈的方式退出国际政治中心,苏美争霸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新主题。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具有两极对抗的意义,冷战而非热战的性质却赋予昔日殖民地联合自强的机遇,并为两极体系的和平终结准备了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出现的另一个新特点是,地区一体化成为与全球化并行不悖的新潮流,昔日的国际政治中心西欧再次拔得头筹,并成为带动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力量。与此同时,昔日殖民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