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做个蒙氏好妈妈:美国“蒙氏教育之母”的育儿经 多罗西·坎菲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多罗西·坎菲尔·费雪著 | 多罗西·坎菲尔·费雪编 | 多罗西·坎菲尔·费雪译 | 多罗西·坎菲尔·费雪绘
    •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多罗西·坎菲尔·费雪著| 多罗西·坎菲尔·费雪编| 多罗西·坎菲尔·费雪译| 多罗西·坎菲尔·费雪绘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1-01
    • 版次:null
    • 字数:250000
    • 页数:216
    • 开本:16开
    • ISBN:9787201085913
    • 版权提供:天津人民出版社
    • 作者:多罗西·坎菲尔·费雪
    • 著:多罗西·坎菲尔·费雪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29.50
    • ISBN:9787201085913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4-01-01
    • 页数:216
    • 外部编号:8173367
    • 版次:null
    • 成品尺寸:暂无


    chapter 1写给父母的话 

    大多数人总是会设法长期忘记其所处环境当中蕴含的让人担忧的可能性。长期以来,有人对那些持续暴露于某种固定危险当中的人进行过仔细观察,发现他们对危险漠然视之。从广义上讲,我们所有人都有这种倾向。

    chapter 2现代教育的缺陷 

    我们对教育的需求突然膨胀,我们曾经对教育的期望值,也从来没有这么高过。现在的学校和教育方法,其实并不比以前的学校和教育方法差,但我们总是觉得目前这种方法远远不是它应有的样子和水平。

    chapter 3家庭教育的曙光 

    不仅每个孩子与其他孩子各不相同,因为他们都是动态变化的、有生命和有活力的个体,而且就每个孩子本身而言,也处在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孩子一天天都有新变化。

    chapter 4“儿童之家”的一日活动安排 

    从教育效果上看,孩子们一旦真正专注起来(其实这种专注的背后,有浓厚的兴趣作为支撑),要比强迫他们数小时聆听某个老师灌输知识有效得多。这种真正专注的时刻意义非凡,因为它可以事半功倍,而强迫他们倾听说教却毫无效果。

    chapter 5亲历“儿童之家” 

    我对蒙氏教具中蕴含的自修和自理理论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具的帮助,加上孩子偶尔的求助或者要求外界对他所获得的成就的认可,便构成了一部清晰的幼儿教育三部曲。

    chapter 6“儿童之家”的更多见闻 

    在这里,一切安排都为了孩子的切身利益考虑:家具的大小适合他们,孩子的存在不会干扰和妨碍大人的正常工作,这里也没有制订专门适用于大人的规定。孩子们在不因为干扰大人而招致训斥的前提下,可以一天到晚自由地、快乐地通过各种活动来自我培养。

    chapter 7蒙氏教具所蕴含的教育理念 

    蒙氏教育方法的中心思想是每一个蒙氏教育机构、每一个技术细节赖以存在的基础,而它的核心就是要充分认识到这样一点:任何人的教育都不能通过别人来完成。人的教育必须亲力亲为,否则人们就接受不到教育。

    chapter 8蒙氏教具及读写训练 

        在思考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时,的一种观念就是,认为孩子从早到晚都在忙于使用她的正规教具。其实,孩子在使用教具时,可以根据他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时间的长短,就像在一般托儿所里学习的孩子使用自己的常用玩具一样。

    chapter 9蒙氏教具在家庭中的应用 

    不管怎么说,运用蒙氏方法教育孩子的母亲如果在眼前摊开了刚刚得到的教具,就需要做好致力于从事某项教育事业的准备,在此过程中,她不仅需要开发自己所有的脑力,而且需要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因为这是她解决问题所必须倚重的。

    chapter 10为孩子准备一套教具吧  

    孩子的身体是一部机器,他这辈子无论干什么,都必须开动这部机器,而且他学会、娴熟地操作这部机器上的每个小齿轮的时间越早,他的人生就会越精彩。

    chapter 11蒙氏教育的核心 

    这种“新”思想的创立者将它构建在民主理论之上,这是我从内心相信这种教育思想的根本原因;不可否认的是,当今世界是一个民主的世界;我们就像相信万有引力定律一样,由衷地相信这种教育思想;总体而言,尽管民主也有其自身的弊病,但却孕育着未来理想社会的种子。

