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中央日报》副刊与民国文学的历史进程 张武军著 花城出版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张武军著著 | 张武军著编 | 张武军著译 | 张武军著绘
    •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武军著著| 张武军著编| 张武军著译| 张武军著绘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6-01
    • 版次:1
    • 印刷时间:2019-06-01
    • 字数:310000.0
    • 页数:257
    • 开本:24开
    • ISBN:9787536088320
    • 版权提供:花城出版社
    • 作者:张武军著
    • 著:张武军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68.00
    • ISBN:9787536088320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开本:24开
    • 印刷时间:2019-06-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8-06-01
    • 页数:257
    • 外部编号:9605572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绪 论上编 《中央日报》副刊与“革命”文学章 武汉《中央副刊》与革命文学的历史检视节 被忽略的武汉《中央日报》及其副刊第二节 激进昂扬的革命姿态与革命文学的倡导 / 第三节 《中央日报》与女兵作家谢冰莹的“走红” / 第二章 武汉《中央日报》副刊与革命文学历史谱系的重构 / 节 国民大革命与革命文学的历史审视 / 第二节 民国历史语境与武汉《中央日报》及《中央副刊》 / 第三节 “酱色的心”:革命的颜色和心态 / 第四节 从东京回到武汉 / 第三章 “红与黑”交织中的摩登——上海《中央日报》副刊之考察 /  节 “夹缝”中的上海《中央日报》 / 第二节 1928:红与黑、革命与反革命交织的文学 / 第三节 革命文学的另一“战线”——《文艺战线》 / 中编 《中央日报》副刊与“民族国家文学”第四章 训政理念下的革命文学与民族主义文学 / 节 训政与革命文学及启蒙 / 第二节 革命文学与民族主义文学论争的重新阐释 / 第五章 《中央日报》副刊与抗战文学的发生 / 节 《新华日报》《中央日报》两大报纸副刊与抗战文学 / 第二节 《中央日报》副刊与“卢沟桥”形象建构 / 第三节 《中央日报》副刊与文艺界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 / 第六章 重庆《中央日报》副刊与抗战文学形态之考察 / 节 文学中心西迁与新文学形态的生成 / 第二节 重庆《中央副刊》新的发展方向 / 第三节 孙伏园与抗战时期的《中央日报》副刊 / 第四节 《中央日报》副刊郭沫若的《屈原》 / 第五节 《中央日报》副刊与抗战建国 / 第七章 战火中的“妇女新运”与“妇女之路” / 节 民国历史文化背景下《新华日报》副刊《妇女之路》 / 第二节 重庆《新华日报》副刊与战时女性形象构建 / 第三节 延安女性对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女性形象构建的影响 / 第四节 重庆《中央日报》和《新华日报》副刊女性形象比较分析 / 下编 战后《中央日报》副刊和中国文学走向考察第八章 战后《中央日报》副刊与文艺思潮变迁 / 节 战后《中央日报》副刊的自我定位及发展流变 / 第二节 “花开两朵”——两份并存的《中央日报》及副刊 / 第三节 “复原”时期重庆《中央日报》副刊与“国统区”文艺 / 第四节 “还都”南京的《中央日报》副刊 / 第九章 南京《中央日报》副刊中与战后文艺思潮考察 / 节 战后文学的两个关键词:“离去”与“归来” / 第二节 “胜利的灾难”——复员凯旋声中的现实呈现 / 第三节 胜利后的幻灭——战后国统区的社会心理呈现 / 第十章 南京《中央日报》副刊和战后国统区文艺走向考察 / 节 战后《中央日报》副刊及国统区文艺的言说环境 / 第二节 战后《中央日报》副刊及国统区文艺气象 / 第三节 战后文艺界团结的打破与分化 / 结语 《中央日报》副刊的文学史意义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中央日报>副刊与民国文学的历史进程》是“民国文学史论”丛书第二辑其中一本。
      本论著系统考察1949年之前的《中央日报》副刊。分为“《中央日报》副刊与革命文学”(上编)、“《中央日报》副刊与‘民族国家文学’”(中编)、“战后《中央日报》副刊和中国文学走向考察”(下编)三编。上编研究武汉《中央日报》副刊、上海《中央日报》副刊和革命文学的关系,并由此重构革命文学的历史谱系;中编重点探讨南京《中央日报》副刊、重庆《中央日报》副刊与民族主义文学、抗战文学的关系,描绘了抗战文学发生发展的详细过程;下编主要分析论述留守重庆的《中央日报》副刊和复原南京的《中央日报》副刊与国统区文艺的关系,再现了战后文艺走向的复杂性。
      本论著摒弃过去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在民国历史文化语境中,以原始史料为依据,梳理《中央日报》副刊的发展变迁,考察它在民国文学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价值。

    《〈中央日报〉副刊与民国文学的历史进程》是《民国文学史论》丛书第二辑其中一本。《中央日报》副刊伴随着《中央日报》在大陆发行了20多年,过去我们总是囿于意识形态的偏见,简单地把它视作国民党反动派在文艺界的传声筒,或批判《中央日报》副刊如何体现国民党政府钳制思想和控制文学宣传。但《中央日报》副刊的面貌并非如此单一。早的革命文学倡导曾集中出现在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中央日报》副刊,武汉《中央副刊》曾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译介苏联革命文学理论,发表一些革命性的作品,如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谢冰莹的《从军日记》等都是率先刊登在武汉《中央日报》副刊。1928年上海《中央日报》副刊虽然是在国共分裂之后创办,但是其副刊仍然是左翼文学的主要阵地,大名鼎鼎的左翼作家丁玲,左联五烈士之一的胡也频,左翼戏剧的先导田汉都曾担任上海《中央副刊》的主编。1930年代,左翼文学革命文学论争,民族主义文学兴起的来龙去脉,《中央日报》副刊让我们得到新的理解和认知。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