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走向创新型国家:徐冠华论自主创新战略 徐冠华著 科学出版社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徐冠华著著 | 徐冠华著编 | 徐冠华著译 | 徐冠华著绘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徐冠华著著| 徐冠华著编| 徐冠华著译| 徐冠华著绘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2-01
    • 版次:3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4-10-01
    • 字数:1120
    • 页数:851
    • 开本:16开
    • ISBN:9787030410627
    • 版权提供:科学出版社
    • 作者:徐冠华著
    • 著:徐冠华著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298.00
    • ISBN:9787030410627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4-10-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3-02-01
    • 页数:851
    • 外部编号:8329569
    • 版次:31
    • 成品尺寸:暂无

    序言
    导读
    第一篇  自主创新和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1998年4月)
      高技术产业与我国可持续发展(1998年8月10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1998年10月)
      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问题(1999年7月)
      科技全球化:中国的挑战、机遇及对策(2000年4月14日)
      西部地区同样具有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2000年5月22日)
      大力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2001年2月18日)
      把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提到战略高度(2001年2月19日)
      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原始性创新(2001年3月20日)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2001年6月26日)
      “十五”科技工作的若干重大问题(2001年8月30日)
      原始性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基础(2001年10月7日)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与现代化(2001年10月18日)
      社会发展科技工作要有新思路(2001年12月21日)
      切实抓好科技法制建设(2001年12月26日)
      实施人才、专利和标准三大战略(2002年1月7日)
      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提升国家竞争能力(2002年7月30日)
      “十五”期间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思路的调整(2002年8月30日)
      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建设(2002年12月8日)
      科技创新与创新文化(2003年4月17日)
      依靠科技抗击非典(2003年5月12日)
      学习“以人为本”思想(2003年7月11日)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2003年12月4日)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观(2004年3月24日)
      把自主创新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2005年3月2日)
      关于“十一五”科技发展思路的思考(2005年3月17日)
      推进香港与内地更加紧密合作(2005年10月5日)
      关于自主创新的几个重大问题(2006年3月23日)
      发展软科学是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2006年7月29日)
      我国科技发展正处在重要的跃升期(2007年1月29日)
      21世纪的三个重要特征(2008年5月18日)
      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2010年6月12日)
      人类有着共同的家园必须做出共同的努力(2012年4月13日)
      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科技经济结合体制,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
      (2012年5月20日)
    第二篇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中长期科技规划和规划战略研究的基本情况(2003年6月23日)
      鼓励争鸣,凝聚共识,做好规划战略研究(2003年6月25日)
      规划战略专题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003年8月16日)
      再谈规划战略专题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003年9月1日)
      在重大专项论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3年11月26日)
      关于规划战略集中研究的几点要求(2003年12月9日)
      在规划战略第一次集中研究总结会上的讲话(2003年12月31日)
      在规划战略第二次集中研究动员会上的讲话(2004年4月5日)
      在规划战略第三次集中研究总结会上的讲话(2004年7月24日)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解读(2004年11月29日)
      规划配套政策的基本思路、内容与主要政策解读(2005年12月16日)
    第三篇  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考(1997年5月30日)
      改革地方科技体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1997年9月)
      关于部门科技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1998年1月19日)
      关于科研院所向企业化转制的几个问题(1999年5月26日)
      对向企业化转制科研机构的几点要求(2000年10月30日)
      深化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2001年8月30日)
      促进我国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2002年12月2日)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任务和方向(2002年12月20日)
      关于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问题(2003年1月6日)
      关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思考(2003年2月8日)
      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中心,加强地方科技工作(2003年4月15日)
      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2004:年2月10日)
      推进县市科技工作,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到基层(2004年10月28日)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几个重大问题(2006年9月30日)
    第四篇  产业创新环境建设与国家高新区发展
      开创生产力促进工作的新局面(1995年9月27日)
      加速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1996年1月9日)
      技术创新是国家高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1996年5月23日)
      三种创新并举,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1996年9月9日)
      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与发展(1996年12月27日)
      从国家高新区建设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道路(1997年6月10日)
      建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997年7月28日)
      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必须转变观念(1997年12月24日)
      知识产权保护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1998年3月18日)
      面向21世纪的民营科技企业(1998年11月18日)