    chapter 12让蒙氏教育思想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 

    专制,哪怕是的那种专制,对人类都是有害的。所以,我们要避免成为孩子的“专制君主”,哪怕是睿智的全心全意的“君主”。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不受某种形式的、由我们主导的管理的约束。

    chapter 13教育中把握好“纪律”的本质 

    在如今的教育领域,强迫是一种比自控易用得多的力量,因为它取决于大人而不是孩子。实际上,任何手握一根大棒(无论是肉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的大人都会使用它,只要他管的孩子足够年幼。

    chapter 14与妈妈们再谈纪律问题 

    我们既不能诱导也不能强迫孩子去服从,而只能明智地移除孩子在服从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道德和身体障碍,并充满信心地期望他潜在的本能能在新的适宜的环境中自发生长。

    chapter 15关于纪律与服从的核心思想 

    我们的孩子应当知道,他们的义务并不是服从家长的个人意志,因为我们的身份是家长他才服从,而是遵从家长体现的、阐明的乃至强加的永存法律。

    chapter 16运用蒙氏教育法的普遍难点 

    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对人尽皆知的道理进行了新颖而生动的描述,强烈希望将其运用于每个孩子的日常生活当中,并致力于挖掘父母的此类品质。此外,为了她倡导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基本思想能得到弘扬和充分发展,这一体系不仅信任专业教师提倡的明智举措,而且也对全世界父亲和母亲的合作抱有很高期望。

    chapter 17蒙氏教育与一般的幼儿园教育 

    蒙台梭利博士更加强调在教导孩子之前和期间,都要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这也是与其成长经历密切相关的。她所成长的时代,对进步科学的严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智力观察可用于提升智力缺陷矫正所必需的关键品质。

    chapter 18儿童教育中的道德培养 

    道德刺激中包含的诚实因素,是健康的精神生活的先决条件,其重要性即使用的词藻形容都不为过。在道德生活中,诚实是至关重要的,就像空气对人的肉体生活不可缺少一样。换言之,缺少了诚实,任何形式的精神生活都是虚无的。

    chapter 19我所认识的蒙台梭利与“儿童之家” 

    她的教育理论缜密得滴水不漏。孩子们的能力证明了她的眼光和所有预测,甚至远远超出了她曾经设想的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chapter 20蒙氏教具的训练目的与方法 

    无论大人做什么家务,哪怕很小的孩子在某个舒适的位置观看自己有兴致的事情,大人都要有极大的耐心。实际上,幸运的是,许多母亲在做饭、缝纫、烘烤和洗衣时,都允许家里的孩子搭一把手。

    chapter 21自然课上的启发式练习 

    人们平常对大自然中的一切进行美丽的、神奇的、童话般的描述,其实对小孩子是有害的,容易产生误导,而小孩子对于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等故事有很丰富的想象力。

    后 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做个蒙氏好妈妈:美国“蒙氏教育之母”的育儿经吉林出版集团(美)多罗西·坎菲尔·费雪97872010

    • ISBN:9787201085913

    • 定价:29.5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作者:[美]多罗西·坎菲尔·费雪


    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4-01-01

    • 印刷时间:2014-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包装:平装

    • 开本:16开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216

    • 字数:





    编辑




      

      美国“蒙氏教育之母”多罗西·C·费雪向妈妈们讲述真正的蒙氏教育法,一位普通的、由衷希望孩子更好的母亲写给大家共享的文字。蒙氏教育法改变和影响了全球数代孩子成长,这本《做个蒙氏好妈妈:美国“蒙氏教育之母”的育儿经》便是作者对蒙氏教育理念及教具应用等方面的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蒙氏教育方法,并有效地应用其教育方法。





    内容简介




      

