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中国环境法制建设发展报告:2011年卷 徐祥民主编 人民出版社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徐祥民主编著 | 徐祥民主编编 | 徐祥民主编译 | 徐祥民主编绘
    • 出版社: 延边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徐祥民主编著| 徐祥民主编编| 徐祥民主编译| 徐祥民主编绘
    • 出版社:延边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12-01
    • 版次:1
    • 印刷时间:2013-12-01
    • 字数:360000
    • 页数:340
    • 开本:小16开
    • ISBN:9787010128542
    • 版权提供:延边人民出版社
    • 作者:徐祥民主编
    • 著:徐祥民主编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50.00
    • ISBN:9787010128542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开本:小16开
    • 印刷时间:2013-12-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1-12-01
    • 页数:340
    • 外部编号:817770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上篇
    第一章 湿地保护法制建设
    第一节 湿地保护法制建设历程
    一、加入《湿地公约》前我国法制建设中有关湿地保护的规定
    二、加入《湿地公约》后我国的湿地保护法制建设
    第二节 湿地保护法制建设的成就
    一、湿地保护立法方面的成就
    二、湿地保护制度建设的成就
    第三节 我国湿地保护法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思路
    一、我国湿地保护法制存在的问题
    二、完善我国湿地保护法制的思路
    第二章 水土保持法制建设
    第一节 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任务与进展
    一、水土保持工作任务艰巨
    二、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稳步发展
    第二节 我国水土保持立法历程
    一、奠基期(1949—1982):以《水土保持暂行纲要》和《水土保持工作条例》为代表的水土保持法
    二、发展期(1983一1991):《水土保持法》(1991)的制定
    三、完善期(1992—2010):《水土保持法》(1991)的修订
    第三节 我国水土保持法制建设的成就及经验
    一、立法成就
    二、制度建设成就
    三、成功经验
    第四节 我国水土保持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土保持立法中义务意识不强
    二、相关具体规定已不适应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
    第五节 我国水土保持法制建设展望
    一、转变理念:水土保持法制建设的前提
    二、构建体系:水土保持法制建设的重点
    三、提高地方立法的实效:水土保持法制建设的基石
    四、培养政府决策者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水土保持法制建设的永恒主题
    五、国际合作:水土保持法制建设的新课题
    第三章 环境标准制度建设
    第一节 环境标准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
    一、环境标准是立法机关制定环境法律规范的依据
    二、环境标准是行政机关管理环境事务的依据
    三、环境标准是司法机关定案的依据
    四、环境标准是守法者自觉遵守环境法律、法规的依据
    五、环境标准是防止发达国家污染转嫁的有效屏障
    第二节 环境标准与环境标准法的历史发展
    一、环境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二、环境标准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
    第三节 环境标准建设的成就
    一、建立了科学的环境标准分类体系
    二、确立了门类齐全的国家环境标准
    三、地方环境标准建设成绩斐然
    第四节 我国环境标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一、我国环境标准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环境标准制度的完善
    中篇
    第四章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第一节 《管道保护法》的出台背景
    第二节 《管道保护法》的主要内容
    一、分级管理体制
    二、管道保护责任主体
    三、管道发展规划与管道建设规划
    四、运行中管道的保护
    五、管道与其他建设工程相遇的关系
    第三节 《管道保护法》的主要特点
    一、注重规划先行
    二、以环境保护贯穿管道保护之始终
    第五章 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
    第一节 《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的出台背景
    第二节 《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一、列出了消耗臭氧层物质清单和具体淘汰时间表
    二、设计了配额管理及其相关制度
    三、明确了执法手段和法律责任
    四、对进出口消耗臭氧层物质予以控制并实行名录管理.
    第三节 《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的意义
    一、建立了完善的规则体系
    二、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第六章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
    第一节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的出台背景
    第二节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
    二、发掘管理方面的规定
    三、收藏管理方面的规定
    四、古生物化石进出境管理方面的规定
    第三节 制定《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的意义
    第七章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第一节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出台背景
    第二节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主要内容
    一、灾害救助管理体制
    二、灾害救助机制
    三、灾害救助款物的监管制度
    第八章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第一节 制定《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出台的必要性
    一、应对气候异常,预防频繁发生的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二、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的各种防御措施
    三、总结气象灾害防御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规范气象灾害的防御机制
    四、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依法防御气象灾害
    第二节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基本内容
    一、气象灾害防御的对象
    二、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原则
    三、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四、气象灾害防御主要制度
    五、气象灾害防御主要措施
    六、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程序和内容
    七、对特定区域的气象灾害的预防
    下篇
    第九章 重大环保事件和典型环境诉讼案件
    第一节 2010年年内重大环保事件
    一、紫金矿业污染事件
    二、大连输油管泄漏事件
    三、血铅超标事件:以湖南郴州为例
    四、湖南涟源乡镇引进污染企业,致使水源污染、村民患病
    五、中石油兰郑长成品油管道渭南支线柴油泄漏事件
    第二节 典型环境诉讼案件
    一、晴隆非法采金案
    二、中华环保联合会、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诉定扒造纸厂水污染案
    三、四川成都水污染案
    四、昆明市环保局诉“昆明三农公司”与“昆明羊甫公司”环境侵害纠纷案
    第十章 台湾环境教育法
    一、《环境教育法》的出台背景
    二、《环境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三、《环境教育法》的主要特点
    第十一章 2010年中国开展环保国际合作及参与国际环境法律事务情况
    第一节 中国开展环保国际合作及参与国际环境法律事务概况
    一、中国开展环保国际合作概况
    二、中国参与国际环境法制进程及履约概况
    第二节 中国与《名古屋议定书》
    一、《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缘起和基本情况
    二、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大发展——《名古屋议定书》
    附录一:2010年环保信息
    附录二:2010年环境立法信息汇总
    附录三:2010年中国开展的环保国际合作事务表
    附录四:我国现行环境标准
    后记

    本卷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蓝皮书)培育项目“中国环境法制发展报告”的第二份“报告”,是在总结份“报告”的编写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环境法制发展报告”项目的尝试性研究成果。项目课题组对2010年中国环境法制建设实践进行研究,提出需要关注的专题,并与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司、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政策法规处、青岛市环境保护局政策法规处等部门的专家、学者探讨后确定本卷对湿地保护法制建设、水土保持法制建设和环境标准制度建设进行的专题研究。

    《中国环境法制建设发展报告(2011年卷)》由徐祥民主编,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土保持工作的成就和经验等做了系统的总结。执笔人毛仲荣充分肯定了包括全国性立法和地方立法在内的立法成就,高度评价了包括水土保持规划制度、水土流失监测和公告制度、服务于水土保持的“三同时”制度等在内的制度建设成就。这些立法和制度以及水土保持工作的其他经验对“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条)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