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中国大城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重构:以上海市为例的实证研究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刘君德等著著 | 刘君德等著编 | 刘君德等著译 | 刘君德等著绘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君德等著著| 刘君德等著编| 刘君德等著译| 刘君德等著绘
    •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3-01-01
    • 字数:312000.0
    • 页数:204
    • 开本:16开
    • ISBN:9787564139261
    • 版权提供:东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刘君德等著
    • 著:刘君德等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39.00
    • ISBN:9787564139261
    •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3-01-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3-01-01
    • 页数:204
    • 外部编号:786012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总序
    前言
    1 研究基础:从初识社区到项目研究
    1.1 初识社区的故事
    1.1.1 第一次接触社区
    1.1.2 发现曹家渡现象
    1.1.3 南京会议的发言
    1.1.4 美国社区的感受
    1.1.5 台中的“模范社区”
    1.1.6 师大二村的维权
    1.1.7 英国的社区观察
    1.2 项目研究基础
    1.2.1 最早的社区项目
    1.2.2 发现和总结城区-社区-家庭、单位“文明链”
    1.2.3 如何培育“小巷总理”
    1.2.4 真如镇:社区规划实践
    1.2.5 社区综合性课题的深化研究
    2 概念辨析与演绎逻辑:社区·行政区·行政社区
    2.1 社区概念的演绎及属性认知
    2.1.1 西方国家社区概念演绎与中国特色的社区定义
    2.1.2 社区的基本要素与本质属性认知
    2.2 社区类型演绎的另类创新逻辑
    2.2.1 社区类型学的经典与常规演绎
    2.2.2 中国社区类型演绎的另类创新:社区·行政区·行政社区
    2.3 社区构成新因素:新市民·原住民动迁·规划
    2.3.1 城市新市民
    2.3.2 城市原住民的动拆迁与安置
    2.3.3 规划因素
    3 基本特点与主要经验:基层社区组织管理海内外实践模式
    3.1 国外基层社区组织管理模式主要类型与经验
    3.1.1 “行政力量有效渗透”的政府主导型:新加坡模式
    3.1.2 “自治传统悠久”的自治型:欧美模式
    3.1.3 “半官半民”的混合型:日本模式
    3.1.4 国外基层社区组织管理的主要经验
    3.2 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社区组织模式
    3.2.1 业主委员会主导,专业化、职业化社工多元服务的香港模式
    3.2.2 注重保存传统文化特色、“街坊会”自治管理的澳门模式
    3.2.3 当局主导、民生主义引领、社区再造的台湾模式
    3.3 中国大陆典型社区管理实践:若干城市经典模式评述
    3.3.1 沈阳经验
    3.3.2 南京经验
    3.3.3 北京经验
    3.3.4 武汉经验
    3.3.5 深圳经验
    4 宏观思考:中国大城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重构
    4.1 大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管理的基本定式
    4.2 大城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重构的中国逻辑
    4.2.1 组织价值逻辑:中国社会的组织“情结”和“组织路径依赖”
    4.2.2 组织功能逻辑:中国城市基层社区独特的组织功能定位
    4.3 大城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重构的理论依据
    4.3.1 治理与善治的基本理论观点
    4.3.2 行政区一社区体系基本理论观点
    4.3.3 扁平化及层次一幅度关系组织原理
    4.4 大城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重构的基本原则
    4.4.1 基层行政社区与自然社区相耦合的原则
    4.4.2 有利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管理的原则
    4.4.3 有利于整合社区资源,提高管理效能的原则
    4.4.4 纵向和横向管理整体协调的原则
    4.4.5 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
    4.5 大城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发展的目标与基本思路
