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中国古代玉石和玉器的科学研究 干福熹等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干福熹等著著 | 干福熹等著编 | 干福熹等著译 | 干福熹等著绘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干福熹等著著| 干福熹等著编| 干福熹等著译| 干福熹等著绘
    •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6-01
    • 版次:1
    • 印刷时间:2017-06-01
    • 字数:450千字
    • 页数:291
    • 开本:16开
    • ISBN:9787547833704
    • 版权提供: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干福熹等著
    • 著:干福熹等著
    • 装帧:精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380.00
    • ISBN:9787547833704
    •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7-06-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6-06-01
    • 页数:291
    • 外部编号:897955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第 1 篇 综 论
    第 1 章 古代玉文化 003
    1.1 中国的古代玉文化 / 003
    1.2 国外的古代玉文化 / 007
    第 2 章 古代玉石 012
    2.1 中国的古代玉石 / 012
    2.2 新西兰的古代玉石 / 014
    2.3 加拿大的古代玉石 / 016
    第 3 章 玉石和冰川 019
    3.1 中国昆仑山的玉石和冰川 / 019
    3.2 中国冰川、玉石和冰川 / 020
    3.3 加拿大的玉石和冰川 / 022
    3.4 新西兰的玉石和冰川 / 023
    第 4 章 无损分析方法在古代玉石和玉器研究中的应用 025
    4.1 X 射线能谱分析 / 025
    4.2 光学能谱分析 / 030
    4.3 微量元素分析和同位素分析 / 033
    第 2 篇 古玉石
    第 5 章 软玉类玉石 039
    5.1 软玉的名称、结构和矿物相 / 039
    5.2 国内外软玉矿床的地理分布及地质环境 / 041
    5.3 软玉型玉石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 / 048
    5.4 软玉型玉石样品的微量元素成分 / 048
    5.5 新的物理分析方法的探索和应用 / 050
    第 6 章 蛇纹石类玉石 060
    6.1 蛇纹石的晶体结构、矿物相和成矿机理 / 060
    6.2 国内蛇纹石玉矿床的地理分布及地质环境 / 063
    6.3 国外蛇纹石玉矿床的地理分布 / 067
    6.4 无损分析和蛇纹石玉石的材质、溯源识别 / 068
    第 7 章 绿松石和青金石 091
    7.1 绿松石 / 091
    7.2 青金石 / 100
    第 8 章 独山玉和翡翠 107
    8.1 独山玉 / 107
    8.2 翡翠 / 116
    第 9 章 天然单氧化物宝石和多氧化物绿柱石类宝石的无损分析 124
    9.1 天然氧化物类宝石的无损分析方法和宝石样品的选用 / 124
    9.2 绿柱石类宝石无损分析的实验结果 / 127
    9.3 氧化铝类宝石无损分析的实验结果 / 135
    9.4 天然氧化物类宝石的识别和鉴定分析 / 138
    第 3 篇 古玉器
    第 10 章 中国古代玉器的起源和玉石之路 149
    10.1 中国出土玉器 / 149
    10.2 中国西南方和南方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古代玉器 / 151
    10.3 玉石之路 / 154
    第 11 章 良渚文化及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器 158
    11.1 概述 / 158
    11.2 材料和品质 / 158
    11.3 种类和组合 / 160
    11.4 神像和信仰 / 163
    第 12 章 浙江良渚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玉器的质地和溯源科学研究 172
    12.1 概述 / 172
    12.2 出土遗址和试验用玉器标本简介 / 173
    12.3 测试方法 / 178
    12.4 实验结果 / 179
    12.5 讨论与结论 / 191
    第 13 章 河南出土新石器时代至东周时期玉器的科学研究 203
    13.1 样品来源 / 203
    13.2 测试方法 / 204
    13.3 实验结果 / 204
    13.4 讨论与结论 / 225
    第 14 章 西辽河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玉器 238
    14.1 兴隆洼文化时期的玉器 / 238
    14.2 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 / 244
    14.3 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玉器 / 255
    14.4 赵宝沟文化和小河沿文化时期的玉器 / 259
    第 15 章 古蜀国文化遗址出土玉器 263
    15.1 古蜀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中期的玉器 / 264
    15.2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器 / 266
    15.3 金沙遗址出土的玉器 / 271
    附 录 281
    附录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已发表的古代玉石和玉器文章目录 / 281
    附录2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发表的与古代玉石和玉器有关的研究生论文 / 284
    附录3 国内外软玉样品及其主要成分和微量元素成分 / 284
    后 记
    —闯入中国古代玉器领域的科学研究 292

