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 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中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 卢为民著 东南大学
¥ ×1
总序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有关概念的界定
1.2.1 工业园区
1.2.2 产业转型升级
1.2.3 土地利用调控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內研究动态
1.4 研究思路和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
2 促进工业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土地利用调控机理
2.1 产业转型升级与土地利用调控的关系
2.1.1 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2.1.2 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的关系
2.1.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动力机制
2.2 土地利用调控的政策工具
2.2.1 规划政策
2.2.2 土地供应政策
2.2.3 利益调节政策
2.2.4 管理体制
2.3 土地利用调控的传导机制
2.3.1 传导思路
2.3.2 传导路径
2.4 本章小结
3 促进上海工业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土地利用调控思路和目标
3.1 上海工业区的发展历程
3.2 “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期产业发展形势
3.2.1 国际产业发展形势
3.2.2 国内产业发展形势
3.2.3 上海产业发展形势和趋势
3.3 当前上海工业区土地利用方面与产业转型升级不相适应的地方
3.3.1 工业区与周边城镇的关联度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
3.3.2 工业区内部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产业关联度有待提高
3.3.3 工业区新增建设用地日趋紧张,产业同质竞争现象严重
3.3.4 工业区存量用地盘活难度较大,土地利用效率亟待提高
3.4 上海工业区转型升级的目标、重点以及土地利用调控思路
3.4.1 工业区的发展演变轨迹
3.4.2 上海工业区的发展目标和土地调控路径
3.5 本章小结
4 促进产城融合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
4.1 产城融合的相关理论
4.1.1 产城融合的内涵
4.1.2 产城融合的意义
4.1.3 产城融合的理论依据
4.2 上海产城融合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4.2.1 1958年之前,产业与居住的混杂时期
4.2.2 1958—1978年,结合工业布局调整推进卫星城建设
4.2.3 1978—2008年,城镇发展滞后于工业区建设
4.2.4 2009年以来,推进新一轮产城融合时期
4.3 上海产城融合的推进情况及面临的问题
4.3.1 上海产城融合的推进情况
4.3.2 上海产城融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4.4 典型案例分析
4.4.1 案例一:上海国际汽车城
4.4.2 案例二:上海临港产业区
4.5 产城融合的国际经验借鉴
4.5.1 伦敦的产城融合:米尔顿.凯恩斯的经验
4.5.2 日本的产城融合:“卧城”的教训
4.5.3 香港的产城融合:发挥交通联系的作用
4.5.4 台湾的产城融合:注重机能的复合化与高度化
4.5.5 产城融合的国际经验总结
4.6 促进上海产城融合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
4.6.1 创新规划理念,由单纯“产业区”规划转向“产业新城”规划
4.6.2 营造高品质的居住生活环境,凝聚开发区人气
4.6.3 创新机制和政策,加快公建配套设施建设
4.6.4 完善管理体制,以管理整合推动产城融合
4.7 本章小结
5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
5.1 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
5.1.1 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征
5.1.2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中、产业集聚、产业链、价值链的区别
5.1.3 产业集群的主要类型
5.1.4 发展产业集群的意义
5.2 产业集群发展与土地利用管理
5.2.1 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参与
5.2.2 土地利用政策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机制
5.3 上海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及面临的问题
5.3.1 上海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
5.3.2 上海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4 案例分析:张江高科园区创新集群的建设
5.4.1 张江高科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
5.4.2 张江高科园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做法
5.4.3 张江高科园区产业集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5.5 促进上海产业集群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
5.5.1 创新土地分类标准,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5.5.2 科学编制开发区控详规划,增强规划弹性
5.5.3 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实行产业链招商
5.5.4 创新土地管理机制和模式,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保障
5.6 本章小结
6 促进工业区联动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
6.1 联动发展的相关理论
6.1.1 联动发展的概念
6.1.2 联动发展的好处
6.1.3 联动发展的理论基础
6.2 目前上海联动发展的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6.2.1 上海开发区联动发展的现状
6.2.2 上海开发区联动发展的趋势
6.2.3 目前开发区在联动发展中面临的难点
6.3 上海开发区联动发展的案例分析
6.3.1 案例一:漕河泾开发区松江园区(跨区县的联动发展)
6.3.2 案例二:外高桥启东园区(跨省市的联动发展)