      1907 年,玛利亚·蒙台梭利在罗马创立了一所“儿童之家”。1911-1912 年 多罗西·坎菲尔·费雪赴意大利罗马,亲自考察和研究蒙台梭利教育,她目睹了“儿童之家”真实的教学场景,并与蒙台梭利博士本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回到美国,面对“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真的管用吗”的置疑,她坚定自己的信念,推广蒙氏教育思想,正如她在书中所言,“蒙氏教育法”是一种新的信仰。
      

         多罗西翻译介绍蒙氏教材,并从事写作,结合美国教育的状况,大力推广蒙氏教育思想。如今蒙氏教育盛行于世界,仅美国便有5000 多所蒙氏学校,这当然离不开早期的蒙氏教育推崇者。《做个蒙氏好妈妈:美国“蒙氏教育之母”的育儿经》便是作者对蒙氏教育理念及教具应用等方面的详细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蒙氏教育方法,并有效地应用其教育方法。





    目录





    chapter 1写给父母的话


    大多数人总是会设法长期忘记其所处环境当中蕴含的让人担忧的可能性。长期以来,有人对那些持续暴露于某种固定危险当中的人进行过仔细观察,发现他们对危险漠然视之。从广义上讲,我们所有人都有这种倾向。


     


    chapter 2现代教育的缺陷


    我们对教育的需求突然膨胀,我们曾经对教育的期望值,也从来没有这么高过。现在的学校和教育方法,其实并不比以前的学校和教育方法差,但我们总是觉得目前这种方法远远不是它应有的样子和水平。


     


    chapter 3家庭教育的曙光


    不仅每个孩子与其他孩子各不相同,因为他们都是动态变化的、有生命和有活力的个体,而且就每个孩子本身而言,也处在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孩子一天天都有新变化。


     


    chapter 4“儿童之家”的一日活动安排


    从教育效果上看,孩子们一旦真正专注起来(其实这种专注的背后,有浓厚的兴趣作为支撑),要比强迫他们数小时聆听某个老师灌输知识有效得多。这种真正专注的时刻意义非凡,因为它可以事半功倍,而强迫他们倾听说教却毫无效果。


     


    chapter 5亲历“儿童之家”


    我对蒙氏教具中蕴含的自修和自理理论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具的帮助,加上孩子偶尔的求助或者要求外界对他所获得的成就的认可,便构成了一部清晰的幼儿教育三部曲。


     


    chapter 6“儿童之家”的更多见闻


    在这里,一切安排都为了孩子的切身利益考虑:家具的大小适合他们,孩子的存在不会干扰和妨碍大人的正常工作,这里也没有制订专门适用于大人的规定。孩子们在不因为干扰大人而招致训斥的前提下,可以一天到晚自由地、快乐地通过各种活动来自我培养。


     


    chapter 7蒙氏教具所蕴含的教育理念


    蒙氏教育方法的中心思想是每一个蒙氏教育机构、每一个技术细节赖以存在的基础,而它的核心就是要充分认识到这样一点:任何人的教育都不能通过别人来完成。人的教育必须亲力亲为,否则人们就接受不到教育。


     


    chapter 8蒙氏教具及读写训练


        在思考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时,□错误的一种观念就是,认为孩子从早到晚都在忙于使用她的正规教具。其实,孩子在使用教具时,可以根据他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时间的长短,就像在一般托儿所里学习的孩子使用自己的常用玩具一样。


     


    chapter 9蒙氏教具在家庭中的应用


    不管怎么说,运用蒙氏方法教育孩子的母亲如果在眼前摊开了刚刚得到的教具,就需要做好致力于从事某项教育事业的准备,在此过程中,她不仅需要开发自己所有的脑力,而且需要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因为这是她解决问题所必须倚重的。


     


    chapter 10为孩子准备一套教具吧 


    孩子的身体是一部机器,他这辈子无论干什么,都必须开动这部机器,而且他学会、娴熟地操作这部机器上的每个小齿轮的时间越早,他的人生就会越精彩。


     


    chapter 11蒙氏教育的核心


    这种“新”思想的创立者将它构建在民主理论之上,这是我从内心相信这种教育思想的根本原因;不可否认的是,当今世界是一个民主的世界;我们就像相信万有引力定律一样,由衷地相信这种教育思想;总体而言,尽管民主也有其自身的弊病,但却孕育着未来理想社会的种子。


