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黄曼君文集:第三卷:理论批评 黄曼君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黄曼君著著 | 黄曼君著编 | 黄曼君著译 | 黄曼君著绘
    •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黄曼君著著| 黄曼君著编| 黄曼君著译| 黄曼君著绘
    •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5-12-01
    • 字数:410千字
    • 页数:379
    • 开本:16开
    • ISBN:9787562270683
    • 版权提供: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黄曼君著
    • 著:黄曼君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66.00
    • ISBN:9787562270683
    •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5-12-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3-12-01
    • 页数:379
    • 外部编号:870282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绪论

    上编现代文化视野中的中国20世纪文学概观

    1.现代化的民族基点与中国20世纪文学的核心观念

    1.1现代性:中国文学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双向选择特征

    1.2革命性:中国文学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1.3人本性:重铸民族灵魂的现代人学核心

    2.新文学“现代性”“新”的特质与中国20世纪文学主流话语

    2.1两种现代性、两个全球化

    2.2中国新文学现代性“新”的特质

    2.3鲁迅、郭沫若与中国新文学主潮

    2.4中国共产党文艺指导思想的现代性观照

    3.现代化大叙事与中国新文学传统

    3.1新文学传统叙事的多重话语与多向发展

    3.2现代化大叙事中新文学传统特质的新建与阐释

    3.3现代化大叙事中新文学传统的回归与超越

    4.经典的重新界定与中国20世纪新文学经典的诞生与延传

    4.1经典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4.2中国20世纪新文学经典的诞生

    4.3多维阐释空间与新文学经典的延传

    5.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

    5.1现代性语境与古代资源重振

    5.2进入古代文学资源的多种范式

    5.3突显问题意识与重建现实生命

    6.现代风险意识与中国20世纪文学的生态审美存在

    6.1思潮交汇中生态境界的追求

    6.2内外关系中生命内核的多元把握

    6.3视界融合中生态审美系统的生成

    7.文学史的现代聚焦与中国20世纪文学流派

    7.1作为方法论的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研究

    7.2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的发展和变迁

    7.3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的总体特征

    7.4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研究的“史”“论”结合问题

    中编中国20世纪文学思想、理论批评现代’陛研究

    8.现代化视野中文艺思想的科学评价

    8.1学理审视的眼光科学求实的评价

    8.2丰富命题的辨析复杂历程的概括

    8.3比较文化的视野中西思潮的交汇

    8.4现代品格的观照活的灵魂的凸现

    8.5开放时代的突破实践形态的重建

    9.中国新文学语境与中国20世纪文论的现代转型

    9.1预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丰硕与局限

    9.2过渡:中国近代文学理论批评中外交汇、古今杂糅的特征

    9.3勃兴:“五四”时期文论的多元开放局面

    9.4定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批评的兴起和发展

    9.5繁荣:新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大变革、大发展

    10.文化变迁中主体性的凸显与中国20世纪文论的总体特征

    10.1审美的社会价值论观念

    10.2注重主观选择的理论形态与批评类型

    10.3趋于科学化的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系统

    10.4多元共生、互补交融的两岸四地文论格局

    11.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与方法论问题

    11.1审美的意识形态化的文学理论批评史

    11.2文学理论批评现代品格的确立及其现代化、民族化的双向进程

    11.3批评形态的分离互补与思、诗、史的辩证关系

    12.文学思潮的蜕变与新时期文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12.1研究过程回顾

    12.2理论问题探讨

    12.3研究发展前瞻

    下编中国20世纪文论现代转型研究

    引言

    13.文论现代转型的多重视域

    13.1文学性、科学性:文论现代转型的本体诉求

    13.2文化视野、意识形态性:文论现代转型的整体观照

    13.3主体性、生命意识:文论现代转型的内在动因

    14.文论现代转型的发生:自省性批评(20世纪10-20年代)

    14.1历史背景、文化语境

    14.2文论家、批评家(梁启超、王国维、鲁迅、周作人、蔡元培、、胡适)

    14.3文论家、批评家(沈雁冰、郑振铎、郭沫若、郁达夫、闻一多、吴宓)

    14.4发生期文论的基本特征

    15.现代转型的发展:创造性批评(20世纪20年代末-40年代)

    15.1历史背景、文化语境

    15.2文论家、批评家(成仿吾、钱杏邮、鲁迅、、茅盾、胡风)

    文集后记

    黄曼君(1935-2010),湖南湘潭人。知名学者,文学史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国评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首届重量教学很好奖获得者。曾任华中师大中文系系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主持完成“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的国家、教育部社科项目多项,获重量、省部级等十多项社科奖、教学奖。

    《黄曼君文集(第3卷理论批评)》收录了黄曼君教授自上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头10年50余年的学术成果,主要包括他对鲁迅、郭沫若、沙汀、闻一多、余光中等海内外作家作品的研究,他聚焦于学术前沿、学科建设发展及其范畴体系和规律体系所作的理论性探讨,他自始至终不离教学一线的创新性教学研究,他的序跋、评论、演讲访谈录、诗文等,再现了黄曼君先生鲜活的学术风貌、人格精神,对文学研究者及爱好者都具有启示作用。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