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绿洲防风固沙体系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固阻结合流沙治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贾志清[等]著著 | 贾志清[等]著编 | 贾志清[等]著译 | 贾志清[等]著绘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贾志清[等]著著| 贾志清[等]著编| 贾志清[等]著译| 贾志清[等]著绘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01-01
    • 字数:255
    • 页数:190
    • 开本:小16开
    • ISBN:9787030513823
    • 版权提供:科学出版社
    • 作者:贾志清[等]著
    • 著:贾志清[等]著
    • 装帧:平装-胶订
    • 印次:1
    • 定价:88.00
    • ISBN:9787030513823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开本:小16开
    • 印刷时间:2017-01-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6-11-01
    • 页数:190
    • 外部编号:891234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国内外研究现状1
    一、荒漠化土地治理及活化沙丘固定研究1
    二、盐碱地造林及微咸水高效利用研究3
    三、抗逆性植物材料筛选及运用技术研究4
    四、绿洲防护林景观格局及防护效应研究5
    五、防护林构建理论与模式研究7
    六、防护林体系生态安全评价及信息管理研究8
    第二节背景和意义10
    一、研究背景10
    二、科学意义11
    第三节研究区概况12
    一、地理位置12
    二、地质地貌13
    三、气象特征13
    四、水文特征16
    五、植被、土壤特征18
    六、区域环境形成和变化背景19
    参考文献20
    第二章优良沙生植物材料筛选22
    引言22
    第一节主要固沙树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22
    一、水分生理特征22
    二、光合生理特性24
    三、稳定碳同位素31
    四、叶绿素含量33
    五、抗旱能力综合评价33
    第二节主要固沙植物对盐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34
    一、盆栽控制条件下不同幼树对盐胁迫的响应35
    二、水培控制条件下几种柽柳插穗的耐盐性比较46
    三、滴灌控制条件下几种杨树幼苗的耐盐性比较47
    四、天然混合群落中两种植物耐盐性比较56
    小结59
    参考文献61
    第三章植被优化配置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62
    引言62
    第一节微咸水灌溉土壤水盐运移规律62
    一、微咸水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63
    二、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67
    第二节主要造林树种对微咸水灌溉的光合生理响应69
    一、净光合速率(Pn)—有效光辐射(PAR)响应特征69
    二、蒸腾速率(Tr)—有效光辐射(PAR)响应特征72
    三、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对有效光辐射(PAR)的响应特征74
    四、水分利用效率(WUE)—有效光辐射(PAR)响应特征75
    第三节主要造林树种的微咸水灌溉制度76
    一、不同咸水灌溉量下试验植物主要形态指标月变化规律76
    二、不同咸水灌溉量下试验植物主要形态指标年变化规律79
    第四节主要造林树种的节水灌溉制度82
    一、土壤水分条件对主要造林树种光合作用的影响82
    二、主要造林树种适宜土壤水分条件85
    小结86
    参考文献87
    第四章流沙固定综合治理技术88
    引言88
    第一节生物治沙技术88
    一、牧草对盐渍土的适应性和改良效果88
    二、灌木在沙丘治理中的生长适应性特征91
    三、典型治沙树种的综合种植技术92
    第二节生物新材料运用技术100
    一、保水剂对主要生态树种造林效果的影响100
    二、保水剂对不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102
    第三节工程治沙技术105
    一、不同类型固沙方格的固沙效果比较研究105
    二、点阵式带状芦苇沙障研制105
    三、工程措施对土壤特性的影响105
    第四节绿洲边缘天然植被恢复技术108
    一、绿洲边缘及荒漠过渡带植被群落结构、分布特征108
    二、绿洲边缘及荒漠过渡带天然植被分布与地下水的关系110
    三、荒漠过渡带潜在植被发育特征111
    四、绿洲边缘表土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关系分析112
    小结113
    参考文献114
    第五章绿洲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动态115
    引言115
    第一节和田绿洲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变化趋势115
    一、和田绿洲1990~2009年景观格局变化特征115
    二、和田绿洲1998~2009年景观格局变化特征116
    第二节墨玉绿洲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变化趋势117
    一、墨玉绿洲遥感影像分类117
    二、墨玉绿洲景观指数特征117
    第三节人工防护林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趋势118
    一、1990~2000年景观格局变化特征119
    二、2010~2011年景观格局变化特征122
    小结124
    参考文献125
    第六章绿洲多层次整体防护林结构与功能研究126
    引言126
    第一节多层次防护林空间结构研究126
    一、防护林不同树种的立体配置模式126
    二、不同配置模式防护林林分结构特征分析128
    三、不同配置模式树种存活情况分析129
    四、不同配置树种生长特性分析130
    五、不同配置模式防护林土壤特性差异比较132
    六、主要结论138
    第二节多层次防护林水土要素时空变化特征138
    一、水分要素时空变化特征139
    二、土壤理化性质时空变化特征139
    三、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141
    四、土壤盐分时空分布特征142
    五、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特征143
    六、土壤碳储量时空分布特征143
    七、主要结论144
    第三节多层次防护林的生态效应评价145
    一、防风固沙效应145
    二、水热效应146
    三、土壤效应147
    四、生物多样性效应149
    五、碳储效应149
    六、社会经济效益150
    七、能值分析150
    八、生态功能服务价值152
    九、主要结论156
    参考文献157
    第七章绿洲防护林体系生态安全评价与信息管理158
    引言158
    第一节防护林体系生态安全评价原则和方法158
    一、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58
    二、防护林体系生态安全评价方法162
    三、防护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的特征与分析164
    四、统计结果处理与评价标准制定171
    五、评价结果分析172
    第二节防护林生态安全信息管理系统174
    一、生态安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174
    二、系统开发语言工具与数据库175
    三、程序界面设计176
    四、系统界面模块与功能实现176
    小结180
    参考文献180
    附录182

    评论

    本书以青海共和盆地人工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野外实地观测与遥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回顾靠前外有关生态服务功能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共和盆地典型人工林的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包括改善小气候、防风固沙、土壤改良、营养物质循环、固碳释氧、水源涵养等指标的生态服务功能综合评价体系,抢先发售对高寒沙地人工防护林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系统评价。研究成果可为高寒沙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导语_点评_词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