     


    chapter 12让蒙氏教育思想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


    专制,哪怕是□开明的那种专制,对人类都是有害的。所以,我们要避免成为孩子的“专制君主”,哪怕是睿智的全心全意的“君主”。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不受某种形式的、由我们主导的管理的约束。


     


    chapter 13教育中把握好“纪律”的本质


    在如今的教育领域,强迫是一种比自控易用得多的力量,因为它取决于大人而不是孩子。实际上,任何手握一根大棒(无论是肉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的大人都会使用它,只要他管的孩子足够年幼。


     


    chapter 14与妈妈们再谈纪律问题


    我们既不能诱导也不能强迫孩子去服从,而只能明智地移除孩子在服从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道德和身体障碍,并充满信心地期望他潜在的本能能在新的适宜的环境中自发生长。


     


    chapter 15关于纪律与服从的核心思想


    我们的孩子应当知道,他们的义务并不是服从家长的个人意志,因为我们的身份是家长他才服从,而是遵从家长体现的、阐明的乃至强加的永存法律。


     


    chapter 16运用蒙氏教育法的普遍难点


    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对人尽皆知的道理进行了新颖而生动的描述,强烈希望将其运用于每个孩子的日常生活当中,并致力于挖掘父母的此类品质。此外,为了她倡导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基本思想能得到弘扬和充分发展,这一体系不仅信任专业教师提倡的明智举措,而且也对全世界父亲和母亲的合作抱有很高期望。


     


    chapter 17蒙氏教育与一般的幼儿园教育


    蒙台梭利博士更加强调在教导孩子之前和期间,都要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这也是与其成长经历密切相关的。她所成长的时代,对进步科学的严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智力观察可用于提升智力缺陷矫正所的关键品质。


     


    chapter 18儿童教育中的道德培养


    道德刺激中包含的诚实因素,是健康的精神生活的先决条件,其重要性即使用□华丽的词藻形容都不为过。在道德生活中,诚实是至关重要的,就像空气对人的肉体生活不可缺少一样。换言之,缺少了诚实,任何形式的精神生活都是虚无的。


     


    chapter 19我所认识的蒙台梭利与“儿童之家”


    她的教育理论缜密得滴水不漏。孩子们的能力证明了她的眼光和所有预测,甚至远远超出了她曾经设想的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chapter 20蒙氏教具的训练目的与方法


    无论大人做什么家务,哪怕很小的孩子在某个舒适的位置观看自己有兴致的事情,大人都要有极大的耐心。实际上,幸运的是,许多母亲在做饭、缝纫、烘烤和洗衣时,都允许家里的孩子搭一把手。


     


    chapter 21自然课上的启发式练习


    人们平常对大自然中的一切进行美丽的、神奇的、童话般的描述,其实对小孩子是有害的,容易产生误导,而小孩子对于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等故事有很丰富的想象力。


    后 记





    精彩书摘





                                                                                                                          写给父母的话


      


        大多数人总是会设法长期忘记其所处环境当中蕴含的让人担忧的可能性。长期以来,有人对那些持续暴露于某种固定危险当中的人进行过仔细观察,发现他们对危险漠然视之。从广义上讲,我们所有人都有这种倾向。


        社会组织中的一些哲学观察家经常会有这样的说法:启蒙老师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低估到了可笑的程度。身为孩子们的老师,这些人的成功或失败或许不能决定下一代教育工作者职业生涯中获取的知识量,但毋庸置疑的是,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下一代人的性格,而性格实际上又决定着芸芸众生中一切值得顾及的东西。不过,普通大众对这一观点虽然认可,但认识却很模糊。虽然幼儿教师的待遇有所提高了,但仍然远未体现出他们工作的重要性。与那些向大孩子和青少年传授知识的人相比,幼师的地位在多数无知者的眼中依然不值一提,而就其本质看,前者教育的是大孩子,而大孩子的辨别能力要强得多,他们可以保护自身个性不受老师个性的影响。


