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新时期提升我国金融扶贫绩效水平的机制与路径研究(基于以人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柳晓明著著 | 柳晓明著编 | 柳晓明著译 | 柳晓明著绘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2020-09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柳晓明著著| 柳晓明著编| 柳晓明著译| 柳晓明著绘
    •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2020-09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50000
    • 页数:163
    • 开本:16开
    • ISBN:9787542670236
    • 版权提供:上海三联书店
    • 作者:柳晓明著
    • 著:柳晓明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58.00
    • ISBN:9787542670236
    •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20-09
    • 页数:163
    • 外部编号:1008106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评述
    (一)金融扶贫研究现状
    (二)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想的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分析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方法
    四、主要内容
    五、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金融扶贫的理论基础与国外主要实践
    一、金融扶贫的理论基础
    (一)金融排斥理论
    (二)普惠金融理论
    (三)农村金融与不完全市场理论
    (四)多维贫困理论
    (五)共同富裕理论
    二、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作用机制
    (一)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直接机制
    (二)金融作用于贫困减缓过程的间接机制
    三、国外金融扶贫的主要实践及启示
    (一)国外金融扶贫的主要模式
    (二)对我国金融扶贫实践的启示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扶贫演化历程与发展现状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扶贫的演化历程
    (一)1979—1985年:扶贫开发引入信贷政策
    (二)1986—1993年:金融扶贫工作的启动期
    (三)1994—2012年:金融扶贫的探索与发展期
    (四)2013年以来:金融扶贫模式的创新与深化
    二、我国在金融扶贫领域实施的主要政策及成效
    (一)不断提升涉农金融服务的层次与水平
    (二)通过多元化金融工具增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三)通过优化金融扶贫体系不断扩大覆盖面
    三、我国金融扶贫实践中采用的主要模式与案例
    (一)我国金融扶贫的主要方式
    (二)金融扶贫的主要模式
    四、目前我国金融扶贫领域仍然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金融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
    (二)面向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三)贫困人口金融意识薄弱,自主参与度不高
    (四)不同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
    第四章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对金融扶贫的内在要求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
    形成与发展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努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二)有效扩大发展的覆盖面
    (三)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精准扶贫的内在一致l生
    (一)精准扶贫就是要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二)精准扶贫保障贫困人口的根本利益
    (三)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金融扶贫实践的基本
    要求
    (一)准确把握金融扶贫的精神实质和价值依托
    (二)针对贫困人口的差异性需求提供精准的金融
    服务
    (三)进一步增强贫困人口的主体性意识
    (四)进一步完善面向贫困人口的兜底保障机制
    第五章 新时期优化金融扶贫运行机制的主要方式
    一、实现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的优势互补
    (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金融扶贫中的作用
    (二)金融扶贫工作必须要继续强化政府责任
    二、加强党组织对金融扶贫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党对金融扶贫工作领导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党对金融扶贫工作领导的主要方式
    三、完善金融扶贫的协调与合作机制
    (一)实现扶贫过程中同一区域内各类金融资源优化
    配置
    (二)推进不同地区在金融扶贫领域的协同配合
    (三)实现不同金融机构在扶贫进程中的优势互补
    (四)实现金融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在扶贫过程中的
    协同创新
    四、完善金融扶贫的绩效考核机制
    (一)完善金融扶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二)优化金融扶贫考核机制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监管机制
    (一)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金融扶贫资源的共享
    (二)构建和完善金融扶贫数据管理平台
    (三)加强对金融扶贫全过程的动态监管
    六、完善金融扶贫的返贫预警和处置机制
    (一)进一步优化脱贫人口的退出机制
    (二)建立和完善返贫预警和处置机制
    第六章 实现金融扶贫与其他扶贫方式的良性互动
    一、推进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的良性互动
    (一)新时期产业扶贫存在的不足之处
    (二)新时期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
    (三)提升金融支持产业扶贫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
    力度
    二、金融支持教育扶贫的主要措施
    (一)新时期加大金融支持教育扶贫的必要性
    (二)加强金融支持教育扶贫的主要对策
    三、金融扶贫与旅游扶贫
    (一)新时期我国金融支持旅游扶贫呈现的特征
    (二)提升金融支持旅游扶贫力度的主要措施
    四、金融支持电商扶贫的路径选择
    (一)推进“金融+电商”精准扶贫现状及需要克服的
    障碍
    (二)推动金融支持电商扶贫的具体措施
    第七章 新时期提升金融扶贫绩效水平的路径选择
    一、增强贫困人口的金融知识水平与信用意识
    (一)加强扶贫对象的金融知识教育
    (二)增强风险意识,消除数据安全隐患
    (三)加强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
    二、进一步推动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一)构建多层次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二)完善面向贫困人口的普惠金融发展状况评价指标
    体系
    三、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增强扶贫的有效性
    (一)积极推广融资租赁业务
    (二)通过供应链金融方式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四、加强金融扶贫的制度建设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强金融扶贫的制度建设
    (二)加强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五、推动绿色金融扶贫进程
    (一)绿色金融扶贫的内涵
    (二)当前我国扶贫领域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
    主要不足
    (三)推进绿色金融扶贫实现绿色发展的主要措施
    六、完善贫困地区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一)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七、实现金融扶贫措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
    (一)推动金融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要性
    (二)推动金融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发展的基本途径
    第八章 经济新常态下安徽省金融扶贫主要举措和路径安排
    一、安徽金融扶贫主要成效及新时期面临的挑战
    (一)扶贫对象金融需求规模和结构发生新变化
    (二)现有金融基础设施难以满足金融扶贫的需求
    (三)金融精准扶贫政策的引导力有待提升
    (四)金融产品单一,资金外流较为严重
    二、安徽省在金融扶贫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金融扶贫工作的运行机制
    (二)提升涉农金融服务的层次与水平
    (三)通过市场运行和政策扶持相结合来完善激励机制
    (四)进一步优化监管体系
    (五)加强对连片贫困区的信贷支持
    三、当前安徽金融扶贫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金融供给成本高
    (二)客观条件增大金融扶贫压力
    (三)金融精准扶贫能力有待增强
    (四)金融产品供需匹配的有效性亟待提升
    四、新时期安徽提升金融扶贫绩效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担保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符合区域特色的普惠金融体系
    (三)加大对连片贫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
    (四)实现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的良性互动
    (五)强化跨部门的扶贫政策联动
    参考文献

    柳晓明,男,安徽巢湖人,201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淮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高校管理大数据研究中心高等教育财政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宏观经济、教育经济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5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获科研奖励7项。

    在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一步优化金融扶贫体系成为提升扶贫绩效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视角,围绕我国金融扶贫发展现状、存在的不足及改进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新时期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重要作用的运行机制与方式,并探讨实现扶贫进程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具体方式。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些目标都体现了党和国家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贫困人口多是因为自身资源禀赋欠缺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配置不均而出现。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着自然环境恶劣、生产效率不高以及销路难等问题,这是市场失灵的结果。另一方面,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可抵押资产以及风险管理的手段和能力。这种金融弱质性的存在,导致金融机构在为其提供金融服务时面临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过高、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贫困人口因此面临金融服务排斥现象,难以达到享受服务所需要的标准。因此,探寻合适的金融扶贫运行机制和方式尤为重要,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