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二 李慧英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787516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李慧英著 | 李慧英编 | 李慧英译 | 李慧英绘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慧英著| 李慧英编| 李慧英译| 李慧英绘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4-12-01
    • 字数:539000
    • 页数:495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6152133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李慧英
    • 著:李慧英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96.00
    • ISBN:9787516152133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4-12-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2-12-01
    • 页数:495
    • 外部编号:8405242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

    单元  经济建设

    新农村建设与性别平等的推进

    我国当代农村土地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

    劳动的性别分工与就业政策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看“美女经济”

    将性别视角纳入整村推进扶贫工作

    性别敏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实践

    村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中如何体现社会性别意识

    第二单元  社会建设

    社会保障统一制度下的权利差异

    艾滋病政策法规的社会性别分析

    社会性别与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

    生殖健康服务中理念和方法的变革与延续

    流动女性参加社会保险的政策制约

    性别结构与社区规则的实践逻辑

    一个性别平等的村规民约是如何产生的

    第三单元  政治建设

    国内外妇女参政配额制的思考

    性别平等政策的转变:从倡导走向反歧视

    性别平等政策倡导的路径与方法

    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国家机制

    我国提高妇女地位的政府机构及其作用

    公共政策性别影响分析

    从性别视角看公共资源的公平配置

    第四单元  文化建设

    祭祖热与父系传承

    婚居模式与从夫居的文化现象

    性别刻板定型与“文化陷阱”

    女人祸水论与性骚扰防治

    “怀孕歧视”:为什么有禁不止

    两性平等参与生育事务的立法可能

    性别平等是一种生活方式

    附录一  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

    附录二  “台湾性别平等教育法”

    附录三  我国百年性别政策演变轨迹

    后记

    李慧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妇女发展纲要)评估组专家中国妇女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关爱女孩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副组长。从事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的研究与教学。

    男女平等在国家意识中无疑具有合法性,但文化规则造成的社会性别差异已经深刻地内化,在理论工具缺乏,理性认识不足的前提下,光有对性别平等的一般愿望是无法识别性别不平等的,在性别不平等基础上所建立的平等规则,很难保证不是对女性的另一种不平等。而从“照顾”女性出发的规则考虑,也很难避免不是对女性权利的歧视性对待。李慧英、刘澄主编的《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之2)》特别坚持用社会性别方法,分析政策、法律、观念和行为,提高现行政策和机制促进性别平等的能力。值得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领导干部和高等院校的教师阅读和传播。

    李慧英、刘澄主编的《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之2)》介绍了,性别问题不只是一种家庭内部关系,而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关系。性别平等也不是在国家发展的大道上给妇女增加一辆车那么简单,它需要通过对制度及其运行追根寻源,包括充分认识现行社会系统、结构运行、政策项目造成的歧视性,通过加强法律权利、积极行动政策和长期性的制度变迁,改变对妇女的偏见和歧视。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调整两性的社会关系,不仅指制定若干条专门解决妇女问题的具体政策,而是在所有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的全过程中,都要有明确的社会性别平等观点。那么,对公共政策过程进行社会性别分析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