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断裂的诗学:1998年的文学、思想与行动 曾念长著 生活·读书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曾念长著著 | 曾念长著编 | 曾念长著译 | 曾念长著绘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出版时间:2016-0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曾念长著著| 曾念长著编| 曾念长著译| 曾念长著绘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出版时间:2016-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03-01
    • 字数:333
    • 页数:436
    • 开本:大32开
    • ISBN:9787108057167
    • 版权提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作者:曾念长著
    • 著:曾念长著
    • 装帧:平装-胶订
    • 印次:1
    • 定价:55.00
    • ISBN:9787108057167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开本:大32开
    • 印刷时间:2017-03-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6-09-01
    • 页数:436
    • 外部编号:893194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代序
    引论相约1998:一起来听“狼故事”
    第一章食指归来:一个断裂原型的浮现
    第一节钩沉幸存者:让食指“浮出水面”
    第二节代言与独语:食指及其诗歌中的精神世界
    第三节意义再生产:有关“食指精神”的叙述
    第二章“断裂调查”:行动者的归来
    第一节复数的行动:“断裂调查”及其始末
    第二节谁在断裂:行动者及其身份问题
    第三节问卷与答卷:“空间断裂”及其可能
    第三章自我的断裂:朱文笔下的漫游者
    第一节垃圾与爱:漫游者及其自我的结构
    第二节自我教育:异质世界中的性、疾病和眼泪
    第三节自我启蒙:“意义排空”与“无聊叙事”
    第四章通往论战:“盘峰诗会”前夕
    第一节线索:于坚的“诗歌之舌”与“断裂经验”
    第二节选本:从“家谱重建”到“出版竞赛”
    第三节诗会:文学社交关系的恶化
    第四节回到于坚的线索:理解“盘峰论战”
    第五章日常生活的转义:于坚的《飞行》
    第一节隐喻:对一次飞行的命名
    第二节悖论:把倒置的真理继续倒置过来
    第三节反讽:面对新的庞然大物
    第六章代与反代:“70后”女作家登场
    第一节年龄的秘密:“70后”及其世代逻辑
    第二节欲望的秘密:年龄背后的美学渐变
    第三节两种时间逻辑:“70后”的断裂密码
    第七章众说王小波:不再沉默的大多数
    第一节命运的转折:王小波的“死而后生”
    第二节话语的狂欢:王小波的“穿越体写作”
    第三节可能与限度:王小波的自由观念考辨
    第八章思想的和声:自由主义之争
    第一节传统之争:对两种自由观念的阐释
    第二节主义之争:新左派与新自由主义
    第三节问题之争:“现代化的陷阱”及其出路
    第九章两种文学性:断裂的文化诗学
    第一节异质文本:文学、行动和思想的话语同构性
    第二节语言形式:自由主义之争的两种文学性
    第三节欲望形式:续论自由主义之争的两种文学性
    第十章文学的态度:政治化与去政治化
    第一节再政治化:新左派为何是“文学系”
    第二节继续去政治化的路径:学院化与市场化
    第三节影响:世纪之交的文学思潮与文学格局
    尾声个体的意义与断裂的诗学
    参考文献
    索引
    致谢

    曾念长,男,1978年出生于福建潼平。2002年本科毕业,工作多年,方知世界虽大,唯有一张书桌可容我,遂重返学院。2010年获福州大学法学(社会学)硕士学位,201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已出版《中国文学场》和《货币的尖叫》等著作。现供职于福建省文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清华教授评价说:“曾念长还是很有学术的激情和勇气,就是来处理一个他所理解的当代文学史的节点。”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院何言宏教授认为这本书的内容编排:“独特,新颖,富有震撼力。”



    “曾念长以小见大,并从别人不太留意的文学细节中论析出许多新的观点,这种以文学事实为基础的学术沉思,为我们辨识文学现场的诸多疑难提供了崭新的路径。1998年所发生的重要的文学新变,念长都作了详细的解读,尤其是他对不同文学事变背后的思想交锋所花的心力,是本书*有华彩的地方。经由念长的阐释,1998年这个时间节点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邱华栋认可这本专著:“曾念长的这本书我觉得好,这个写法挺不错的,这是有才华的人才敢这么干的事。从文学的社会学的角度切入,论述中国当代的文学生产机制,文学是怎么生产的、怎么传播的,我觉得这种研究方法的信息量巨大。我觉得曾念长这本书作做到了有趣、切片,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的,把微观放大了。”

    世纪之交,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三元体制”时代,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格局。本书通过行动(事件)、文学(文本)、思想(亚文本)三个不同层面的考察,借助循环反复的经验描述,深入探讨了生成这个新格局的内在动力因素,并借此勾勒出一个贯穿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精神主题:个体与社会的特殊约定与疏离。这个精神主题与中国知识分子的两种话语传统相联系,更与他们的政治实践密不可分。



       曾念长博士论文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张柠教授认为“我们此前一直在试图建立一个体系化的东西,包括文学的经典化等等,我们整个思维里面对90年代中期以后,是互联网兴起以后这样一种价值体系的碎片化,是没有准备的,《断裂的诗学》从诗学的角度讨论得还不够,但把问题呈现出来了,我觉得也不错,就是让我们今天学术界的人有能力面对碎片和面对破碎的东西,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不管文学研究还是文化研究,都必须要重视的东西。”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