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丝绸之路文化线路系列跨境申遗研究 景峰 科学出版社 978703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景峰著 | 景峰编 | 景峰译 | 景峰绘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景峰著| 景峰编| 景峰译| 景峰绘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12-01
    • 版次:1
    • 印次:2
    • 字数:370000
    • 页数:346
    • 开本:16开
    • ISBN:9787030469823
    • 版权提供:科学出版社
    • 作者:景峰
    • 著:景峰
    • 装帧:平装
    • 印次:2
    • 定价:188.00
    • ISBN:9787030469823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3-12-01
    • 页数:346
    • 外部编号:977473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目录
    Contents
    序一吕舟(i)
    序二弗朗西斯科?班德林(iii)
    《序二》英文原稿FrancescoBandarin(vi)
    前言(xi)
    第一章绪论(1)
    一、缘起(1)
    二、研究意义(9)
    三、相关概念(12)
    四、文献综述(19)
    五、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21)
    六、难点及创新点(25)
    七、主要结论(25)
    第二章教科文组织文化政策对世界遗产体系的影响(29)
    一、世界遗产的价值理念(29)
    (一)从普遍价值到文化多样性(31)
    (二)从遗产保护到可持续发展(33)
    二、世界遗产概念的产生(39)
    (一)文化遗产概念的形成(39)
    (二)自然遗产概念的形成(41)
    (三)世界遗产概念的形成(42)
    三、世界遗产与文化线路(43)
    (一)世界遗产理念的变化与新的遗产类型(43)
    (二)文化线路/遗产线路:定义的扩展(51)
    (三)系列跨境申遗(54)
    (四)对世界遗产保护体系的分析(54)
    (五)对1972年《公约》核心价值体系的评价(57)
    四、世界遗产与文化和发展的主题(58)
    (一)世界文化发展十年:文化间对话和丝绸之路(58)
    (二)杭州文化与发展大会(61)
    (三)佛罗伦萨“文化、创意、可持续发展”大会(63)
    五、小结(66)
    第三章作为世界遗产的文化线路(70)
    一、文化线路概念的产生和发展(71)
    (一)文化线路:概念的起源(71)
    (二)文化线路:概念的形成(75)
    二、文化线路:特征认定(78)
    三、作为世界遗产的文化线路(85)
    (一)《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具有文化线路特征的遗产(85)
    (二)文化线路与文化景观关系分析(86)
    (三)遗产区域(廊道)及欧洲文化线路的经验(92)
    四、文化线路的突出普遍价值(95)
    (一)文化线路的真实性(96)
    (二)文化线路的完整性(101)
    五、文化线路系列跨境申遗解析(101)
    六、小结(105)
    第四章文化线路与系列跨境世界遗产申报(108)
    一、世界文化遗产理念的拓展(108)
    二、文化线路作为世界遗产(112)
    (一)文化线路世界遗产及申遗(112)
    (二)《世界遗产名录》中文化线路类遗产分类(113)
    (三)从文化线路角度对“丝绸之路”系列跨境申遗的理解(117)
    三、系列跨境申遗辨析(120)
    (一)基本概念辨析(120)
    (二)系列跨境世界遗产和全球推广的申遗项目(121)
    (三)国际社会对系列跨境申遗的再认识(128)
    (四)对瑞士易廷根世界遗产专家国际会议的分析(130)
    (五)系列跨境申遗中的主要问题(135)
    四、丝绸之路与文化线路系列跨境申遗(136)
    (一)全球背景(136)
    (二)丝绸之路系列跨境申遗的国际磋商和成果(138)
    五、小结(140)
    第五章丝绸之路文化线路申遗理论、实践与创新(142)
    一、丝绸之路申遗理论与实践(142)
    (一)国际背景(142)
    (二)有关文化线路的研究(144)
    (三)丝绸之路申遗初期的理论与实践(146)
    (四)丝绸之路系列跨境申遗总体思路和系统方法的确定(147)
    二、丝绸之路文化线路的定义和范围(150)
    (一)丝绸之路文化线路的定义(150)
    (二)丝绸之路文化线路的地理范围(153)
    (三)丝绸之路文化线路的时间跨度(155)
    三、丝绸之路申遗的步骤(160)
    (一)对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范畴的初期研究(160)
    (二)丝绸之路文化线路的遗产类型(162)
    (三)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筛选(163)
    (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预备清单”的标准格式(168)
    四、丝绸之路文化线路的“共同价值框架”与对比分析(171)
    (一)丝绸之路文化线路“共同价值框架”的形成(171)
    (二)丝绸之路文化线路“共同价值框架”(175)
    五、丝绸之路与其他文化线路系列跨境世界遗产的对比分析(189)
    (一)丝绸之路与《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文化线路、系列跨境遗产对比(189)
    (二)丝绸之路文化线路与印加大道:安第斯山道路系统对比分析(194)
    (三)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遗产线路的“突出普遍价值”(203)
    (四)印加大道:安第斯山道路系统遗产线路的“突出普遍价值”(210)
    六、小结(216)
    第六章丝绸之路文化线路系列跨境申遗的国际合作机制(219)
    一、综述(219)
    二、丝绸之路系列跨境申遗国际合作的成果和创新(2006~2009年)(222)
    (一)吐鲁番会议(224)
    (二)撒马尔罕会议(227)
    (三)杜尚别会议(230)
    (四)西安会议(233)
    (五)阿拉木图会议(235)
    三、丝绸之路文化线路的保护管理机制(2009~2012年)(237)
    (一)丝绸之路协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2009年)(238)
    (二)易廷根会议结论及辨析(2010年)(244)
    (三)丝绸之路专题研究(251)
    四、面向世界遗产的申报(256)
    (一)阿什哈巴德会议(256)
    (二)比什凯克会议(259)
    (三)丝绸之路文化线路首批申遗项目简况与分析(2013年)(261)
    (四)对丝绸之路系列跨境首批申遗成果的总结分析(264)
    (五)丝绸之路保护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影响分析(266)
    (六)与安第斯山道路系统文化线路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274)
    五、国际援助和其他事项(277)
    (一)对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项目的处理(277)
    (二)对濒危遗产入选程序的看法(277)
    (三)国际援助和能力建设(278)
    (四)展望未来(279)
    六、小结(280)
    第七章结论(282)
    参考文献(288)
    一、引文文献(288)
    二、阅读型文献/普通图书(293)
    三、会议录(295)
    四、汇编(296)
    五、报纸(296)
    六、学位论文(297)
    七、报告(298)
    八、标准(298)
    后记(299)

