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 姜晓萍主编 中央编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姜晓萍主编著 | 姜晓萍主编编 | 姜晓萍主编译 | 姜晓萍主编绘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8-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姜晓萍主编著| 姜晓萍主编编| 姜晓萍主编译| 姜晓萍主编绘
    •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8-01
    • 版次:1
    • 印刷时间:2015-04-01
    • 字数:784000
    • 页数:790
    • 开本:小16开
    • ISBN:9787511725752
    • 版权提供:中央编译出版社
    • 作者:姜晓萍主编
    • 著:姜晓萍主编
    • 装帧:精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245.00
    • ISBN:9787511725752
    •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开本:小16开
    • 印刷时间:2015-04-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4-08-01
    • 页数:790
    • 外部编号:850669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第一章导论(1)一、研究缘起与价值(1)(一)研究缘起(1)(二)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3)二、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7)(一)国内关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述评(7)(二)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研究述评(27)(三)国内服务型政府与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的知识图谱(51)三、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80)(一)基本思路(80)(二)主要内容(81)四、研究方法与主要资料来源(82)(一)研究方法(82)(二)主要资料来源(84)第二章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构架(85)一、 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核心价值与基本特征(85)(一)服务型政府的概念(85)(二)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价值(89)(三)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93)二、 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溯源(97)(一)人民主权理论(98)(二)中国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理论(99)(三)新公共管理理论(101)(四)新公共服务理论(102)(五)多元(合作)治理理论(104)三、服务型政府的构成要素(105)(一)服务型政府的理念重塑(105)(二)服务型政府的目标重构(107)(三)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109)(四)服务型政府的流程再造(111)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环节(113)(一)出发点:满足公共服务需求(113)(二)关键点: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114)(三)着力点:完善公共服务体系(117)(四)归着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120)五、党的十八大以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思路(123)(一)党的十八大以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实基础与面临的障碍(124)(二)十八大以后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思路(126)第三章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政策变迁与公共需求分析(131)一、我国公共服务体系政策变迁的阶段与特色(131)(一)改革的酝酿、准备阶段(1978—1984年)(132)(二)改革的起步、探索阶段(1985—1992年)(133)(三)改革的渐进发展阶段(1992—2003年)(135)(四)改革的快速发展阶段(2003—2008年)(138)(五)改革的内涵提升阶段(2008—2013年)(143)二、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主要成就(147)(一)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理念,明确了新世纪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147)(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基本形成了多元协同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152)(三)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逐步加大,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158)(四)公共服务发展的制度环境不断优化,形成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国家标准(166)(五)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不断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高(186)三、转型期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公共需求分析(193)(一)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与标准的需求(193)(二)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求(197)(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需求(203)(四)扩大公共服务公众参与的需求(208)四、“十二五”期间我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共同趋势与地区差异分析(214)(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共同趋势(215)(二)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地方特色与差异性(224)第四章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的实践探索(235)一、地方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变革的动力机制(235)(一)社会公共需求因素(235)(二) 地方政府自身要素(245)(三)地方政府竞争因素(257)二、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变革的实践案例与模式分析(258)(一)公共服务的政府供给变革模式(262)(二)公共服务的社会供给变革模式(275)(三)公共服务的市场供给变革模式(283)三、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变革的障碍与原因(290)(一)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变革的障碍(290)(二)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变革问题的原因(301)第五章省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标准与评估研究(310)一、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质量研究的背景与基础理论(310)(一)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质量研究的背景(310)(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质量研究的现状(317)(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质量研究的基础理论(319)二、省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标准构建(329)(一)质量标准构建的价值取向(329)(二)质量标准构建的原则(331)(三)质量标准构建的程序(332)(四)质量标准的设计与筛选(334)三、省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评估(351)(一)层次分析法确定客观指标权重(351)(二)综合指数评价法确定客观指标总分(355)(三)客观指标体系的实证评估(356)(四)主观指标体系的实证评估(376)四、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395)(一)基本结论(395)(二)政策建议(400)第六章国外公共服务体系的经验借鉴与启示(402)一、国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情况(402)(一)公共服务外延不断扩大(402)(二)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403)(三)公共服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404)(四)推进公共服务方式创新(404)(五)电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405)二、国外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的典型方式(406)(一)英国以公共服务协议推进公共服务“大社会”探索(406)(二)加拿大的“以公民为中心”的可选择公共服务机制(410)(三)美国电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311”市民服务系统(415)(四)德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服务体系改革(417)(五)日本以农协为主体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421)三、国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426)(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与国情相适应(426)(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与政府改革相配套(428)(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实现多元主体之间的有效协作(430)(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管理的制度建设(432)(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不断创新公共服务方式(434)第七章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设计与实施策略(436)一、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设计(436)(一)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定位(436)(二)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437)(三)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框架(439)二、完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策略(442)(一)推进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改革(442)(二)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447)(三)健全地方公共服务的资源保障机制(452)(四)不断提升地方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458)第八章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案例研究(478)一、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案例研究(478)(一)四川省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研究报告(479)(二)四川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调查报告(514)(三)四川省