6.3.3 案例三:浦东新区范围内开发区联动发展(调整行政区划后的联动发展
6.4 江苏和广东开发区联动发展的经验做法
6.4.1 江苏模式:江阴、靖江的跨江联动发展
6.4.2 广东模式:以“双转移”实现联动发展
6.5 促进上海工业园区联动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
6.5.1 加强统筹规划,构建错位发展、相互支撑的联动发展格局
6.5.2 建立利益调节机制,引导输出方企业向承接方转移
6.5.3 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激发输出方积极性,支持承接方建设
6.5.4 完善运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发展合力
6.6 本章小结
7 促进工业区二次开发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
7.1 工业区二次开发的相关理论
7.1.1 二次开发的概念
7.1.2 实施土地二次开发的意义
7.1.3 土地二次开发的理论基础
7.2 上海工业区二次开发推进情况及存在问题
7.2.1 上海工业区二次开发的推进情况
7.2.2 上海工业区二次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7.3 典型案例分析13l
7.3.1 案例一:漕河泾开发区的二次开发
7.3.2 案例二:闵行开发区的二次开发
7.3.3 案例三:康桥工业区的土地二次开发
7.3.4 案例四:市北工业园区的转型发展与土地二次开发
7.3.5 案例五:吴淞工业区的二次开发和转型发展
7.4 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工业区二次开发的经验借鉴
7.4.1 德国:鲁尔区的区域整治
7.4.2 英国:棕地再利用
7.4.3 新加坡:“商务地带”计划
7.4.4 台湾:工业区再生利用
7.4.5 香港:工业大厦活化
7.5 促进上海工业区二次开发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
7.5.1 以产业转型、用地集约、环境优化为导向,科学编制二次开发规划
7.5.2 创新土地制度与政策,激发企业二次开发的积极性
7.5.3 建立控增逼存机制,促使地方政府加快推进二次开发
7.5.4 健全工业用地用途管制制度,规范二次开发行为
7.6 本章小结
8 结语
8.1 主要结论
8.1.1 关于促进工业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土地利用调控机理
8.1.2 关于上海土地利用调控的思路和目标
8.1.3 关于促进产城融合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
8.1.4 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
8.1.5 关于促进工业区联动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
8.1.6 关于促进工业区二次开发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
8.2 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8.2.1 土地利用调控的政策体系还需要深化完善
8.2.2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如何加强土地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的搭配应用,也需要加强研究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后记
工业园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靠前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卢为民所著的《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中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在分析靠前外大量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建构了土地利用调控的理论框架和政策创新体系;以上海为例,结合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土地利用调控路径:融合发展、集群发展、联动发展和集约发展。并分别研究提出相应的创新政策:从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角度,提出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的土地利用创新政策;从工业园区内部空间结构优化的角度,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土地利用创新政策;从解决新增建设用地不足的角度,提出促进工业园区联动发展的土地利用创新政策;从盘活存量用地的角度,提出促进工业园区二次开发的土地利用创新政策。
《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中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可供工业园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城市管理、城市研究等人员阅读,也可供房地产及相关高校专业师生等人员学习。
卢为民所著的《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中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是在《土地政策与宏观调控》基础上的深化研究。重点探讨了产业转型升级中土地利用调控问题。之所以选择这个命题,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沿海发达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从多渠道多角度入手寻找解决路径;二是土地资源短缺和粗放利用是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三是有关这方面的靠前外研究成果很少,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卢为民所著的《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中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是在《土地政策与宏观调控》基础上的深化研究。重点探讨了产业转型升级中土地利用调控问题。之所以选择这个命题,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沿海发达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从多渠道多角度入手寻找解决路径;二是土地资源短缺和粗放利用是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三是有关这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很少,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