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民族村落社区教育发展机制研究:一项家乡人类学考察 王国超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王国超著 | 王国超编 | 王国超译 | 王国超绘
    •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王国超著| 王国超编| 王国超译| 王国超绘
    •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9-01
    • 版次:1
    • 字数:332000
    • 页数:284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9463991
    • 版权提供:光明日报出版社
    • 作者:王国超
    • 著:王国超
    • 装帧:精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98.00
    • ISBN:9787519463991
    •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9-01
    • 页数:284
    • 外部编号:1164755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导论

    第一章 民族村落社区教育与人的发展之理论初探

    第一节 人性理论

    第二节 教育原点:人的发展

    第三节 民族村落社区教育的价值

    第二章 “走进”与“走出”:民族村落社区的教育人类考察

    第一节 走进社区

    第二节 社区人

    第三节 学校教育

    第四节 走出社区

    第三章 本土教育:民族村落社区人“初级社会化”力量

    第一节 1959年前社区外学校图景

    第二节 1959年前社区“文化人”及其人生境遇

    第三节 本土教育:在社区生活世界中进行

    第四章 学校教育:民族村落社区人“次级社会化”力量

    第一节 扎根于社区的学校(1959-1962年)

    第二节 逐渐独立于社区的学校(1970-1990年)

    第三节 独立与逃离于社区的学校(1990-2013年)

    第五章 民族村落社区学校教育与本土教育之关系变迁

    第一节 民族村落社区教育与人的发展之规律性阐释

    第二节 民族村落社区学校教育与本土教育之关系

    第六章 民族村落社区学校教育与本土教育之联动共生

    第一节 联动共生机制构建的基本前提

    第二节 联动共生机制:学校教育与本土教育互动理论模型

    第三节 学校教育与本土教育之联动共生机制的实践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王国超,男,苗族,贵州丹寨人,博士,贵州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委员会理事会理事,贵州省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贵州民族大学青年学术带头人,贵州民族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点负责人。近年来致力于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儿童社会性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等领域研究。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著著作1部;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3项(青年、一般、重点)、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1项、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2项、安顺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5项、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

    本书以羊望社区为个案,运用民族志方法,探微这一苗族村落社区的地理环境、生计方式、生活习俗、社会关系等,透视这一空间中“人的发展”资源,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三形态说”为依据,从理论上揭示学校教育与本土教育这两股近乎相互排斥的力量在“人的发展”方面潜隐的内在关联性。 本书通过描述民族村落社区人早期“文化人”生命史和不同时期现代学校“文化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认为他们因缺失本土教育滋养,缺损本土教育根基,“学识水平”常常与“生活水平”反道而行,学校教育难以成为社区人生命成长的力量。反观本土教育,其所具有的“内聚性”局限,也使社区人的“成家”“成.人”多在村落社区这样相对狭小的场域内生成。而人的持续发展必然会挣脱这种场域的束缚,在更广阔的场域中获得提升,从而体现出对现代学校的内在诉求。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