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瑶山上的中国:花瑶民族的生存境遇考察 黄勇军著 中国社会科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黄勇军著著 | 黄勇军著编 | 黄勇军著译 | 黄勇军著绘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0-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黄勇军著著| 黄勇军著编| 黄勇军著译| 黄勇军著绘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0-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4-07-01
    • 字数:266000.0
    • 页数:264
    • 开本:小16开
    • ISBN:9787516117453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黄勇军著
    • 著:黄勇军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46.00
    • ISBN:9787516117453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开本:小16开
    • 印刷时间:2014-07-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4-10-01
    • 页数:264
    • 外部编号:831096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导论

    一 缘起

    二 研究立场与治学态度

    三 历史与“创造”历史

    四 传统与“创造”传统

    五 遗忘与“再度”遗忘

    六 “我”的双重身份

    章 历史、地理与传说:大瑶山的生存状况考察

    一 化外之民:位处悬绝之地的大瑶山

    二 追寻先民的踪迹:梅山蛮的历史与白马山的传说

    三 日益狭小的生存空间:历代行政区划中的大瑶山

    四 祖坟之地:现代土地归属权争议中的大瑶山

    五 “麻坑”之地:土地归属权争议中的瑶汉关系

    第二章 迁徙者的境遇:称谓变迁中的族群心理考察

    一 迁徙者的称谓:花瑶族群心理的集中体现

    二 “花瑶”:迁徙者的族群归属及其困惑

    三 挑花裙:花瑶民族生存状况的一个镜像

    四 政府之热与民众之冷:旅游开发中花瑶服饰面临的新困境

    第三章 汉化、瑶化与山地化:文明冲突中的大瑶山

    一 汉化与谋反:清王朝满汉关系的启示

    二 “抵抗”与“归顺”:花瑶民族对待汉化问题的历史分界点

    三 族谱、辈分诗、神龛、巫术:汉化进程中的几个典型个案

    四 “瑶化”与“山地化”:大瑶山上的汉族人

    第四章 婚育与礼俗:花瑶民族的心理基点与文化主线

    一 种族繁衍:对抗自然的艰辛历程

    二 人口与族群:计划生育背景下的生存困境

    三 婚姻与生育:花瑶文化的主要载体

    四 变动秩序中的花瑶传统:“飙车党”与《关于规范瑶族风俗礼仪的有关问题座谈会议纪要》

    参考书目

    后记

    黄勇军,1979年生,湖南隆回人。法学博士,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访问学者。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儒学史、现代化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儒家政治思维传统及其现代转化》(2010),发表论文十余篇。

    黄勇军著的《瑶山上的中国--花瑶民族的生存境遇考察》对大瑶山很初的开垦者与所有者进行追溯,进而描述外界政治非常不错的渗透与控制;探析作为“他者”与“自我”的历史记述中,体现出来的不同形象:大瑶山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状况,从整体上造就了花瑶民族独特的生存境遇,进一步影响、塑造了花瑶民族的政治心理、族群认同、文化传统等。

    作为部系统研究大瑶山与花瑶民族生存境遇的著作,本书通过细致而深入的研究,描述了一个不一样的大瑶山与花瑶史,为中国的民族史、社会史、区域史、文化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典型个案。

    黄勇军著的《瑶山上的中国--花瑶民族的生存境遇考察》主要论述了在花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族群认同一直是维系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所在。但在现代化进程中,与更加强势的汉族文明的接触,使得他们也无可避免地遭遇汉化的过程。如何在自身的族群认同与汉化之间保持巧妙的平衡,从而既维护本民族的特征,又取得对本民族有益的政策支持,成为了这一民族的目标和努力的结点所在。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