    4.5.1 大城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发展的目标
    4.5.2 实现大城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体制改革目标的基本思路
    5 上海实证(工):主体线索与改革路径
    5.1 上海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管理演进的主题线索
    5.1.1 上海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管理结构演进过程与现状格局
    5.1.2 上海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管理结构深化改革的基本路径
    5.2 城区型管理路径:“街居制”社区管理实践模式与上海的经典演绎
    5.2.1 “街居制”社区管理模式形成的基本背景:街道体制与功能变迁
    5.2.2 上海“街居制”社区管理实践模式的经典演绎
    5.3 郊域(区)型管理路径:上海浦东“镇管社区”体制模式之阶段性创新实践
    5.3.1 “郊域(区)社区”的内涵特质与组织模式建构的逻辑基础
    5.3.2 上海浦东“镇管社区”体制模式的阶段性创新实践
    6 上海实证(2):新模式构建与制度创新
    6.1 构建上海(城区)行政区-社区组织管理纵向体系新模式
    6.1.1 体制背景:上海行政区-社区体系发育的两个重要体制基础
    6.1.2 趋势背景:上海基层行政社区未来发展趋势前瞻
    6.1.3 创新思路:上海行政区-社区组织管理新模式构建的框架性设计
    6.2 上海新“街居制”社区组织管理模式的建构与基本设想
    6.2.1 街道作为基层行政社区组织功能的存续价值思考
    6.2.2 “共治”逻辑下上海新“街居制”社区管理模式的建构
    6.3 上海浦东郊区“镇管社区”体制模式的深化与制度创新
    6.3.1 问题探索:浦东郊区社区发展的“新”、“老”问题
    6.3.2 模式再造:从“镇管社区”模式到“大市镇”模式的制度创新
    6.3.3 浦东郊区推行“大市镇制”模式的改革设想
    7 上海实证(3):专题研究
    7.1 上海新型基层行政社区的合理规模与最佳地域范围的论证
    7.1.1 研究过程与背景
    7.1.2 上海市现行街道行政社区规模特征与存在问题分析
    7.1.3 基层行政社区合理规模的影响因素与国内外经验借鉴
    7.1.4 基于网格化管理的上海基层行政社区规模的确定
    7.1.5 上海新型基层行政社区合理规模与最佳范围界分论证的基本结论
    7.2 上海城市边缘区(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综合研究
    7.2.1 研究过程
    7.2.2 上海市边缘区社区管理的矛盾:五个样本点的调查分析
    7.2.3 大城市边缘区社区的概念与基本特性的认识
    7.2.4 上海市城市边缘区社区体制改革思考:体制创新,全面推进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综合整治
    7.3 “后功能区”时期川沙社区体制模式转型与改革深化
    7.3.1 研究背景
    7.3.2 原川沙“功能区-社区”新体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7.3.3 “后功能区”时期川沙社区体制模式的转型、完善与改革深化
    7.3.4 推进川沙社区体制模式改革深化的“十大运行机制”
    8 后续相关问题思考
    8.1 社区建设:城市基层政府工作永恒的主题
    8.2 开展行政社区类型区划:一项分类管理社区的基础工作
    8.3 深化社区服务:建设均等化的服务圈
    8.4 从“社区行政”向“共治”→“自治”转变:核心是把社区管理的权限还给居民
    8.5 加强社区公民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大力培育柏万青式的社会“精英”
    8.6 关注近郊大型居住社区的管理体制改革:一种新的治理思路与模式
    附录
    一、浦东新区郊区建制镇社区调查(2004)
    二、浦东新区潍坊街道组织体制与和谐社区建设调查(2005)
    三、川沙新镇行政区一社区体制和华夏社区调查(2006年4月18、19日)
    四、普陀区长风街道社区业主委员会和居民自治的调查(2007年8月,摘录)
    五、静安区“申田大楼”居民自我打造“同心家园”调查(2012年5月)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大城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重构:以上海市为例的实证研究》以大城市的基层行政社区(街-居,重点为街道)为对象,以行政区-社区组织体系为主线,以上海市的大量实践性成果为实证基础,探讨中国特色的城市行政区-社区组织体系的重构和相关的制度问题。书中对“行政社区”的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对中国特色的“行政区-社区”体系的逻辑内涵进行了理论诠释,指出“行政区-社区”体系由层次结构体系、社区服务提供和管理体系以及地域整合分布体系三个方面所构成,提出了转型期在中心城区由传统的“区-街-居制”向“街区(小区制)共治-社区自治制”转变的制度框架以及在“郊域”推行“大市镇”的体制模式设想。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