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三言二拍的世界 陈永正 天津人民出版社 9787201158853 书籍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陈永正著 | 陈永正编 | 陈永正译 | 陈永正绘
    •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7-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陈永正著| 陈永正编| 陈永正译| 陈永正绘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7-01
    • 版次:null
    • 印刷时间:2020-04-25
    • 字数:264000
    • 页数:248
    • 开本:32开
    • ISBN:9787201158853
    • 版权提供:天津人民出版社
    • 作者:陈永正
    • 著:陈永正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49.80
    • ISBN:9787201158853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20-04-25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9-07-01
    • 页数:248
    • 外部编号:9781732
    • 版次:null
    • 成品尺寸:暂无

    目 录 多才多艺的冯梦龙 | 001 喻世、警世、醒世及其他 | 004 冯梦龙与“三言” | 008 凌濛初与“二拍” | 012 皇帝的喜怒与诗人的命运 | 015 时来运去竟如何? | 019 被抹上污泥的历史人物 | 023 转运汉如何转运 | 030 经商亦是善业 | 033 酒色财气亦人情 | 036 覆水难收竟亦收 ——蒋兴哥与金玉奴 | 040 珍珠衫是什么东西? | 046 周胜仙和绮思梦达 | 048 秦重真的“情重”? | 052 于微细处见深情 ——杜十娘行为心理剖析 | 056 秋香三笑为何人 | 060 “三言”为什么多青楼故事? | 063 一点真情系死生 ——殉情的女性们 | 066 京娘的悲剧 ——大男子主义的牺牲品 | 071 白居易未免无情 | 075 信任危机中的苦爱 ——白玉娘的动人故事 | 079 鲛绡一幅泪流红 ——古代的定情信物 | 082 妻姊妹婚的习俗 | 086 从恐怖到美 ——白蛇故事的演变 | 089 爱盗妇女的猿精 | 093 这里没有爱情 ——“三言”“二拍”的男女关系 | 096 从爱妾换马谈到女人的价值 | 100 人们眼中的“蝴蝶梦” | 103 “三言”“二拍”在国外 | 108 “三言”“二拍”中的诗词 | 111 奇妙的回文 | 116 有趣的“一七体”诗 | 119 生动的民俗语词 | 122 无巧不成书 | 125 对对子杂谈 | 129 “帮衬”解 | 134 妈爱钞 | 136 李白的《吓蛮书》 | 139 敬惜字纸的种种报应 | 143 从“一着棋”谈起 | 145 小时了了大应佳 | 148 陈抟老祖其人其事 | 151 焚躯与剪爪 | 155 “妖妇”唐赛儿 | 157 《好了歌》的来龙去脉 | 161 梁武帝真能成佛? | 164 投胎与三生石 | 168 预言家袁天罡及其《推背图》 | 172 炼金和骗术 | 176 发横财梦的小市民 | 181 古来巾帼胜须眉 ——兼论女强人 | 184 女勇士闻淑女 | 187 女侠韦十一娘 | 191 杜十娘与叶丽斯、玛格丽特 | 194 苏小妹与丑女 | 198 愚昧莽撞的侠客们 | 200 神仙侠客吕洞宾 | 204 古代的 —— | 208 何物种臂弓 | 211 文身与英雄行为 | 213 假倭杨八老 | 216 蟋蟀宰相贾似道 | 219 禁魂张与葛朗台 | 222 伯牙、子期何许人也 | 227 重信轻生的范巨卿 | 230 也谈包公判案之谬 | 233 拍案未必惊奇 | 238 效颦之作 ——《三刻拍案惊奇》 | 241 冯梦龙即“老门生”? | 245

    陈永正 字止水,号沚斋。1941 年生,原籍广东茂名,世居广州。现为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沚斋先生是一位传统的学者,他的学问志趣和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岭南文献整理、诗词论评与创作、书法论评与创作以及古文字研究等几个方面。在他数十年的学术历程中,共选注编校文献近四十种;编订师友诗文集近十种;主编辞书两种;撰写学史专著五种;出版个人诗文集及杂著近十种。


