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福特的创作艺术和伦理思想研究 许锦霞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97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许锦霞著著 | 许锦霞著编 | 许锦霞著译 | 许锦霞著绘
    •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许锦霞著著| 许锦霞著编| 许锦霞著译| 许锦霞著绘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11-01
    • 字数:300千字
    • 页数:301
    • 开本:大32开
    • ISBN:9787210095651
    • 版权提供:江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许锦霞著
    • 著:许锦霞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45.00
    • ISBN:9787210095651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开本:大32开
    • 印刷时间:2017-11-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6-01-01
    • 页数:301
    • 外部编号:907886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引论

    节 福特的文学声誉

    1.初享辉煌(1905―1908)

    2.声誉下降和湮没无闻(1910―1923)

    3.再享盛名(1924―1928)

    4.再次受冷落和湮没无闻(1929―1945)

    5.重受关注和终获承认(1945年以后)

    第二节 福特的创作生涯

    1.一战前的创作(1891―1914):从具有拼贴性质的作品到他的“大海雀蛋”

    2.一战后的创作(1915―1939):从战争带来的痛苦的“顿悟”到达观的终曲

    章 福特的创作文化背景:从拉斐尔前派到印象主义者

    节 “最后的拉斐尔前派”

    第二节 福特文学印象主义的源泉

    第三节 与康拉德的合作

    第二章 福特的文学印象主义艺术观

    节 表现观:小说应该表现生活传达的印象

    第二节 叙述观:提倡“非全知、非介入的客观叙述方法”

    第三节 风格观:风格在于趣味性和简单自然

    第三章 福特小说中的文学印象主义

    节 拼贴式的印象主义手法

    第二节 福特文学印象主义在小说中的实践

    1.《好兵》中的印象主义

    2.《检阅的结束》中的印象主义

    第三节 福特文学印象主义的影响

    第四章 福特的伦理观

    节 福特所处的伦理环境

    1.福特创作的历史语境:道德价值与伦理生活的危机

    2.福特的道德理想:现代社会对中世纪普罗旺斯的调适

    第二节 性别伦理

    1.有荣誉感的、基督徒式的保守党绅士具象

    2.女性伦理

    第二节 婚恋伦理

    1.激情的表现:对浪漫爱情的追求

    2.爱情婚姻中的道德

    第三节 家庭伦理

    1.家庭的失序与危机

    2.真爱带来和谐

    第四节 政治伦理

    1.战前政治上的悲观主义

    2.战后政治和社会重建的信仰

    第五节 商业伦理

    1.对现代商业文明下的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批判

    2.对现代商业文明下人性被异化的批判

    第五章 艺术观与伦理观的内在关联

    节 两者的有机统一

    第二节 求真――两者本质上的一致性

    结语

    附录

    一、福特·马多克斯·福特(1873―1939)年表

    二、福特主要作品英文目录

    三、西方福特研究文献汇编

    参考文献

      

    许锦霞著的《福特的创作艺术和伦理思想研究》除引论部分和结语部分,全书共分五章。福特的文学声誉在英美文学界经历了大幅波动,从未受肯定到终获承认几经起落沉浮;福特对靠前学界来说相对陌生。有鉴于此,引论部分主要从福特的文学声誉和创作生涯人手,梳理其文学声誉的变化历程,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客观分析,并从中一窥国外福特研究大致状况,同时对福特的创作做一详尽介绍,以便让靠前读者更好地了解福特。福特的创作及其文学印象主义艺术观的形成有着多元文化背景,章从拉斐尔前派的影响、文学印象主义的源泉和福特与康拉德的合作三个方面阐析福特文学印象主义艺术观形成的创作文化背景。第二章主要从表现观、叙述观和风格观三个方面论述福特“小说必须展示印象”的文学印象主义艺术观。第三章探讨福特小说中的文学印象主义。首先分析在其文学印象主义艺术观的指导之下,福特具体采用的印象主义手法,并结合福特两部杰作《好兵》和《检阅的结束》探讨福特印象主义在其小说布局上的体现、福特小说的叙事特点,很后通过福特对康拉德、里斯和庞德的影响看其文学印象主义的影响。第四章探讨福特的伦理观。研究福特创作的伦理环境和他作品中倡导的伦理观念是理解福特作品精髓的前提之一。首先分析福特所处的伦理环境及其对他创作的影响,在弄清福特伦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基础上,以中世纪伦理道德和维多利亚后期社会伦理道德为切人点,结合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主包括社会历史批评、心理分析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存在主义批评等视角在内的文学批评对福特小说进行详细的文本分析,主要从性别伦理、婚恋伦理、家庭伦理、政治伦理以及商业伦理几个方面探究福特作品中承载的伦理观念以及伦理内涵,系统地探讨福特伦理观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第五章探讨福特艺术观和伦理观的内在关联。福特的艺术观和伦理观是体现福特创作思想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之间有着紧密关联。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是理解福特作品精髓的关键。结语部分对全文做一总结,指出在长达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福特既以小说形式的改革和艺术的更新成为英国现代主义先驱之一,又以对文学印象主义所做出的探索与努力而被誉为“英国小说印象主义之父”,同时他还是一位人文主义文学家,竭力反映维多利亚晚期、爱德华时期和佐治亚时期英国的社会和伦理道德问题。福特作品关注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的某些很基本的伦理道德,福特作品中涉及的朴素而深刻的伦理主题对转型期的中国的社会伦理建设有深刻的启迪,可提供有益的参照,具有跨时空的道德教谕意义。附录部分包括福特年表、福特作品英文目录、西方福特研究文献汇编以及本书的主要参考文献。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