    景峰,陕西省眉县人,2014年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巴黎)亚洲和太平洋部主任,全面负责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在亚太地区47个国家和14个办事处的靠前合作活动。长期从事世界遗产领域相关靠前组织(UNESCO、ICCROM、ICOMOS与IUCN等)的合作,致力于将教科文组织及靠前遗产保护专业机构的重要宪章及准则文件介绍到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界。

    过去26年来的职业经历,既有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经验,又有靠前组织的多边合作。先后主持教科文组织对伊朗巴姆地区文化遗产震后重建的靠前保护项目、教科文组织南亚和东南亚地震与海啸灾害紧急应变活动、丝绸之路系列跨境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世界遗产小岛屿国家能力建设项目、优选多个世界遗产信托基金项目(澳、意、日、荷、挪、瑞、韩等国);并先后担任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总协调员、《世界遗产》杂志编委、ICC:RoM世界遗产能力建设项目协调员、亚太地区世界遗产2类机构和中心理事、总干事代表;ICOMOS文化旅游委员会和文化线路委员会专家委员。

    在靠前核心期刊和靠前学术会议上共发表《丝绸之路系列跨境申报世界遗产的系统分析》、《丝绸之路文化线路系列跨境申遗研究》等论文20余篇。其中,论文《对教科文组织“保护城市历史景观建议书”的分析》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学术论坛很好论文。曾经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法国巴黎夏约高等研究中心、中国清华大学等做访问讲座。

    世界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旗舰项目。像丝绸之路这样一条几乎囊括了所有遗产要素的文化线路,通过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的探索,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和适合的方法论,将这些无形多于有形的历史记忆碎片串联起来,重新展示它的历史风貌,讲述它优美的故事,这个梦想是可以实现的。丝绸之路系列跨境申遗是一个创新的途径,也是世界遗产委员会推广"顶层指导"的很好实践。秉承"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传统文化理念,在不同政治制度、宗教背景、民族特性、语言文化和参差不齐的经济基础上进行的多国合作,开创了世界遗产领域的新篇章。在当今倡导文化多样性、文明间对话和靠前交流的大背景下,有着深远意义。通过跨境申遗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靠前合作过程,丝绸之路作为全人类共同遗产的文化意义得到重新认可。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和中亚五国,通过这样一个跨境合作,加深了解,增强互信,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区域合作、追求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希望通过本书,使更多的人关注世界遗产保护事业。本书适合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也可供文物保护爱好者阅读。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