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调查报告(522)(四)四川省社会保险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调查报告(555)(五)四川省灾后公共服务体系重建调查报告(571)二、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案例研究——杭州市上城区的创新实践(612)(一)案例背景(613)(二)主要做法(614)(三)主要效果(625)(四)启示(627)附录(629)附录1:党和国家有关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会议摘要(629)附录2:党和国家有关各项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会议内容摘要(632)附录3:党和国家有关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政策文件(640)附录4:全国部分省市近年相关政策文件信息汇总(648)附录5:公共服务需求调查问卷(660)附录6:公共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分析结果(664)附录7: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标准与评估客观指标体系(674)附录8: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标准与评估客观指标数据(676)附录9: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标准与评估区域客观指标得分分布(681)附录10: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标准与评估客观评分结果(689)附录11: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标准与评估中省级政府基本情况(690)附录12: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标准与评估主观满意度调查问卷(692)附录13: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标准与评估层次分析法问卷(695)附录14:四川省统筹城乡中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情况调研问卷(703)附录15:四川省公共服务体系调查问卷分析报告(710)参考文献(729)后记(762)第一章导论(1)一、研究缘起与价值(1)(一)研究缘起(1)(二)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3)二、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7)(一)国内关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述评(7)(二)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研究述评(27)(三)国内服务型政府与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的知识图谱(51)三、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80)(一)基本思路(80)(二)主要内容(81)四、研究方法与主要资料来源(82)(一)研究方法(82)(二)主要资料来源(84)第二章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构架(85)一、 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核心价值与基本特征(85)(一)服务型政府的概念(85)(二)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价值(89)(三)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93)二、 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溯源(97)(一)人民主权理论(98)(二)中国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理论(99)(三)新公共管理理论(101)(四)新公共服务理论(102)(五)多元(合作)治理理论(104)三、服务型政府的构成要素(105)(一)服务型政府的理念重塑(105)(二)服务型政府的目标重构(107)(三)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109)(四)服务型政府的流程再造(111)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环节(113)(一)出发点:满足公共服务需求(113)(二)关键点: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114)(三)着力点:完善公共服务体系(117)(四)归着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120)五、十八大以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思路(123)(一)十八大以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实基础与面临的障碍(124)(二)十八以后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思路(126)第三章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政策变迁与公共需求分析(131)一、我国公共服务体系政策变迁的阶段与特色(131)(一)改革的酝酿、准备阶段(1978—1984年)(132)(二)改革的起步、探索阶段(1985—1992年)(133)(三)改革的渐进发展阶段(1992—2003年)(135)(四)改革的快速发展阶段(2003—2008年)(138)(五)改革的内涵提升阶段(2008—2013年)(143)二、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主要成就(147)(一)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理念,明确了新世纪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147)(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基本形成了多元协同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152)(三)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逐步加大,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158)(四)公共服务发展的制度环境不断优化,形成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国家标准(166)(五)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不断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高(186)三、转型期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公共需求分析(193)(一)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与标准需求(193)(二)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求(197)(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需求(203)(四)扩大公共服务公众参与需求(208)四、“十二五”期间我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共同趋势与地区差异分析(214)(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共同趋势(215)(二)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地方特色与差异性(224)第四章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的实践探索(235)一、地方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变革的动力机制(235)(一)社会公共需求因素(235)(二) 地方政府自身要素(245)(三)地方政府竞争因素(257)二、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变革的实践案例与模式分析(258)(一)公共服务的政府供给类变革模式(262)(二)公共服务的社会供给变革模式(275)(三)公共服务的市场供给变革模式(283)三、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变革的障碍与原因(290)(一)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变革的障碍(290)(二)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变革问题的原因(301)第五章省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标准与评估研究(310)一、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质量研究的背景与基础理论(310)(一)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质量研究的背景(310)(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质量研究的现状(317)(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质量研究的基础理论(319)二、省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标准构建(329)(一)质量标准构建的价值取向(329)(二)质量标准构建的原则(331)(三)质量标准构建的程序(332)(四)质量标准的设计与筛选(334)三、省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评估(351)(一)层次分析法确定客观指标权重(351)(二)综合指数评价法确定客观指标总分(355)(三)客观指标体系的实证评估(356)(四)主观指标体系的实证评估(376)四、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395)(一)基本结论(395)(二)政策建议(400)第六章国外公共服务体系的经验借鉴与启示(402)一、国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情况(402)(一)公共服务外延不断扩大(402)(二)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403)(三)公共服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404)(四)推进公共服务方式创新(404)(五)电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405)二、国外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的典型方式(406)(一)英国以公共服务协议推进公共服务“大社会”探索(406)(二)加拿大的“以公民为中心”的可选择公共服务机制(410)(三)美国电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311”市民服务系统(415)(四)德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服务体系改革(417)(五)日本以农协为主体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421)三、国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426)(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与国情相适应(426)(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与政府改革相配套(428)(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实现多元主体之间的有效协作(430)(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管理的制度建设(432)(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不断创新公共服务方式(434)第七章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设计与实施策略(436)一、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设计(436)(一)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定位(436)(二)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437)(三)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框架(439)二、完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策略(442)(一)推进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改革(442