    说起来,“三言”“二拍”只是明朝末年的一部通俗流行小说集锦,然而历经几百年之后,它竟然成为了一部跨越古今的经典著作,堪称一部奇书。——百家讲坛



    实是一出在道德上与心理上几乎协调的人间戏剧。——中国文学研究家夏志清



    我对三言二拍的理解——于无常处知有情,于有情处知众生。这也是我自己写文章的发心。——作家大冰



    这些故事具有诱人的魅惑力,叙写这些故事的语言清新而流畅。——法国拉鲁斯大百科全书

    《“三言”“二拍”的世界》文摘 秋香三笑为何人 唐伯虎点秋香,是家喻户晓的故事。《警世通言》卷二十六“唐解元一笑姻缘”,绘声绘影,描述苏州风流才子唐伯虎,如何看中了无锡华学士的丫鬟秋香,便变服为奴,投奔华府,受到主人的赏识,赐与秋香成婚。云云。冯梦龙编的《情史类略》卷五“唐寅”条,《古今谭概》卷十一“佣”条,都引述这个故事,并注明事出《泾林杂记》。其事流传日广,孳乳益多,便演成洋洋洒洒的说部《三笑奇缘》了。 明代名士,放诞风流,干出扮奴娶婢的事来,也不足为怪,清学者赵翼就笃信此事。在他的《廿二史札记》卷三十四“明中叶才士傲诞之习”一条说:“唐寅慕华虹山学士家婢,诡身为仆,得娶之。后事露,学士反具奁资,缔为姻好。”自注:“见《朝野异闻录》。”赵氏多读书,广见闻,所说也许有根有据,可是,另一些有考据癖的学者又提出了新的说法。 褚人获《坚瓠集》丁集卷四“唐六如”条,俞樾《茶香宜丛钞》卷十七“秋香”条,蒋瑞藻《小说考证》卷三“三笑奇缘”条,都引用《桐下听然》的记载说:华鸿山学士泊船吴门,见邻船人,独设酒一壶,脱帽狂饮,向人大骂。华学士认为:“此定名士。”一问,果然是唐伯虎。大喜,相对痛饮,复大醉。当谈笑之际,华家小姬隔帘窥之而笑。伯虎作《娇女篇》诗人便有“佣书获配秋香之诬”。这是说,唐伯虎仅作一诗而已,此外纯属别人的诬蔑。这一说法干脆否认有“点秋香”之事,未免大煞风景。 又有这样的说法:点秋香虽实有其事,但不是唐伯虎所为。王行甫《耳谈》载,吴人陈玄超,少年倜傥不羁,在苏州虎丘见宦家婢秋香,姣好姿媚,便卖身为奴,得娶秋香。时有贵客过其主人,陈玄超特意出来迎客,谈到自己“柄国尊显”的真正岳父吏部尚书白某。主人听到,大骇,马上卖弄自己的阔亲戚,可见这位陈先生的品格大不如唐伯虎了。 大诗人王渔洋却说:这既非唐伯虎,又非陈玄超事,而是山阴华之任事。华之任年十七,与客登虎丘,见上海宦家美婢秋香。华改姓名叶昂,鬻身宦家。娶秋香后遁归。后来华之任在洞庭遇异人,学得法术,人称吉道人。(事见《古夫于亭杂录》。又见姚旅《露书》,翟灏《通俗编》。) 清人黄蛟起在《西神丛话》中提出异议说:唐伯虎点秋香,纯属好事者伪托。此事是无锡俞见安所为。俞为名士俞宽之子,他在舟中见到苏州某富室的婢女美娘,心悦之,卖身富室为奴,得娶美娘。时苏郡太守是俞宪的同年,见安以年家子身份请见太守,要求为富室罢免粮役。黄蛟起还强调说,此事是亲自从俞见安的从孙俞祖源处听来。言之凿凿,似乎要作出结论了。 其实,总是学者们多事,无论是唐寅也好,陈玄超也好,俞见安也好,都无关紧要。自然,选一个大家熟悉的名士,作为小说中的主人公,读者们便更感有趣些。唐伯虎既然有“江南*风流才子”之号,“家无儋石,客常满座;文章风采,照曜江表”,这么一个理想的小说主人公,还能往哪里找啊! “三言”为什么多青楼故事? “三言”中有不少描写妓女生涯的青楼故事,如《喻世明言》卷十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等更是脍炙人口。为什么“三言”多青楼故事?为什么这些青楼故事多写得好?这是值得探讨的。 我们先得从冯梦龙的身世谈起。多年前,容肇祖先生发表了《冯梦龙的生平及其著述》正续两篇,对冯梦龙其人其事作了较为周密的考证。一般研究者都认定,冯梦龙为明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个科场失意的文人,他没有资格考进士,甚至连个正式的举人也当不上。