        不过,当今世界有没有这样深思熟虑的家长,当命运迫使他从事某个极重要而又极艰难的事业时,他能毫不退缩,勇敢面对?如果说我们在重复婚礼仪式上的誓词时,就明确地选定了为人父母的事业,那对我们是不公平的。每对未婚夫妇都知道自己将来可能会有孩子,这不可否认;但是这种认识对他们来说,就像正常而健康的年轻人知道人必有一死一样,是再寻常不过的了。也就是说,对这两个例子中的当事人来说,他们对未来发生的事并无太多思想准备。处于当前主流的性教育普及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是某种不可控的力量迫使我们从事某一事业,给我们强加着一种可怕的责任感,而许多人内心深处却从未想过从事这样的事业,承担这样的责任。我们或许想过自己会去修建铁路桥,因为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维系在这些桥上;我们可能会成为律师,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甚至可能当一名医生,去救死扶伤;但是,就对上帝、对社会、对人类的灵魂负责而言,为了某个幼小灵魂的健康、幸福、道德成长和有用性,哪个成熟的家长没有偶尔痛苦地想过自己曾经想做的事情呢?


        我特意用“偶尔”这个词,是因为必须承认:大多数人总是会设法长期忘记其所处环境当中蕴含的让人担忧的可能性。长期以来,有人对那些持续暴露于某种固定危险当中的人进行过仔细观察,发现他们对危险漠然视之。从广义上讲,我们所有人都有这种倾向。人在本质上无法将对某种强烈情绪的感知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哪怕这种情绪与神圣的自卫本能相关。这一点可以从那些生活在火山附近的居民、成天和机器打交道的工人等身上看出来。这些人在工作过程中,如果想保持警惕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或精力,而他们往往懒得去采取哪怕□基本的事故措施。由此我们对这样的现象就不必大惊小怪了:总体而言,父母不仅不受其所处环境施加的责任感的影响,且作为一个社会阶层,他们对自己承担的义务也视若不见(这让人难以理解),而且难以做到对当前任务进行认真而连贯的思考。这种态度与某句格言的含义贴切:“我们宁愿躺下死去,也不愿意思考!”一般来说,我们无法被迫去真正地、认真地、有条理地思考我们的政府组织形式,思考我们的社会机构,思考我们怎样度过一生,甚至思考我们穿的什么衣服、吃的什么食物,而这些问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如果这些事都不能让我们反思自身,就没有什么可值得我们反思的了)。但是,不愿意动脑去全面而直率地考虑这些问题,□终受害的只能是我们自己。如果由于我们的无情冷漠和不可救药的只注重琐事的毛病,而给我们照顾的那些无助的孩子造成灾难性的影响的话,那是我们所无法忍受的。如果我们不进行独立思考,那么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由衷地感谢别人替我们进行了思考。


        因为在当今世界,在这种精神和思想无力而自我禁锢特征鲜明的精神生活中,仍然还有一个逃生的“出口”,这便是科学精神的产生和广泛传播。不难看出,除了不愿意运用大脑去推断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之外,在人性的深处还有一种很大的由推理带来的快乐,这种快乐一旦被用于已经远离我们个人圈子的那些事物,就体现得尤为明显。凌晨两点吃肉馅饼和兔肉,而后又大骂命运要为自己肚子疼负责的人,往往会在自己的化学实验室里,或在外科手术过程中,或在生物学研究过程中,成为调查整个事件来龙去脉□严格、□系统的人。只有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的人,才会真正关心带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


        反思人性中这种奇特的品质,或许能让父母在想到如下事实时,在某种程度上恢复自尊心:大多数伟大的教育家可能从来都不是某个大家庭的父母,而且他们当中多数人都没有子嗣。从这一现象推导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那些有助于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的发明,往往遵循着古怪的发展轨迹。发现蚊子作为疟疾的“罪魁祸首”的人,并非生活在疟疾泛滥区、被所处环境逼得走投无路者,而是在实验室工作、丝毫不受疟疾影响的人。一代又一代甘愿为孩子奉献终生的母亲,却从来都没有发现未经煮沸的奶瓶像那样有害于孩子的健康。反而是那些系着白色实验室专用围裙、密切注视试管的无儿无女的工作人员,对婴儿的生理健康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让婴儿的死亡率降到了我们作为父母想都不敢想的程度。


