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中国古今蚕桑丝绸技艺精华 钱小萍,白伦主编 苏州大学出版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钱小萍,白伦主编著 | 钱小萍,白伦主编编 | 钱小萍,白伦主编译 | 钱小萍,白伦主编绘
    •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钱小萍,白伦主编著| 钱小萍,白伦主编编| 钱小萍,白伦主编译| 钱小萍,白伦主编绘
    •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6-01
    • 版次:1
    • 页数:502
    • 开本:其他
    • ISBN:9787567236462
    • 版权提供:苏州大学出版社
    • 作者:钱小萍,白伦主编
    • 著:钱小萍,白伦主编
    • 装帧:精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680.00
    • ISBN:9787567236462
    •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 开本:其他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0-06-01
    • 页数:502
    • 外部编号:1159996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第一章古今的桑

    第一节桑文化与社会文明2

    一、桑的起源与桑文化2

    二、桑与古代社会文明4

    三、桑的经济作物价值5

    第二节古今桑的品种5

    一、古代桑的品种与特征5

    二、野蚕的食料植物6

    三、近现代桑的品种与分类7

    四、现代桑品种的改良与基因工程8

    第三节古今桑的繁育技术9

    一、古今桑的有性繁育技术9

    二、古今桑的无性繁育技术11

    三、现代桑的快速育苗技术15

    第四节古今桑的栽培技术 16

    一、古代桑的栽植与养成技术16

    二、近现代桑的栽植与养成技术21

    三、现代桑园高效管理技术体系22

    第五节近现代桑的资源分布与利用23

    一、近现代桑的地域分布23

    一、桑资源的综合利用24

    三、现代家蚕人工饲料的研制25

    第二章古今家蚕及品种

    第一节家蚕的起源28

    一、家蚕起源的生物进化28

    二、其他绢丝昆虫33

    第二节 家蚕 36

    一、家蚕形态36

    二、家蚕幼虫的体色和斑纹38

    三、家蚕幼虫的生长发育39

    四、蚕茧41

    第三节中国家蚕品种44

    一、家蚕地方品种的形成44

    二、有关古代蚕品种的认识45

    三、近代以来生产用家蚕及品种的变迁46

    四、家蚕品种及开发技术发展新趋势48

    第三章古今养蚕技术

    第一节从古籍中解读古代养蚕技术56

    一、开始养蚕之前的准备56

    二、蚕种催青58

    三、蚁蚕的饲育管理59

    四、大蚕的饲育管理61

    五、蚕的眠起管理62

    六、蚕的上簇管理65

    七、古代养蚕技艺精要65

    第二节古代蚕种生产技术及技巧66

    一、基本的选种技艺66

    二、化性、眠性及四眠蚕的饲养67

    三、蚕种的人工孵化及低温制取生种68

    四、发现杂种优势69

    第三节家蚕生长发育与饲养环境条件的关系69

    一、家蚕生长发育的环境管理69

    二、家蚕生长发育的温度管理70

    三、家蚕生长发育的营养管理70

    四、家蚕疾病的防治71

    第四节蚕神崇拜、生产习俗与养蚕禁忌73

    一、蚕神崇拜73

    二、养蚕习俗75

    三、养蚕禁忌76

    第五节养蚕布局及蚕丝业中心的南移76

    一、棉花的推广77

    二、从三眠蚕到四眠蚕77

    三、江南地区蚕桑技术的优势77

    四、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生产78

    第四章古今的丝

    第一节生丝的发明80

    一、山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的半个蚕茧80

    二、从蚕茧中获得织造纤维材料81

    三、蚕丝发明在纺织技术进化过程中的定位83

    四、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的葛布残片86

    五、从已出土的纺织器件看纺织技术的进化88

    六、蚕丝的发现与丝绸织造技术的进化90

    第二节古代蚕丝的地位92

    一、蚕丝发明与蚕神崇拜92

    二、甲骨文中记载的古代蚕丝绸94

    三、蚕桑丝绸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95

