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产融结合监管问题及制度创新研究 胡恒松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胡恒松著著 | 胡恒松著编 | 胡恒松著译 | 胡恒松著绘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胡恒松著著| 胡恒松著编| 胡恒松著译| 胡恒松著绘
    •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01-01
    • 字数:233千字
    • 页数:256
    • 开本:小16开
    • ISBN:9787513641142
    • 版权提供:中国经济出版社
    • 作者:胡恒松著
    • 著:胡恒松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58.00
    • ISBN:9787513641142
    •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 开本:小16开
    • 印刷时间:2016-01-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5-11-01
    • 页数:256
    • 外部编号:868463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选题意义及问题提出1

    一、选题意义1

    二、问题提出4

    第二节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5

    一、产融结合概念研究5

    二、产融结合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7

    三、产融结合的成因分析8

    四、产融结合的模式与形式分析9

    五、产融结合的效应评估10

    六、产融结合监管对策研究12

    第三节研究的主要内容15

    第四节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方法18

    一、研究思路18

    二、研究方法19

    第五节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目标21

    一、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21

    二、本书的写作目标与现实意义21

    第二章产融结合概述及中国现状

    第一节产融结合概述23

    一、产融结合的“产”与“融”23

    二、产融结合的本质26

    三、产融结合的必要性与理论基础30

    第二节中国产融结合的产生与发展34

    一、初始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35

    二、整顿恢复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到2010年)36

    三、迅速发展阶段(2010年后)39

    第三节产融结合一般模式与中国特色43

    一、以产融结合的主导力量为划分标准的模式44

    二、以产融结合的具体渠道为划分标准的模式47

    三、以产融结合的融合方向为划分标准的模式47

    四、中国产融结合模式的特点48

    第四节中国多样化的产融结合方式53

    一、“由融到产”的产融结合方式53

    二、“由产到融”的产融结合方式67

    三、以央企为代表的大企业产融结合规模剧增76

    四、民营资本产融结合规模将进一步增加86

    五、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94

    第三章中国产融结合监管现状分析

    第一节产融结合监管概述99

    一、产融结合监管的概念100

    二、产融结合风险案例分析100

    三、产融结合监管的必要性115

    四、产融结合多种监管方式118

    第二节产融结合监管的理论依据120

    一、公共利益理论120

    二、利益集团理论124

    三、监管政治理论126

    四、监管成本理论126

    第三节产融结合监管的历史演进127

    一、20世纪30年代前的产融结合监管127

    二、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产融结合监管129

    三、20世纪70年代后的产融结合监管129

    第四节当前中国产融结合监管制度框架130

    一、监管制度建设尚不成体系130

    二、监管制度框架应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以招商局为例131

    第四章中国产融结合监管主体和对象分析

    第一节中国产融结合的多元监管主体135

    一、广义产融结合监管主体范畴界定135

    二、行政监管是产融结合监管的核心主体136

    三、产融结合多元行政监管主体及各自职责137

    第二节产融结合监管对象分析139

    一、产融结合监管对象以央企为主140

    二、产融结合监管对象的状态划分141

    三、产融结合监管对象的时间划分142

    第五章中国产融结合监管内容分析

    第一节管理层任职资格和能力监管146

    一、管理层任职资格及能力的衡量146

    二、管理层应对投资组合风险的能力要求147

    第二节资本充足性及资本流动性监管149

    一、资本充足性的关键性指标149

    二、流动性的关键性指标151

    三、财务杠杆风险151

    第三节内部交易与利益冲突风险的监管153

    一、内部交易风险的监管153

    二、利益冲突风险154

    第四节垄断性并购及影响社会公平的行为监管156

    一、垄断行为的风险156

    二、“挤占民营资本”的风险157

    三、整合风险158

    第五节风险应急机制及退出机制监管160

    一、风险应急的关注重点分析160

    二、道德风险与“大而不能倒”现象的危害性和破坏性161

    三、投资退出机制的建立和内容163