        但是,如果天下所有婴儿的父母都不在使用奶瓶前将其煮沸,那么□伟大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大军即使受到某个20世纪百万富翁的资助,其伟大发现同样毫无用处。让我们记住这一点,权当慰籍、告诫和提醒。让我们坚持承认自身的优点,尽管这样做没有多大价值。我们显然无法进行艰苦、连续、合理而又深入的思考,尽管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改善生活的□□途径;但是,我们又并非没有认识到推理的价值,因为世界已经看到我们正在忠实地遵循他人代替我们思考出来的有价值的理论成果。目前,在美国的大多数家庭中,奶瓶使用前都要煮沸,而霍乱、牙热病等等疾病正在像寒热相间的疟疾以及急性肺病一样成为历史。


        日益下降的婴儿死亡率不仅是爱孩子的人□愿意看到的景象,而且也是使所有愿意并相信人类发展进步的人□受鼓舞的现象。事实上,一岁以下婴儿护理过程中的这一神奇的变化,发生的时间仅仅在一代人以内。我们孩子的祖父母仍然对我们消毒的做法不屑一顾。当我们对家里的婴儿像动物饲养人员对动物那样科学而精心地呵护时,他们总是满脸疑惑地袖手旁观。让我们鼓起勇气吧。如果儿童卫生护理的科学方法可以如此迅速地被灌输给每一位家长,那么向智力和精神两个方面都固步自封的传统势力发起强有力的冲击,就自然是值得的和有意义的。


         一位另一个民族的科学家,在充分利用同一领域内所有其他研究人员的理论成果(对这些人的成果我们或许无论如何也不会主动去学习),并在实验室勤耕不辍的前提下,已经为我们完成了艰苦、连续、合理而又深入的思考过程。让我们敢于利用她的发现成果吧,尽管其中许多成果是她利用经验和智慧于无意中得到的,但正是她这样一个没有孩子的科学研究人员,使所有这些成果构成了一个具有坚固的哲学基础,并且严密而有用的体系。





    作者简介





      多罗西·坎菲尔·费雪 (1879 -1958 ,美国教育改革家、社会活动家、书作家。她强烈支持女性权利、种族平等,并倡导终身教育。她被埃莉诺·罗斯福夫人提名为“美国□有影响力的10 位女性”。多罗西·坎菲尔·费雪曾前往罗马,追随玛利亚·蒙台梭利,参观“儿童之家”,将蒙氏教育法引入美国,引发一场儿童教育的革命。她还负责建立了美国□□套成人教育计划。1925-1951 年,她担任“每月一书俱乐部”委员会成员,培养读者良好的阅读品味。


      多罗西·坎菲尔·费雪出生于堪萨斯州的劳伦斯,父亲詹姆斯·H·费歇尔曾为俄亥俄州立大学校长和哥伦比亚大学图书管理员;母亲是一位艺术家兼作家。多罗西·坎菲尔·费雪毕业于俄亥俄州立大学,后赴巴黎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罗马语。1904 年获哥伦比亚博士学位。


      1911 年多罗西·坎菲尔·费雪参观了位于罗马的“儿童之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决定将蒙氏教育法引入美国,并开始翻译蒙氏教程与演讲。“一战”期间,她与丈夫一起来到法国,成立了一家盲文出版社,还在战区建立了一所康复之家,受到当时美国□□夫人埃莉诺·罗斯福的高度赞扬。1958 年,多罗西·坎菲尔·费雪去世,享年79 岁。





      美国“蒙氏教育之母”多罗西·C·费雪向妈妈们讲述真正的蒙氏教育法,一位普通的、由衷希望孩子更好的美亲写给大家共享的文字。蒙氏教育法改变和影响了数代孩子成长,这本书便是作者对蒙氏教育理念及教具应用等方面的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蒙氏教育方法,并有效地应用其教育方法。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