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 劳动剩余与工资上涨条件下的工业化 丁守海著 中国人民大学
¥ ×1
第1章二元经济工业化理论的简要评述
1.1工业化概念的辨析
1.2传统理论对欠发达国家劳动力条件假设的分野
1.2.1关于劳动剩余条件的争论
1.2.2关于工资变动趋势的分歧
1.3传统理论对欠发达国家工业化实现过程的描述
1.3.1古典主义模型
1.3.2新古典主义模型
1.3.3古典理论与新古典理论的有限融合
1.4二元经济工业化理论的历史局限性
第2章中国劳动剩余格局的基本判断
2.1农业剩余劳动力估算的三种原理
2.2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三种估算结果
2.2.1古典方法的估算结果
2.2.2新古典方法的估算结果
2.2.3国际标准结构比较法的估算结果
2.2.4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综合判断
2.3隐蔽性失业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蓄水池
2.3.1隐蔽性失业的构成
2.3.2农业隐蔽性失业劳动力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潜力
第3章未来工资上涨趋势的基本判断
3.1从“民工荒”说起
3.2农业收入对工业工资的压力传导
3.2.1务工比较收益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
3.2.2农业收入的长期增长趋势
3.3工农业贸易条件对工业工资的压力传导
3.3.1人均农业剩余紧平衡对贸易条件的约束
3.3.2国际贸易因素对工农业贸易条件的影响
第4章劳动剩余与工资上涨对工业化的挑战
4.1传统工业化对低工资的依赖
4.2资上涨对工业资本积累的冲击
4.2.1冲击效应分析的基本方法
4.2.2农民工工资上涨对工业资本积累的渐进性冲击
4.2.3农民工工资渐进性冲击的制度性解释
4.3资本积累困境的化解与就业增长目标的矛盾
4.3.1化解资本积累困境与技术进步
4.3.2技术进步对劳动的排斥
第5章劳动剩余与工资上涨条件下的工业化
5.1工业化传统机制的失效
5.1.1传统资本积累机制的失效
5.1.2常规技术进步机制的失效
5.2工业化核心机制的调整
5.2.1对技术进步两个要素的进一步说明
5.2.2基于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工业化调整
5.3重构后的工业化图景
5.3.1工业化过程的理论描述
5.3.2中国台湾和印度的实践验证
第6章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实施,
6.1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需要政府干预
6.2构建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产业平台
6.2.1产业转移的支撑与引导
6.2.2主导产业的选择与调整
6.3矫正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微观基础
6.3.1原发性技术创新机制的矫正
6.3.2扩散性技术进步机制的矫正
第7章劳动管制政策对未来工业化的支撑
7.1劳动管制政策的工业化使命
7.1.1劳动管制政策的双重工业化职能
7.1.2我国劳动管制政策的演进与现状
7.2我国劳动管制政策对工业化的反馈性影响
7.2.1最低工资管制与人力资本投资的难题
7.2.2《劳动合同法》与工业发展困境的加剧
7.3基于工业化使命的劳动管制政策设计
7.3.1劳动管制政策与战略性就业政策的衔接
7.3.2劳动管制政策体系内部的调适
7.3.3劳动管制措施的区别性设计
参考文献
丁守海,男,1972年生,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公共就业政策分析。城乡劳动力就业比较。农村劳动力转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教育部科研基金项目各一项。近年来,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就业领域内的论文多篇。
发展经济学的传统理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发轫工业化的过程中,劳动剩余与工资上涨这两个条件是对立的。然而,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急剧变化显示,在未来的工业化进程中,二者很可能是并存的。隐蔽性失业的大量存在与工资的强劲上涨压力相交织,使中国的工业劳动力供给条件变得日益复杂。在这种格局下,工业化将面临资本积累与就业的双重困境。对此,不论是古典工业化模型还是新古典工业化模型,都无法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分析表明,要寻找未来工业化的突破口,仅靠加快技术进步是不够的,还必须推动技术进步方式的变革,它必须跳出新古典模式的覆辙,提高技术进步的劳动偏向度,为此,国家需要在产业政策、技术创新引导机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安排。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