    干福熹,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光学和材料学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教授。现任靠前玻璃协会考古专业委员会(TC-17)委员。我国光学和激光材料、非晶态物理以及光电子技术特别是光存储技术研究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关注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起源与发展。21世纪以来专门致力于中国古代玻璃和古代玉器的无损分析的科技考古研究。2001年荣获靠前玻璃界的大奖——靠前玻璃协会主席奖(终身成就奖)。


      本书基于干福熹院士及其带领的科技考古团队多年来独创性的、科学的无损分析研究,次探究了玉石的分类、成分及结构,以及中国古代玉器的材质和溯源,从而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说服力的科学研究数据;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讨论了中国各个时期古代玉器综合研究的结果;并介绍了中国古代玉石和玉器的中外交流与文化发展。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内容包括综论篇(古代玉文化、古代玉石、玉石与冰川等),古玉石篇(软玉类玉石、蛇纹石类玉石、绿松石和青金石、独山玉和翡翠、各类宝石研究和识别)和古玉器篇(中国古代玉器起源和中外玉石交往、河南省早期出土玉器、浙江省良渚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玉器、红山文化和红山玉器、古蜀国文化和玉器的介绍和研究)。书后附录给出与本书研究有关的作者已发表论文汇总及国内外软玉样品研究数据等,提供客观、基础的文化交流平台,供爱好者和相关人士参考。

      本书适合于国内外从事文物考古和科技考古的人士、中国古代玉器的收藏和爱好者、玉石学专业人员以及热爱我国光辉灿烂悠久玉文化的广大读者阅读、参考和收藏。


      《中国古代玉石和玉器的科学研究》一书,基于多年来作者和团队有说服力的、的研究,独创性地采用无损分析的手段,次探究了宝玉石的分类、成分及结构,以及中国古代玉器的材质和溯源;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讨论了中国各个时期古代玉器综合研究的结果;并介绍了中国古代玉石和玉器的中外交流与文化发展。

      《中国古代玉石和玉器的科学研究》一书,在国内次研究和报道了玉器的质地和溯源,其出版凸显了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价值和文明传承价值,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中国古代玉石和玉器的科学研究》一书,史料珍贵,历史性强。由来自中科院从事科技考古工作的院士、学者和全国、的研究玉器的考古研究所、省(市)博物馆、知名遗址等机构的文物考古专家,联合共同撰写,荟萃中国各个时期古代玉器综合研究的结果。书中配有若干幅精美的古代玉器文物图片,取材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等,且多来自*手原始出土资料,珍贵;著作经由精美装帧制作,适宜读者珍藏、传承。

      《中国古代玉石和玉器的科学研究》一书作者来自文物考古界与自然科学界,本书作为其对出土古玉器等古代文物的合作和无损分析研究成果,也实现和促进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和融合,两者融合也是顺应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古代玉石和玉器的科学研究》一书述及的中外玉石交往——“玉石之路”的文化交流,契合了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文化领域的中西交流与合作、发展。加之作者团队来自国内外玉器研究领域,其合作和文化切磋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玉器研究的文化交流,提升了我国玉器和玉文化文化研究在上的学术地位。
     

    干福熹著的这本《中国古代玉石和玉器的科学研究(精)》为编著者及其团队近十年来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玉器的物质和非物质载体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玉器与漆器、丝织品、瓷器一起并称为古代中国的四大“土特产”。除瓷器出现于有历史记载时期外,其余三种均出现在史前时期,故又称为“史前三大发明”。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