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性区域研究 侯永志,张永生,刘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侯永志,张永生,刘培林著 | 侯永志,张永生,刘培林编 | 侯永志,张永生,刘培林译 | 侯永志,张永生,刘培林绘
    •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侯永志,张永生,刘培林著| 侯永志,张永生,刘培林编| 侯永志,张永生,刘培林译| 侯永志,张永生,刘培林绘
    •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4-01
    • 版次:1版1次
    • 印刷时间:2015-08-01
    • 字数:200.0
    • 页数:253
    • 开本:小16开
    • ISBN:9787517703631
    • 版权提供:中国发展出版社
    • 作者:侯永志,张永生,刘培林
    • 著:侯永志,张永生,刘培林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45.00
    • ISBN:9787517703631
    •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 开本:小16开
    • 印刷时间:2015-08-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4-04-01
    • 页数:253
    • 外部编号:8563103
    • 版次:1版1次
    • 成品尺寸:暂无

    目录
    内容摘要/
    总报告
    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性区域研究/
    一、引言/
    二、区域经济新格局呼唤新战略性区域的出现/
    三、培育新的战略性区域的重要意义/
    四、新战略性区域的分析框架与识别指标体系/
    五、我国原有战略性区域的典型化事实/
    六、我国潜在战略性区域的识别/
    七、促进我国未来战略性区域发展的政策思路/
    专题一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态势分析/
    一、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
    二、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态势的展望/
    三、主要结论/
    专题二
    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发展的总体情况/
    二、我国区域经济格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影响今后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演进的主要因素分析/
    专题三
    寻找中国经济新的战略性区域/
    一、战略性区域的分析框架:结构转换与要素集聚/
    二、我国原有战略性区域的典型化事实/
    三、我国潜在战略性区域的识别/
    四、潜在战略性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分析/
    专题四
    新形势下政府在形成战略性区域中的地位、范围、作用和措施/
    一、引言/
    二、新形势下政府在新战略性区域中作用的发挥必须摆脱
    我国已有区域政策的传统模式/
    三、新形势下政府在新战略性区域中的作用怎样可为/
    专题五
    培养、发展和壮大增长极的国际经验/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
    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
    三、培养增长极的国际经验/
    四、对我国的启示/
    专题六
    我国东部地区增长战略性区域研究/
    一、经济增长仍应以东部地区作为战略重心/
    二、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引领东部地区增长/
    三、以新型城镇化撬动东部地区新增长极的战略手段/
    专题七
    中部地区新的战略性区域识别研究/
    一、中部潜在战略性区域的筛选指标与标准/
    二、中部地区近年来发展基本特征/
    三、中部地区潜在战略性区域识别/
    四、加快中部新战略性区域发展的建议/
    专题八
    加快在东北地区培育新增长极的对策措施/
    一、深入认识东北地区在我国区域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二、东北地区发展总体状况及面临的突出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专题九
    西北地区新增长极培育思路、战略重点与政策举措/
    一、西北地区新“增长极”发展现状/
    二、西北地区新“增长极”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西北地区新“增长极”培育思路/
    四、西北地区新“增长极”培育战略重点/
    五、西北地区新“增长极”发展的政策举措/
    专题十
    西南地区区域增长极研究/
    一、西南地区战略性区域的发展概况/
    二、西南地区战略增长区域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制约西南地区战略性区域发展的原因分析 /
    四、西南地区增长极发展的战略思路/

    侯永志,1984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8月至1987年8月在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工作;1987年9月至1990年4月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读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0年4月至今,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期间曾于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进修。

    本书在概括了原有战略性区域出现的典型化事实的基础上,构建了工业化程度、城镇化进程、劳动力增长、资金聚集、物流汇聚、土地增值六个指标,对我国285个地级市进行筛选,识别出了有潜力成为新战略性区域的竞争者,并划分出东部、中部、东北、西南、西北五大区域,由于各区域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和条件有显著的差异,新战略性区域的形成路径也将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有关的区域政策,为其发展提供更有利、更高效的体制环境,以实现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模式的目的。

    在经历关键转型的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调整,为继续保持高速的发展速度,亟需依据市场规律识别出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性区域,并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加快培育新的战略性区域。本书构建了两组六个指标,作为评价原有战略性区域、寻找潜在战略性区域的分析框架,在概括原有战略性区域出现的典型化事实的基础上,按照工业化程度、城镇化水平、劳动力增长等指标对我国城市进行筛选,识别出了有潜力成为新战略性区域的竞争者。本书可为制定新常态下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