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转型与变革:中国检察的理论与实践 陈卫东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陈卫东著著 | 陈卫东著编 | 陈卫东著译 | 陈卫东著绘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陈卫东著著| 陈卫东著编| 陈卫东著译| 陈卫东著绘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5-01-01
    • 字数:406
    • 页数:436
    • 开本:16开
    • ISBN:9787300199238
    • 版权提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陈卫东著
    • 著:陈卫东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85.00
    • ISBN:9787300199238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5-01-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5-01-01
    • 页数:436
    • 外部编号:840579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第一章 检察基础理论 
    第一节 检察权问题研究 
    一、争鸣:检察权的性质 
    二、辩点:检察机关的职能 
    三、释疑:检察权的内容 
    四、建议:检察权的未来 
    第二节 检察制度起源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趋向 
    一、检察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政治动因在于权力的制衡 
    二、检察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制度基础是诉讼模式的演进 
    三、检察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价值基础是国家追诉主义的孕育和 
    发展 
    第三节 检察官角色之辩 
    一、组织法上检察官身份定位和办案机制困境 
    二、诉讼法上检察官角色扮演和职权行使困境 
    三、检察官的诉讼理念与活动原则 
    四、诉讼监督:检察官的监督与制衡最佳模式 
    第二章 比较法视野中的检察制度 
    第一节 检察制度的西方源流 
    一、大陆法系检察制度的起源 
    二、英美法系检察制度的起源 
    三、两大法系检察制度起源之评析 
    第二节 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滥觞 
    一、苏联检察制度的起源 
    二、苏联检察制度起源之评析 
    第三节 中国检察制度的成长路径 
    一、中国检察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二、对中国检察制度起源之评析 
    第三章 检察诉讼职能论 
    第一节 自侦权的解析与构建 
    一、检察机关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合理性 
    二、职务犯罪侦查体制的完善 
    三、职务犯罪侦查体制的监督 
    四、检察机关自侦权的新发展:技术侦查权的赋权与限权 
    第二节 羁押权的合理配置与批捕权改革 
    一、法治国家(地区)羁押权的司法抑制模式 
    二、我国羁押权控制的主要特征 
    三、羁押权合理配置视角下我国逮捕制度改革 
    第三节 公诉权的理论与实践 
    一、公诉的价值与衡平 
    二、公诉人的诉讼地位探析 
    三、二审程序中的检察机关 
    四、死刑复核程序中的检察机关 
    第四节 公诉权运行论 
    一、我国公诉方式的改革及其矫正 
    二、不起诉制度研究 
    三、简易程序下的检察机关及其应对 
    四、刑事特别程序中检察权的挑战与应对 
    第五节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与举证责任 
    一、提起公诉案件的证据标准 
    二、新刑事诉讼法下检察机关的举证责任分担 
    第四章 检察监督职能论 
    第一节 侦查监督评析 
    一、侦查监督:理论与实践的考察 
    二、司法控制:来自域外的经验 
    三、司法控制:程序与正义 
    四、中国的未来:由侦查监督走向司法控制 
    第二节 审判监督探微 
    一、审判监督的“中国经验” 
    二、审判监督的制度困境 
    三、审判监督的比较考察  
    四、审判监督的中国未来 
    第三节 监所监督的新探索 
    一、羁押场所巡视制度的初步尝试 
    二、构建中国式在押人员投诉处理机制 
    第四节 司法救济:检察职能的新发展趋势 
    一、检察机关司法救济职能的确立背景 
    二、检察机关司法救济职能的内涵 
    三、检察机关司法救济职能的特征 
    四、检察机关司法救济职能的完善路径 
    第五章 检察机关的工作机制 
    第一节 侦检一体化研究 
    一、侦检关系的模式 
    二、侦检关系的反思 
    三、侦检关系的重置 
    第二节 检察一体与检察官独立之分野 
    一、问题的提出 
    二、他山之石 
    三、法理阐释 
    四、检察官内部独立的界限 
    第三节 检察工作一体化及其保障与规范 
    一、检察工作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二、检察工作一体化的保障 
    三、检察工作一体化的规范 
    第四节 检察委员会制度运行机制研究 
    一、检察委员会的定位 
    二、我国检察委员会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三、对检察委员会改革与完善的几点建议 
    第五节 人民检察院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运行机制研究 
    一、人民检察院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挑战 
    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中的排除规则与程序 
    构建 
    三、日臻完善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人民检察院的应对之策 
    第六节 检察机关举报机制研究 
    一、举报的性质及其在检察机关工作中的定位 
    二、检察机关举报工作的现实困境 
    三、检察机关举报工作困境的成因分析 
    四、对检察机关举报工作的几点建议 
    五、展望 
    第六章 司法改革背景下的检察改革 
    第一节 司法改革背景下检察改革的基本路径 
    一、独立行使检察权:一个老生常谈而又历久弥新的话题 
    二、检察权行使的制约机制:一种常被忽视却行之有效的制衡 
    手段 
    三、主办检察官:一项理顺检察内部关系保证检察官独立的举措 
    四、检察职能分立:一种顺应检察规律认识检察权的全新视角 
    五、检察职能司法化:一项需要正确认识全面落实的全新职能 
    六、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一体化:一条无法绕开的必经之路 
    第二节 中国检察制度改革的实践范本 
    一、改革背景 
    二、理论依据 
    三、改革实践 
    四、不足之处 
    五、完善建议 
    第三节 变革中的人民监督员制度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中国实践 
    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致命”缺陷 
    三、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改造方向

    陈卫东,男,1960年7月生于山东省蓬莱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1983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8年晋升为讲师,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并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被评选为北京市很好青年法学家,2001年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主要著作有:《刑事二审程序论》、《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研究》、《自诉案件审判程序论》、《检察监督职能论》、《刑事特别程序的实践和探讨》、《刑事普通程序》、《中国刑事诉讼法》等专著多部;并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多项靠前和靠前重大科研项目。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