他的一生,除了晚年在僻远贫瘠的福建寿宁当过四年知县外,大部分时光都是蹭蹬场屋、奔走风尘的。又如许多失意文人那样,他不免在青楼红粉中混混日子。冯梦龙从青年时代开始,几十年间,流连于歌楼妓馆之中,他接触了一大堆青楼妓女,因而也就把她们的形象推上了文学舞台。由于冯梦龙熟悉她们的生活,了解她们的思想感情,怀着同情和爱去描写她们,作者让杜十娘、莘瑶琴、玉堂春等一些沦落在底层的妇女形象闪射出炫目的光辉。 《喻世明言》卷十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中的柳永,就是作者自我形象的写照。冯梦龙是这样描写他的:“他也自恃其才,没有一个人看得入眼,所以缙绅之门,绝不去走,文字之交,也没有人。终日只是穿花街,走柳巷。东京多少名妓,无不敬慕他,以得见为荣。”“放旷不检,以妓为家。”冯梦龙也是在这些红粉知己中度过自己的大好年华。终日“逍遥艳治场,游戏烟花里”(见王挺《挽冯梦龙》诗)。壮年时候,他遇到一位名妓侯慧卿,并热恋上她。这位侯姑娘是很有主见的。冯梦龙曾问她:“卿阅人多矣,方寸得无乱乎?”侯说:“不也。我曹胸中自有考案一张。”冯叹美久之。他们有一段时期感情极为炽烈,如冯氏所辑《挂枝儿》《感恩》曲词所写的:“感深恩,无报答,只得祈天求地。愿只愿我二人相交得到底,同行同坐不厮离。日里同茶饭,夜间同枕席。死便同死也,与你地下同做鬼。”可是,侯慧卿却移情别恋,嫁了他人。冯梦龙痛苦,曾写了三十首《亿侯慧卿》诗,末首云: 诗狂酒癖总休论, 病里时时昼掩门。 *是一生凄绝处, 鸳鸯冢上欲招魂。 从此便翻然憬悟,绝迹青楼,全心著述,成为一代文豪。冯梦龙在“三言”的青楼故事中,寄托着他的爱和恨,眼泪和微笑,他把自己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创作中,刻画了一大批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青楼妓女的形象。“三言”中不少故事,还被编成戏剧,搬上舞台,历数百年而不衰。迹其本原,也许还要归功于侯慧卿姑娘的负情吧。 从恐怖到美——白蛇故事的演变 蛇,是一种令人恐怖的生物。它那长长的扭曲的躯体,奇特的颜色和花纹,开叉的舌头和致命的毒液,还有那没有眼睑的、似乎具有催眠能力的眼睛,都给它带来极坏的名声。“毒如蛇蝎”“蛇蝎心肠”等成语,是人们给它下的结论。 《圣经》中明确地说:“上帝所造的,唯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就是蛇,引诱了人类的始祖违背主命,去偷吃禁果。蛇因此而受到上帝的咒诅,并跟人类世代为仇。可是,在公元二世纪时罗马帝国盛行的蛇派却将《圣经》的善恶观念颠倒过来,该派认为,名为索菲亚(智慧)的伊涌乃创造者,他利用蛇将诺斯(秘传救人真知)传给亚当和夏娃。蛇是善的灵根,是值得崇拜的圣物。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也有这样的“蛇派”,把蛇看成是爱情和美的象征,那就是的《白蛇传》故事。《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无疑是自唐及明一直流传着的白蛇故事中*秀的。它在几百年来粗糙、鄙陋的白蛇传说的基础上作了大量的加工,使白蛇故事产生质的变化。冯梦龙“点铁成金”的手段是高明的。 *早的白蛇故事是唐人传奇小说《白蛇记》(见《太平广记》卷四百五十八“李黄”条,云引自郑还古《博异志》。明陆楫等编《古今说海》题为《白蛇记》),写李黄游长安,邂逅一位绰约有绝代之色的白衣美人,在她家里住了四天。家人闻到李黄有腥臊气,他也觉得自己身重头昏,便躺到床上,对妻子说:“吾不起矣!”一边说话,一边觉得在被子底下的身体已逐渐消腐,家人揭被一看,但见一摊血水,还剩下一个人头。后来家人去寻那白衣美人的家,只有空园一所和皂荚树一棵。附近的人说,这里往往有巨白蛇在树,便无别物。唐人《白蛇记》并没有什么,只是一般的“物妖”恐怖故事而已。