    第三节生丝与古代社会文明97

    一、蚕丝发明与象形文字发明同步进行97

    二、蚕丝元素融入中国社会文化板块之中102

    三、蚕丝文字与中华文化105

    第四节古今生丝的品种110

    一、古代的生丝110

    二、现代的生丝产品113

    三、各种野蚕丝116

    四、花色丝121

    第五节现代生丝的新形态125

    一、人造丝与化学纤维的梦想和实现125

    二、蚕丝等天然纤维的丽质天成127

    三、人类仿真丝与仿生纤维的努力129

    四、蚕丝不只是“纤维皇后”132

    五、从根源上探索蚕丝的本质134

    第五章古今的缫丝技艺

    第一节缫丝器具的发明140

    一、我国早期的缫丝器具140

    二、关于商代的缫丝工艺与器具141

    第二节古代缫丝器具与技艺的演变142

    一、古代缫丝器具的进化脉络142

    二、从《耕织图》看古代缫丝技艺143

    三、古代缫丝器具的演变147

    四、古代缫丝技艺的进化150

    第三节近代以来缫丝机与缫丝技术的变化及发展154

    一、我国缫丝技术的发展历程154

    二、缫丝前准备工程157

    三、缫丝工程165

    四、复摇整理工程174

    五、生丝检验176

    第四节古代缫丝技艺集萃 178

    一、索理绪技术178

    二、接绪技术179

    三、集绪和捻鞘技术179

    四、复摇技术180

    五、络交技术180

    六、追求缫丝效率的技术180

    ……
    六、近现代丝绸染整技术的进步424

    第二节古代蚕丝绸的印染技艺425

    一、色彩与染色的文化426

    二、古代蚕丝绸印染常用的天然染料和颜料428

    三、古代蚕丝绸印染常用的天然助剂434

    四、古代蚕丝绸印染的常用器具437

    五、古代蚕丝绸的印染方法441

    第三节近现代蚕丝绸的印染技术454

    一、近现代蚕丝绸印染常用染化料454

    二、近现代蚕丝绸印染常用的器具和设备456

    三、近现代蚕丝绸印染方法457

    第四节当代蚕丝绸的印染技术462

    一、当代蚕丝绸印染常用合成染料462

    二、当代蚕丝绸印染常用助剂463

    三、当代蚕丝绸印染常用设备463

    四、蚕丝绸印染加工技术的新发展476

    后记

    丝绸是中华祖先的一项伟大发明,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以其特有的技艺、精美的花色品种以及社会文化价值饮誉世界,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今蚕桑丝绸技艺精华》通过对自古以来蚕丝绸生产中的重要生产要素进行系统研究与分类解说,在强调这些要素的文化价值的同时,发掘这些生产要素的科学与技艺的价值。基于这一宗旨,全书对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印染等所构成的蚕丝绸生产链,在品种、结构、工艺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精萃阐释,以及以深入再发掘为目标的详细介绍。书中注重对蚕丝绸古今生产要素及技艺的高度概括和提练,不作抽象论述与描写,以便于对比分析和应用。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获得对蚕丝绸的社会、文明、文化、技术、技艺及其科学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的全面深入了解。本书对于蚕丝绸古今传承进程以及与时代技术进步的互动现象予以关注,注意体现蚕丝绸珍贵遗产的古今交融、人文与科技交融、文明生活与生产技艺交融的特色,同时图文并茂,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力求成为一部年轻一代以及蚕丝绸领域内外各方面人士都喜欢阅读收藏的珍贵资料及精品图书。

    第一节桑文化与社会文明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及有文字以来的史籍记载,我国桑树栽培的历史至少已经延绵数千年了。古人很早就知道蚕吃桑叶、吐丝结茧这一自然现象并加以利用。虽然文字发明以前桑树被发现与利用的详细情况仍不是很清楚,但是,从已有的关于蚕丝的历史记载中可以确切地知道,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已开始利用与改良桑、蚕,使得蚕桑业对富国裕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并且,也正是因为蚕桑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使得蚕桑的观念及意识进入了民俗、宗教、信仰、礼仪等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每一个角落,伴随并影响了我国社会文明的演变历程。