    第六章中国产融结合监管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官方”监管主体缺位且重复167

    一、金融监管主体多元导致重复监管167

    二、非金融业监管主体的监管作用未充分发挥168

    三、产融结合缺乏统一的监管主体170

    第二节其他监管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171

    一、行业自律监管能力不足171

    二、企业内部监管作用有限173

    三、媒体和民众的监管意识薄弱174

    第三节产融结合监管内容不明晰且框架不完整175

    一、产融结合监管法律匮乏175

    二、产融结合监管制度不完善177

    三、产融结合监管机制不健全179

    第七章产融结合监管模式国际经验借鉴

    第一节金融监管是产融结合监管的核心181

    一、金融监管的历史演进182

    二、金融监管的四种模式183

    第二节金融监管模式的国际经验借鉴189

    一、从分业到伞形的美国产融结合监管189

    二、从分业到混业的英国产融结合监管193

    三、分业监管是中国金融监管的改革趋势194

    四、伞形监管是中国金融监管的改革趋势197

    第三节国有资产监管是产融结合监管的重要方面198

    一、国有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背景198

    二、国有企业产融结合风险颇受关注201

    三、国有企业产融结合监管迫在眉睫201

    第四节中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演变202

    一、地方探索国有资产管理模式203

    二、国家设立专业国有资产管理机构203

    三、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探索204

    四、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建立204

    第五节国有企业监管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205

    一、英国国企的双重监管模式206

    二、美国国企以国会为主的监管模式207

    三、德国国企的多渠道监管模式208

    四、意大利国企的国家参与制监管模式209

    五、日本专门监管和一般监管结合的国企监管模式209

    第八章中国产融结合监管的对策研究

    第一节产融结合监管的总体框架与总体目标213

    一、总体框架213

    二、总体目标215

    三、确定产融结合监管主体的三种模式探讨216

    第二节产融结合监管需多主体的协同配合218

    一、牵头监管与合作监管并举219

    二、提高产融结合企业自身监管219

    三、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管作用221

    四、加强新闻媒体与人民大众对产融结合的监管221

    第三节产融结合监管内容指标体系的构建222

    一、基于资本充足性与流动性监管指标的监管体系222

    二、基于管理层任职资格和能力的监管指标体系224

    三、基于垄断性并购及影响社会公平行为的监管指标体系225

    四、基于风险应急机制及退出机制的监管指标体系226

    五、基于大额内部交易与关联交易的监管指标体系227

    第四节强化产融结合的规范运作229

    一、完善产融结合法律法规建设229

    二、制定统一的产业投资金融控股比例上限230

    三、按“一参一控”标准规定产融结合数量230

    四、确立统一的产业投资金融的运作模式231

    第五节完善产融结合监管制度231

    一、建立牵头监管制度232

    二、建立合作监管制度232

    三、建立健全监管信息共享机制233

    四、构建防火墙制度233

    五、建立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234

    第六节建立健全金融监测和预警机制234

    一、建立金融风险测评结果反馈制度234

    二、建立金融机构综合评级制度235

    三、建立外部审计制度235

    四、规范金融各创新业务市场准入制度235

    五、完善金融企业产权制度236

    六、建立金融企业大股东的风险监测制度237

    第九章建议

    建议一:产融结合监管主体——建议在国资委下设立“产融监管部”239

    建议二:产融结合监管体系——建议由“产融监管部”与“融产监管部”共同构建而成240

    建议三:产融结合的监管内容及监管标准——建议根据需要设立标准及内容,并动态调整242

    参考文献243

    附录251

    重要学术术语索引255

    胡恒松,男,1979年出生,党员,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博士后,现任申万宏源证券固定收益融资总部市场发展部总经理,广西钦州市金融办副主任(挂职):兼任北京工商大学硕士生导师,广西钦州学院兼职教授,廊坊发展独立董事;曾任宏源证券团委副书记等职。

    参加国家“985”项目、国家“211”项目、财政部等多项课题,在《中国证券报》和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财经论文。

    产融结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然而,产融结合是一把“双刃剑”,它为中国企业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潜在的风险,直接威胁着中国产融结合企业的长远发展及整个社会的经济稳定,所以产融结合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背景下,本书围绕产融结合监管问题及制度创新展开研究,并提出了产融结合监管体系的构建蓝图。作者首先提出中国产融结合创新中的诸多问题,然后介绍产融结合的一般理论和发展状况,继而研究中国产融结合发展的特殊性。在全面了解中国产融结合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产融结合存在的风险,阐述产融结合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