宋洪迈《夷坚志》戊集卷二“孙知县妻”条,载孙知县娶到一位颜色绝艳的素衣女郎,她每当洗澡时必施重帏蔽障,不许婢妾进来。孙多次问她的原因,女郎笑而不答。成夫妻十年后,一日孙喝醉了,戏窥她入浴,只见一条大白蛇蟠屈在澡盆内。急忙逃出来,不久便成疾而死。宋人邾经有杂剧《西湖三塔记》,今虽不存,内容当亦演白蛇故事。《清平山堂话本》也有《西湖三塔记》故事,写杭州有三个女妖精,为白蛇、乌鸡、獭所变化。白蛇专门化为白衣女子迷人,被迷的人不久便被白蛇命力士击死,再去迷别的人。后来被奚真人捉获,把三怪镇在三个石塔下面。 《警世通言》中的白蛇,却与以往传说中的大不相同了。她很有人情味,深深地爱着许宣,希望和他“共成百年姻眷,不枉天生一对”。尽管许宣被道士所骗,用神符来镇压白娘子,她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要与他和好。*后她被法海擒住,她为自己辩解说:“不想遇着许宣,春心荡漾,按纳不住,一时冒犯天条,却不会杀生害命。”从一个恐怖的神怪故事演变成美丽的爱情故事之后,《白蛇传》在这基础上逐渐充实定型了。清代有玉山主人改编的《雷峰塔奇传》以及黄图珌的《雷峰塔传奇》剧本,陈遇乾的《义妖传》弹词等。其中*为流行的是方成培的《雷峰塔》一剧,优美动人,富有神话色彩和深厚的人情味。剧中写女娘子聪明美丽,主动追求爱情,她既有不畏强暴的刚猛气质,又有温婉贞静的女性,可亲可爱,洗脱了话本小说中所带的“妖气”。近代京剧《金钵记》及据此改编的《白蛇传》中,白娘子的艺术形象更为丰满,她是争取爱情自由的叛逆女性,为得到真正幸福的婚姻生活,勇敢地对恶势力进行抗争。《白蛇传》已是家传户晓,的传统剧目了。 有趣的是,白蛇精故事不但在中国,而且在欧亚各国都广泛流传。日本寺尾善雄《来自中国的故事》中介绍说,江户时代的《雨月物语》中有篇“蛇性之淫”,写凶残淫荡的蛇精,为满足自己的性欲而杀害人命。古希腊故事中有美女蛇拉弥亚,她千方百计勾引哲学生里修斯,想把他吃掉。可是到了17世纪,罗伯特·伯顿的《忧郁的解剖》一书中,已把拉弥亚写成一位“悲哀的爱”的牺牲者了。19世纪英国大诗人济慈的名作《拉弥亚》,更把蛇精写成一位温柔美丽的女性,她勇敢地追求爱情,直到*后被专制势力毁灭为止。 无论是中国或是欧洲的蛇精,都经历着一个由丑恶变为美好的过程,这也反映了中西方人民追求爱与美的善良愿望吧!

    学者、“*后一代传统文人” 陈永正教授重磅力作——《“三言”“二拍”的世界》,带你看宋元浮世绘中平凡庸碌的、市井小民的不平凡人生起伏。 中山大学教授解读三言二拍,不逊百家讲坛的国学漫话。回顾“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等经典名篇。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陈永正揭秘《“三言”“二拍”的世界》。 盘点三言二拍作为中国古典短篇白话小说*,对后世小说、文学、人文思想有着怎样的影响。 从民间话本到白话小说:直面“人欲”,看古典作品中的尊严、平等、自由、女性……

    1.著名学者、“最后一代传统文人”陈永正教授重磅力作——《“三言”“二拍”的世界》,带你看宋元浮世绘中平凡庸碌的、市井小民的不平凡人生起伏。
    2.中山大学资深教授解读三言二拍,不逊百家讲坛的国学漫话。回顾“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等经典名篇。
    3.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陈永正揭秘《“三言”“二拍”的世界》。
    4.盘点三言二拍作为中国古典短篇白话小说巅峰,对后世小说、文学、人文思想有着怎样的影响。
    5.从民间话本到白话小说:直面“人欲”,看古典作品中的尊严、平等、自由、女性……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