    一、桑的起源与桑文化

    桑属植物(图1.1)作为自然资源,在遥远的古代留下了种种传说。最早记载桑树地理分布的是先秦古籍《山海经》,书中各“山经”中有很多关于“桑”“桑柘”“樗”的记录,如《山海经·西山经》载:“鸟山,其上多桑。”《山海经·东山经》载:“姑儿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桑柘。”《山海经·中山经》载:“辉诸之山,其上多桑。”《山海经·北山经》载:“灌题之山,其上多樗柘……洹山,三桑生之……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这是关于桑树地理分布的记述。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传统农事历书《夏小正》中也记载:“三月:摄桑,萎杨……妾子始蚕,执养宫事。”记载夏禹时期物产的著作《禹贡》“九州”中也有兖州“桑土既蚕”“厥贡漆丝,厥篚织文”等文字。根据这些古籍文献可以推知,早在夏代,人们已开始采桑养蚕了。

    在中国蚕桑发展史上,嫘祖被视为采桑养蚕的始祖。相传,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与抽丝编绢之术,被尊为“先蚕”。

    野生状态下的乔木桑,粗壮高大。西藏林芝雅鲁藏布大峡谷中至今仍生长着树龄1600多年的古桑树(图1.2)。福建泉州的桑莲禅寺内植有距今1000多年的古桑树。河南新野县的汉桑城内植有两棵千年汉桑。桑树适应性很强,对气候和土质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生长分布地域广,种质资源极为丰富。种种考古及文字资料显示,正是中国古代先民最早发现了利用野生桑树养蚕取丝的实用价值,并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创造性地发明了桑树栽培技术,进而实现了桑蚕驯化家养。

    桑文化是在栽桑养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既是原始宗教祭祀中的图腾,又包含了古代社会男耕女织的物象。以桑为载体,通过与各种文化有机融合所形成的形态、内容极其丰富的桑文化贯穿于生产生活、家庭礼仪、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古时期,桑文化映现了原始宗教的形式和内容。在古代,“扶桑”“穷桑”“空桑”这些含义相同的词汇,并非指直接用来养蚕的桑树。“桑”表达的是东方大海里的一种神木,这种神木在神话中被称为“扶桑”,又称“扶木”或“搏桑”,其叶子像桑,但枝条柔长。如《楚辞·东君》中有“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这里“槛”指窗下的栏杆,是房子的代称;文中称朝阳从东方升起,首先照亮太阳神东君住处的扶桑木。“扶桑”的记述首见于《离骚》:“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意为饮马在海边,结缰绳于扶桑树上。在这些典故中,古人用“桑”代指东方神木,表明先民们对于“桑”早已认识,也昭示了他们对于“桑”的崇拜。

    《淮南子·修务训》中有“汤旱,以身祷于桑山之林”。对此,公子高注:“桑山之林,能为云雨,故祷之。”这记载了商汤在桑山之林祈祷,愿以自己的身体为牺牲祈求上天降雨,以保佑殷商的农作物丰收。据传,商朝建立不久,连续五年遇到大旱,骄阳似火,河井枯竭,商汤就到桑林中向上天祷告,希望上天降下甘霖。公子高注称,当时之所以在桑山之林祈祷,是因为桑山之林能兴云雨、利万物,由此足见古人对于桑山之林的敬畏。

    《庄子·养生主》有记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时,手、肩、足、膝之动作,“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文中称赞,厨师给文惠君宰杀牛牲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及发出的声响,无不像美妙的音乐旋律,恰好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这里说的“合于桑林之舞”,司马注:“桑林,汤乐名。”崔云注:“宋舞乐名。”即“桑林”是一种古代乐曲名。用“桑林”表示古代的高雅乐曲,可见古人已把农桑作为礼乐、祭祀的基本内容,表达了对原始农桑的崇仰。

    从古代典籍有关“桑”文字的记载中也可以得知,桑文化反映了我国传统的社会和生活模式。殷商甲骨文中已有“桑”“蚕”“丝”“帛”等象形文字(图1.3),说明远古时代的先民已开始进行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生产活动。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