      地方科委要加强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领导(1999年)
      关于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几个问题(1999年4月8日)
      完善环境,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1999年5月21日)
      开创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新局面(1999年7月8日)
      创业服务中心要提高孵化质量,实现多元化发展(1999年12月22日)
      科技全球化、加入wTO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
      (2000年7月5日)
      对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意见(2001年3月)
      关于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有关问题(2001年9月16日)
      民营科技企业要做创新的实践者(2001年9月18日)
      继往开来,开创生产力促进事业新局面(2001年11月20日)
      高举“火炬”旗帜,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2003年9月19日)
      大学科技园建设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2003年10月23日)
      科技金融结合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2005年8月27日)
      开创技术市场工作的新局面(2005年11月22日)
      认真解决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保障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
      (2006年4月7日)
      加快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几个重要问题(2006年6月2日)
    第五篇  科技管理改革与人才队伍建设
      印度科技发展对我们的启示——由印度核试验所想到的(1998年5月)
      关于开拓和完善科学基金工作的几点意见(1999年1月28日)
      改革科技奖励制度(1999年5月26日)
      关于加强“九五”科技攻关计划管理的问题(1999年5月28日)
      在创新人才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1999年9月22日)
      人才的重要作用和我国人才资源的潜力(2000年3月9日)
      在“十五”“863’计划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1年7月4日)
      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2002年11月28日)
      努力开创我国科普事业发展新局面(2002年12月18日)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科技宏观管理(2003年9月14日)
      关于“863”计划管理问题(2004年8月23日)
      全面启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2004年11月12日)
      在科技部转变职能、调整机构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2月8日]
      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型人才培养(2006年12月18日)
    第六篇  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1996年2月15日)
      提高企业集团的技术创新能力(1996年4月14日)
      在技术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7年12月12日)
      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的几个问题(1999年6月9日)
      优化体制和政策环境,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2007年2月26日)
      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几点建议(2009年2月17日)
      中国传统产业升级步履艰难,问题在哪里?
      ——以制笔产业为例(2010年7月9日)
      深圳为全国自主创新发展做出表率(2010年10月21日)
      政府造不出来乔布斯(2012年3月7日)
      在《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咨询会上的发言(2013年9月17日)
    第七篇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
      关于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1996年9月2日)
      发展空间信息技术,提高实用化和产业化水平(1997年2月21日)
      统一认识,推动我国软件产业迅速发展(1997年10月27日)
      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产业(1997年12月1日)
      全社会要高度关注“数字地球”(1999年1月)
      关于轨道交通的发展建议(1999年4月18日)
      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普及和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2000年11月5日)
      加强咨询能力建设,促进中国咨询业发展(2000年11月8日)
      探索符合国情的软件产业化道路(2002年9月10日)
      关于发展大型飞机问题(2003年7月11日)
      中国重视117ER计划(2003年11月10日)
      抓住机遇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2005年12月10日)
      在考察苏通大桥建设现场时的讲话(2006年8月31日)
      抓好制造业信息化,实现制造业转型(2006年9月12日)
      中国为什么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2006年12月6日)
      发展生物技术推动生物产业革命(2007年6月27日)
      海洋高技术发展现状、趋势与海洋产业的发展(2008年11月28日)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2009年5月11日)
      以小型电动汽车为突破口,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转型(20lO年6月23日)
      解放思想、立足改革,建立大型飞机产业(2011年7月17日)
      关于促进我国创新服务业发展的几个问题(2011年9月5日)
      在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的讲话(2011年12月2日)
    附录
      奏响自主创新主旋律
      ——访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2009年9月22日)

    徐冠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前部长。

    1941年12月出生,上海市人。资源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靠前宇航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荣誉博士、亚洲理工学院荣誉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服务荣誉博士。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1995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95年起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副部长,2001~2007年任科技部部长,2011年起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组长。

    评论

    《走向创新型国家(徐冠华论自主创新战略)》是科技部前部长徐冠华院士在科技部任职期间撰写的部分文章和讲话的选编。全书系统地反映了他在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中的思考、感悟和实践,涉及中国科技发展的靠前和靠前环境分析,自主创新战略形成的历史过程,深化科技体制、科技管理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脉络,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和解读,贯彻科技和经济结合方针的思考,以及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旨在留下真实的历史片断,给关注者、实践者和后来者一些思索和借鉴。

    本书适合从事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政策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及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高校及科研院所管理人员,国家高新区、创新服务机构的管理和工作人员,科技企业创业及管理人员,以及关注这些问题的科技人员、高校师生等阅读。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