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 高效清洁燃煤发电技术 王卫良//吕俊复//倪维斗 中国电力出
¥ ×1
序
前言
第一篇 燃煤发电发展概述
第1章 燃煤发电发展概况
1.1 中国电源的基本构成
1.2 燃煤发电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3 未来电源结构的发展预测
第2章 燃煤发电的发展与能耗
2.1 中国电力事业发展的早期阶段
2.2 新中国成立后燃煤发电的发展与能耗
2.2.1 新中国成立后燃煤发电的发展历程
2.2.2 新中国成立后燃煤发电装备制造的发展
2.2.3 新中国成立后燃煤发电的能耗情况
2.3 改革开放后燃煤发电的发展与能耗
2.3.1 改革开放后燃煤发电的发展情况
2.3.2 改革开放后燃煤发电装备制造的发展
2.3.3 改革开放后燃煤发电的能耗情况
2.4 电力改革后燃煤机组的发展与能耗
2.4.1 电力改革后燃煤机组的发展历程
2.4.2 电力改革后燃煤发电装备制造的发展
2.4.3 电力改革后燃煤发电的煤耗情况
2.5 燃煤机组装机结构对煤耗的影响
2.5.1 燃煤机组装机结构的变化
2.5.2 新增机组对煤耗下降的贡献
第3章 淘汰落后产能与节能降耗
3.1 落后产能的历史环境
3.1.1 淘汰落后产能的背景
3.1.2 国家相关政策的发展历程
3.2 淘汰落后产能的执行情况
3.2.1 淘汰落后产能的总体情况
3.2.2 淘汰落后产能对能耗的影响分析
3.3 淘汰落后产能的技术经济性
3.3.1 全生命周期分析法
3.3.2 工业能耗与排放当量分析法
3.3.3 投资当量分析法
3.3.4 分析方法综合评价
3.4 淘汰落后产能的经济性分析
第4章 国内外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对比
4.1 欧洲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
4.2 日本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
4.3 美国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
4.4 中国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
4.5 世界主要国家燃煤机组发电煤耗的对比
第二篇 高效燃煤发电
第5章 燃煤电站的能效状况
5.1 燃煤电站设备状况
5.1.1 机组容量和蒸汽参数
5.1.2 锅炉设备状况
5.1.3 锅炉辅机状况
5.1.4 汽轮机设备状况
5.1.5 汽轮机辅机状况
5.2 燃煤电站的性能指标
5.2.1 锅炉系统性能指标
5.2.2 汽轮机系统性能指标
5.2.3 机组效率状况
第6章 燃煤发电的能效评价方法
6.1 燃煤电站热平衡分析方法
6.1.1 锅炉热平衡计算方法
6.1.2 汽轮机热平衡
6.2 燃煤电站□(无此字)平衡计算方法
6.2.1 □(无此字)的基本概念
6.2.2 锅炉□(无此字)平衡计算方法
6.2.3 汽轮机□(无此字)平衡计算
第7章 燃煤发电的能量转化
7.1 燃煤发电能量损失分布
7.1.1 燃煤发电热损失分布
7.1.2 燃煤发电炯损失分布
7.1.3 燃煤发电能耗损失机理
7.2 燃煤发电节能潜力讨论
7.2.1 锅炉岛节能潜力
7.2.2 汽轮机岛节能潜力
第8章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
8.1 燃煤电站锅炉系统节能技术
8.1.1 提高主蒸汽参数
8.1.2 改善煤质
8.1.3 富氧燃烧
8.1.4 空气分级预热
8.1.5 降低空气预热器漏风率
8.1.6 降低过量空气系数
8.1.7 降低排烟温度
8.1.8 提高燃尽率
8.1.9 低温省煤器
8.2 电站汽轮机节能技术讨论
8.2.1 汽轮机通流改造技术
8.2.2 主蒸汽压力优化
8.2.3 热力系统结构优化
8.2.4 冷却塔改造
8.2.5 空冷岛改造
8.2.6 辅机变频运行改造
第三篇 热电联产与节能减排
第9章 高效热电联产技术
9.1 热电联产发展概述
9.1.1 中国热电联产的发展
9.1.2 国外热电联产发展概况
9.1.3 热电联产机组的技术现状
9.1.4 热电联产发展的困难与机遇
9.2 热电联产高效节能技术
9.2.1 热能分级利用热网加热技术
9.2.2 高效工业供汽技术
9.2.3 集中采暖高效供热技术
9.3 高效供热系统
9.3.1 常规热电联产供热系统流程
9.3.2 基于“单耗最低”的供热全系统节能分析
9.3.3 高效供热系统设计方案
9.4 高效化热电联产改造的综合效益
9.4.1 提升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能力
9.4.2 降低供热煤耗的收益
第10章 热电解耦推动节能减排
10.1 热电解耦的发展背景
10.1.1 电网调峰的急迫需求
10.1.2 热电解耦是热电联产的必然选择
10.2 热电解耦技术
10.2.1 储热技术
10.2.2 电锅炉技术
10.2.3 旁路补偿供热技术
10.3 热电解耦技术现状
10.4 热电解耦的社会效益
第11章 热电联产发展讨论
11.1 进一步推动热电联产的发展
11.1.1 热电联产有利于节能降耗
11.1.2 热电联产促进污染物排放控制
11.2 推动热网与电网的耦合
11.2.1 热、电的节能调配技术方案研究
11.2.2 管网侧和用户侧的协同储热
11.2.3 智能热网技术方案研究
11.3 热电联产的政策讨论
11.3.1 激励机制是热电联产深度调峰的前提
11.3.2 当前调峰机制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11.3.3 完善市场机制和金融配套政策
第四篇 燃煤发电污染物控制
第12章 燃煤发电污染排放状况
12.1 燃煤发电污染控制的发展过程
12.1.1 二氧化硫(SO2)排放控制
12.1.2 氮氧化物(NOx)排放控制
12.1.3 粉尘排放控制
12.2 燃煤电站与其他燃煤工业污染物排放的比较
12.2.1 燃煤工业污染物控制比较
12.2.2 中国污染物排放主要构成
12.3 世界主要国家燃煤发电机组污染物控制
12.3.1 排放标准
12.3.2 烟气污染物控制情况
第13章 燃煤电站污染物控制技术路线
13.1 燃煤电站污染物控制技术分析
13.1.1 燃煤电站脱硫技术
13.1.2 燃煤电站脱硝技术
13.1.3 燃煤电站除尘技术
13.2 燃煤发电污染物路线讨论
13.2.1 技术路线分析
13.2.2 技术经济性分析
13.3 超低排放路线选择建议
13.3.1 煤质因素
13.3.2 工况变化
13.3.3 对电厂运行的影响
13.3.4 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13.3.5 总体建议
13.4 非电工业污染物控制技术分析
第五篇 智能发电
第14章 节能减排与智能电站
14.1 电站信息控制技术发展综述
14.1.1 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14.1.2 电站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14.1.3 电站信息控制技术的现状
14.2 电站自动化与节能降耗
