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温疫论 (明)吴有性著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978755377815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明)吴有性著著 | (明)吴有性著编 | (明)吴有性著译 | (明)吴有性著绘
    •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0-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明)吴有性著著| (明)吴有性著编| (明)吴有性著译| (明)吴有性著绘
    •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0-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02-01
    • 字数:305千字
    • 页数:270
    • 开本:小16开
    • ISBN:9787553778150
    • 版权提供: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明)吴有性著
    • 著:(明)吴有性著
    • 装帧:平装-胶订
    • 印次:1
    • 定价:65.00
    • ISBN:9787553778150
    •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开本:小16开
    • 印刷时间:2017-02-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6-10-01
    • 页数:270
    • 外部编号:8883151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
    上卷
    01原病
    02温疫初起
    03传变不常
    04急证急攻
    05表里分传
    06热邪散漫
    07内壅不汗
    08下后脉浮
    09下后脉复沉
    10邪气复聚
    11下后身反热
    12下后脉反数
    13因证数攻
    14病愈结存
    15下格
    16注意逐邪勿拘结粪
    17蓄血
    18发黄
    19邪在胸膈
    20辨明伤寒时疫
    21发斑战汗合论
    22战汗
    23自汗
    24盗汗
    25狂汗
    26发斑
    27数下亡阴
    28解后宜养阴忌投参术
    29用参宜忌有前利后害之不同
    30下后间服缓剂
    31下后反痞
    32下后反呕
    33夺液无汗
    34补泻兼施
    35药烦
    36停药
    37虚烦似狂
    38神虚谵语
    39夺气不语
    40老少异治论
    41妄投破气药论
    42妄投补剂论
    43妄投寒凉药论
    44大便
    45小便
    46前后虚实
    47脉厥
    48脉证不应
    49体厥
    50乘除
    下卷
    01杂气论
    02论气盛衰
    03论气所伤不同
    04蛔厥
    05呃逆
    06似表非表似里非里
    07论食
    08论饮
    09损复
    10标本
    11行邪伏邪之别
    12应下诸证
    13应补诸证
    14论阴证世间罕有
    15论阳证似阴
    16舍病治弊
    17舍病治药
    18论轻疫误治每成痼疾
    19肢体浮肿
    20服寒剂反热
    21知一
    22四损不可正治
    23劳复、食复、自复
    24感冒兼疫
    25疟疫兼证
    26温疟
    27疫痢兼证
    28妇人时疫
    29妊娠时疫
    30小儿时疫
    31主客交
    32调理法
    33统论疫有九传治法
    34正名
    35《伤寒例》正误
    36诸家温疫正误

    吴有性,字又可,是明末姑苏(今江苏吴县)人。吴有性所处的时代,正是传染病大流行的时候。明末公元1641年,正当吴有性59岁的时候,当时传染病遍及山东、浙江、河南、河北等地。这时许多医生找不到新的治疗办法,以致治疗效果很差。吴有性亲眼目睹当时一些传染病流行地区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者的惨景,刻苦钻研医学道理,不顾自己安危,深入到传染病流行区,进行医疗实践,通过对当时流行的传染病的详细研究,结合他自己丰富的治疗经验,并进行分析、总结,终于在祟祯15年(公元1642年)写成了《温疫论》。 郭丽娜:长期从事编辑工作,在古代文学和历史方面有着深入的阅读和研究,基础知识扎实,曾精研《战国策》《资治通鉴》《水经注》《茶经》《酒经》《洗冤录》《考工记》《红楼梦》《梦溪笔谈》《闲情偶寄》等古代历史、科技与文化类经典。曾在靠前期刊发表数十篇中文论文。


    《温疫论》是我国*部系统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医学巨著,不仅开创了瘟疫病辨证治疗的新领域,而且还充分继承了此前的伤寒学术成就,为此后的瘟病学说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书中关于瘟疫病病因的认识,是*接近现代微生物致病的学说,也是当时世界上*的理论。

    作者吴又可开创的达原饮,是为瘟疫秽浊毒邪伏于膜原而设的,可用于或疟疾邪伏膜原,憎寒壮热,日一至三发者。其使用达原饮力图直捣膜原、驱邪外出的治疗思想,一直影响后人对外感热病的认识,至今仍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本书译者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根据书中内容,结合注释,汇集大量药草图片,方便了今天的医学研究者对外感热病的研究,是中医药研究者、学习者和中医爱好者的重要读物。


    中华医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全人类的健康,功不可没。《温疫论》是中华医学宝库中*耀眼的明珠之一。从古至今,它在人类和治疗流行性疾病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为人类抗疟作出巨大贡献而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其实,这是世界科学对中医的肯定,也是对《温疫论》的肯定,因为在这本古籍中,将青蒿(茵陈)作为有效治疗瘟疫的一种草药,屠呦呦只是撷取了《温疫论》一点点神韵而已,不难想象,这本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瘟病产生的原因、症状、治疗及调养方法的古籍中,还会有多少秘密。
       《温疫论》蕴藏的秘密让医学研究者去挖掘,对大众来说,能从中找到有效地和治愈传染疾病的办法就够了!今天,我们将其编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让不懂医学的你也能读懂这本传世经典。 

    中华医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全人类的健康,功不可没。由吴有性著的《温疫论/古法今观》是中华医学宝库中最耀眼的明珠之一。从古至今,它在人类预防和治疗流行性疾病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为人类抗疟作出巨大贡献而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其实,这是世界科学对中医的肯定,也是对《温疫论》的肯定,因为在这本古籍中,将青蒿(茵陈)作为有效治疗瘟疫的一种草药,屠呦呦只是撷取了《温疫论》一点点神韵而已,不难想象,这本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瘟病产生的原因、症状、治疗及调养方法的古籍中,还会有多少秘密。 《温疫论》蕴藏的秘密让医学研究者去挖掘,对大众来说,能从中找到有效地预防和治愈传染疾病的办法就够了!今天,我们将其编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让不懂医学的你也能读懂这本传世经典。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