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文艺月刊》(1930—1941)中的民族话语 赵伟著 花城出版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赵伟著著 | 赵伟著编 | 赵伟著译 | 赵伟著绘
    •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赵伟著著| 赵伟著编| 赵伟著译| 赵伟著绘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6-01
    • 版次:1
    • 印刷时间:2019-06-01
    • 字数:420千字
    • 页数:362
    • 开本:24开
    • ISBN:9787536088627
    • 版权提供:花城出版社
    • 作者:赵伟著
    • 著:赵伟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88.00
    • ISBN:9787536088627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开本:24开
    • 印刷时间:2019-06-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8-06-01
    • 页数:362
    • 外部编号:960557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小引 / 绪论 / 一、选题的意义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三、以往研究成果 / 编 1930年代朝鲜问题在《文艺月刊》中的表现章 《文艺月刊》对朝鲜问题的选择 / 第二章 《文艺月刊》对朝鲜问题的表现 / 第二编 《文艺月刊》与“九一八”纪念章 1931年《文艺月刊》对“九一八事变”的默哀 / 第二章 1932年《文艺月刊》对国联外交的支持 / 第三章 东北抗日义勇军肖像 / 第四章 中国留日学生“九一八”后抗日活动写真 / 第五章 1935年回归低调的“九一八”纪念 / 第六章 “九一八事变”在诗坛的反响 / 第七章 “九一八”周年前夜的创伤记忆 / 第八章 东北抗日报告文学的发生发展 / 第九章 东北抗日联军与关东军之军歌比较 / 第三编 《文艺月刊》关于淞沪会战的表现章 淞沪会战之决战前夕 / 第二章 抗日硝烟里的中国空军 / 第三章 “空军文学”一瞥 / 第四章 淞沪会战之地面作战 / 第四编 《文艺月刊》对南京、徐州会战的反映章 《文艺月刊》对南京会战之表现 / 第二章 《文艺月刊》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的表现 / 第三章 日本士兵对战争的体验与书写 / 第四章 抗战文学关于日本俘虏的言说 / 第五编 《文艺月刊》对游击战的反映章 游击战之民众基础 / 第二章 各战区之游击战 / 第三章 游击赞歌 / 第六编 绥远、西康等地的抗战文艺章 绥远的抗日斗争 / 第二章 从反英到抗日:抗战时期西康民族话语的表现 / 余论 记忆深处的中国文艺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赵伟,男,1984年7月生,山东临清人。201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平日以谈文论艺为业,兴趣所在,发掘文学史料,触摸过往岁月。在《新华文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现代文学论丛》《抗战文化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两部。

    《<文艺月刊>(1930-1941)中的民族话语》是“民国文学史论”丛书第二辑其中一本。
      该著作以民国时期的杂志《文艺月刊》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文学创作与民国历史、社会思潮的关系,重在通过“文史互证”的方法,解读文学文本、辨析创作理念、还原时代风貌。
      本论著共分六编。论著紧密围绕《文艺月刊》深入探究文学与时代之互动,详细展示文艺界关于“九一八”’、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敌后游击战等抗战时期重要事件、现象的言说,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细读等方法,分析作品对历史细节的刻画,揭示战争对作家的影响,弘扬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以《文艺月刊》为线索,论著对西康、绥远的战时文艺亦进行了发掘、整理,从地方文化、国家认同等方面指陈作品特色,勾勒各族同胞支援抗战的生动图景。
      《文艺月刊》内容丰富、参与者众多是研究民国文学、历史不可多得之资料。论著在讨论、解读其作家、作品的过程中,证实了该刊之于历史还原的重要意义。同时,为避免立论偏差,论著亦注意结合同时期不同立场、派别的刊物如《七月》《文艺阵地》等,对同一话题进行考察、辨析。通过对大量作品之研讨,论著说明了战时文艺的多样性、复杂性,彰显了《文艺月刊》自身的价值,这对读者深入了解民国文学、历史不无裨益。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