)(二)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447)(三)健全地方公共服务的资源保障机制(452)(四)不断提升地方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458)第八章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案例研究(478)一、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案例研究(478)(一)四川省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研究报告(479)(二)四川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调查报告(514)(三)四川省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调查报告(522)(四)四川省社会保险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调查报告(555)(五)四川省灾后公共服务体系重建调查报告(571)二、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案例研究——杭州市上城区的创新实践(612)(一)案例背景(613)(二)主要做法(614)(三)主要效果(625)(四)启示(627)附录(629)附录1:党和国家有关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会议摘要(629)附录2:党和国家有关各项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会议内容摘要(632)附录3:党和国家有关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政策文件(640)附录4:全国部分省市近年相关政策文件信息汇总(648)附录5:公共服务需求调查问卷(660)附录6:公共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分析结果(664)附录7: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标准与评估客观指标体系(674)附录8: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标准与评估客观指标数据(676)附录9: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标准与评估区域客观指标得分分布(681)附录10: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标准与评估客观评分结果(689)附录11: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标准与评估中省级政府基本情况(690)附录12: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标准与评估主观满意度调查问卷(692)附录13: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标准与评估层次分析法问卷(695)附录14:四川省统筹城乡中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情况调研问卷(703)附录15四川省公共服务体系调查问卷分析报告(710)参考文献(727)后记(760)ContentsChapter 1Introduction(1)Section IResearch Origin and Values(1)1. Research Origin(1)2. Academic Values and Practical Values(3)Section IILiterature Review(7)1.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Domestic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Government(7)2. Literature Review on Basic Public Service Systems at Home and Aboard(27)3. Knowledge Graph of Domestic Study on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and Public Service Systems(51)Section IIIRationale and Main Contents(80)1.Rationale(80)2. Main Contents(81)Section IVMethodology and Data Sources(82)1. Methodology(82)2. Data Sources(84)Chapter 2Basic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85)Section IConcepts, Core Values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85)1. Concepts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85)2. Core Values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89)3.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93)Section II Theoretical Origi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97)1. The PopularSovereignty Theory(98)2. Theory of Serving the People(99)3.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101)4. New Public Service Theory(102)5. Theory of MultipleCooperative Governance(104)Section IIIComponents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105)1. Idea Remodeling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105)2. Goal Re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107)3.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109)4. Process Reengineering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111)Section IVKey Linkages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113)1. Starting Point: Satisfaction of Public Service Demands(113)2. Key Point: Creation of Public Service Supply Mechanism(114)3. Exerting Point: Perfection of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s(117)4. Ending Point: Improvement of Live Hood and Promotion of Social Equity(120)Section VConceptions on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onstructionsince the 18th Party Congress(123)1. Realistic Basis and Obstacles of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Construction since the 18th Party Congress(124)2.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Construction since the 18th Party Congress(126)Chapter 3Analysis on Policy Transition and Public Demand ofPublic Service Systems in China(131)Section IS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licy Transition(131)1. Preparation Stage(132)2. Initial Stage(133)3. Gradual Developing Stage(135)4. Fast Developing Stage(138)5. Connotation Upgrading Stage(143)Section IIMain Achievements of Public Service SystemsDevelopment(147)1. Formation of PeopleOriented Public Service Idea and Definition ofDeveloping Goals of Public Service Systems in the New Century(147)2.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Public Service Systems and Basic Formation ofMultipleCooperative Supply Mechanism for Public Service(152)3. Gradual Increase of Input to Basic Public Service and Formation of PublicService Syste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158)4.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 Developments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Formation of Basic PublicServices National Standards(166)5. Constant Advancement of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in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RuralBasic Public Service(186)Section IIIPublic Demand Analysis in the Transformation Period(193)1. Characteristic Demands of Public Service(193)2. Demands of Supply System

    姜晓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常务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MPA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政治学会副会长。省学术带头人、突出贡献专家、教学名师。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发展与社会风险控制”研究中心主任、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地方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公共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各1项,年度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7项,地方政府委托项目50余项,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很好成果1项,出版专著、教材7部,先后在《政治学研究》等非常不错期刊或CSSCI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10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曾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很好成果三等奖1次,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被授予“四川省杰出创新人才”等。

    本书为2014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作品。主要探讨服务型政府与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内在逻辑、基础理论、政策环境、实践探索、绩效评价,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公共服务体系的经验启示,提出完善我国地方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构想与实施策略,从而回答服务型政府是什么,为什么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着力点,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绩效如何,地方政府如何进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很后以典型案例对上述理论、制度、对策进行实践验证。从而形成基本理论架构——对策系统构建——实践案例验证的分析框架。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