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史论(1912—1948) 汪建华著 西南交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汪建华著著 | 汪建华著编 | 汪建华著译 | 汪建华著绘
    •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8-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汪建华著著| 汪建华著编| 汪建华著译| 汪建华著绘
    •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8-01
    • 版次:1
    • 字数:288000
    • 开本:16开
    • ISBN:9787564373412
    • 版权提供: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汪建华著
    • 著:汪建华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98.00
    • ISBN:9787564373412
    •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9-08-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983631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导论


    节 研究缘起


    一、“双一流”建设对大学课程体系的挑战


    二、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现状之忧思


    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理论研究之偏向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通识教育的研究


    二、关于通识教育课程的研究


    三、关于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研究


    四、对相关研究的评析




    第二章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本真追寻


    节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概念解读


    一、民国时期


    二、大学


    三、通识教育


    四、课程变革


    第二节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源流探析


    一、西方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演变


    二、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演变




    第三章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成型(1912-1927)


    节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的时代背景


    一、“通才教育”的提出


    二、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现状


    第二节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的思想基础


    一、各类期刊的创办与通识教育思想的传播


    二、著名教育家的通识教育思想


    第三节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的制度规约


    一、壬子葵丑学制的颁布


    二、《大学令》与《大学规程》的颁布


    三、《修正大学令》的颁行


    四、壬戌学制与《国立大学校条例》对高等教育的规定


    第四节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的实践探索


    一、1912-1917年:预科模式


    二、1918-1924年:预科+本科模式


    三、1925-1927年:多元模式


    第五节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成型之反思


    一、借鉴模仿与现实国情


    二、课程目标:掌握基本知识


    三、课程结构:结构不一,课程多样


    四、课程内容:内容丰富,通专难分


    五、课程实施:注重基本知识


    六、课程管理:从统一到分散


    七、课程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




    第四章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1928-1937)


    节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的时代背景


    一、十年稳定与“党化教育”的推行


    二、大学课程自由分散


    第二节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的思想基础


    一、关于大学共同必修科目的讨论


    二、关于“通才”与“专才”之争


    第三节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的制度规约


    一、“三民主义”及其对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规约


    二、《大学组织法》与《大学规程》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规约


    ……


    第五章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成熟(1938-1948)


    第六章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的整体特征(1912-1948)


    第七章 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与反思(1912-1948)


    第八章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的启示(1912-1948)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汪建华,男,1989年生,安徽枞阳人,教育学博士。


    现任职于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通识教育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科研课题6项,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教育科学》《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史论(1912-1948)》分为八章,每一章具体内容如下:

    章,导论。导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的缘由,梳理了相关研究文献,明晰了研究的基本方向。

    第二章,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本真追寻。本章主要探讨了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是什么”“从哪里来”两个基本问题;界定了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相关概念;梳理了中西方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演变历史,厘清了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历史渊源。

    第三章,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成型(1912-1927)。1912-1927年是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的一个阶段。本章主要从发展背景、思想领域、制度层面、实践探索四个方面,对这一阶段的通识教育课程变革的基本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这一阶段的通识教育课程呈现如下特征: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在课程结构上,表现为结构不一,课程多样;在课程内容上,异常丰富,通专难分;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基本知识;在课程管理上,由集中到分散;在课程评价上,重视过程性评价。

    第四章,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1928-1937)。1928-1937年是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的二个阶段。本章遵循第三章的分析框架,对本阶段的通识教育课程变革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本阶段的通识教育课程呈现如下特征: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养成学生共同之基础;在课程结构上,基本成型;在课程内容上,各学校小同大异;在课程实施上,自由创生;在课程管理上,全面而不统一;在课程评价上,完善而单一。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