14.2.1 电站自动化的必要性
14.2.2 自动调节与节能优化
14.3 电站信息化与节能降耗
14.3.1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14.3.2 负荷优化分配
14.3.3 锅炉吹灰优化
14.3.4 循环水泵优化调度
14.3.5 机组设备故障预警
14.4 智能电站的发展展望
14.4.1 建设智能电站的必要性
14.4.2 电站智能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4.4.3 智能电站是燃煤电站的发展方向
14.4.4 智能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
14.4.5 智慧电站整体思路
附录A 锅炉基本设计数据
附录B 锅炉基本运行数据
参考文献
倪维斗:中国工程院院士,动力机械工程专家。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科技委主任。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国家教委科技进步、*教学成果项。2017年获得“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杰出贡献勋章”。长期从事热力涡轮机系统和热动力系统动态学方面的研究。全面、系统地发展了复杂热力系统及其关键部件的先进建模方法和一系列新的控制策略;在建立大型火电机组性能与振动远程在线检测与诊断系统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先进燃气轮机的消化、吸收、应用、推广发挥了核心、组织和指导作用。近年从事中国能源战略的研究,推动以煤气化为龙头的多联产能源系统、醇醚替代燃料在国内的应用。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80余人。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20多篇,出版著作8部。吕俊复: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中国煤炭学会理事、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锅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电联循环流化床专家委员会委员、民政部101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动力工程学报》等编委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1项、国家科技进步1项,省部级6项,4项。长期从事循环流化床锅炉、煤气化、洁净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期刊或学术会议发表文章4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Ei收录20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5部,发明专利40余项。王卫良: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副研究员,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发改委清洁煤利用专家组成员、中国电力联合会专家库专家、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减排专家组成员,及多家企业技术顾问等。长期从事热能工程领域锅炉燃烧、受热面优化、汽水动力学、汽轮机流动与传热、冷却塔、热力系统等研究。曾主持中国工程科技中长期战略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曾多次负责电站锅炉、汽轮机、辅机等性能测试、运行优化、技术改造等工作;曾牵头电站锅炉、汽轮机、辅机设备等化改造工作,降低煤耗多达13g/kWh;曾对国内二十余台300MW、600MW火电机组进行优化调整,平均降低煤耗2g/kWh以上。
针对高效清洁燃煤发电技术的重大需求,本书分别从中国燃煤发电发展概述、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热电联产节能减排技术、燃煤发电污染物控制技术和智能发电技术等五个角度,系统讨论了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及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
全书包括五篇,共计14章。第一篇“燃煤发电发展概述”包括第1~4章,主要通过燃煤发电工业的历史发展与综合数据分析,系统阐述了中国燃煤发电的发展概况。第二篇“高效燃煤发电”包括第5~8章,结合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深入讨论了中国燃煤发电的能效现状、能效评价方法、节能潜力和重点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第三篇“热电联产与节能减排”包括第9~11章,同样基于基础理论和技术研发,重点分析了中国燃煤发电热电联产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意义、关键技术及未来发展方向。第四篇“燃煤发电污染物控制”包括第12、13章,分别从宏观发展和技术路线方面系统介绍了中国燃煤发电行业污染物控制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和污染物控制的发展方向。第五篇“智能发电”包括第14章,综合讨论了中国燃煤发电领域信息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并提出智能发电的发展方向。
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涉及行业综合研究、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行业发展战略,涵盖了中国电力行业近几十年来的主要理论创新、技术发展和关键应用成果,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较高的实验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燃煤发电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还可供电力行业相关管理人员、政府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参考。
倪维斗院士及团队,基于多年的理论研究、科技研发等大量工作,系统研究了中国燃煤发电节能减排的潜力,提出了一系列燃煤发电节能减排技术方案,并逐个分析了各个技术方案的理论效果,进而指出了燃煤发电节能减排的重点发展方向。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